生物肥料研究进展 3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1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磷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磷在施入土壤后90%左右被土壤固定,使其有效性降低。
因此关于解磷菌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本文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简史、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及生态分布特征、解磷作用机制及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解磷;研究进展【Abstract】Phosphorus(P)is one of the major nutrients required for plant growth,However,the uptake of P by plants is limited due to its strong absorption onto soil.So the research on the phosphorus-dissolving microbes(PSM)has been a focus problem for many scientists.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view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SM,the varieties,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hosphorus-dissolving mechanism and the prospect.【Key words】Phosphorus-dissolving microbes(PSM);Phosphorus-dissolving;Research advances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体内的生化过程都必须有磷参加。
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有95%以上的磷为无效形式,植物很难直接吸收利用。
其中难溶性有机磷占土壤全磷的20%~50%,占难溶性土壤磷总量的10%~85%。
酢浆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李中尧,何英姿*,邱雪景(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介绍了酢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分别综述了近十年来酢浆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希望以上述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加大力度对珍贵的酢浆草资源进行开发及合理利用。
关键词酢浆草;抑菌;抗肿瘤;抗氧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750-02Research Progress of Oxalis Biological Activity LI Zhong-yao ,HE Ying-zi et al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530001)Abstract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oxalis were introduced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research ,anti-tumor activity research and in vitroantioxidant activity research of different polar solvent extracts of oxalis in recent 10years were reviewed.It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xalis resources.Key words Oxalis ;Antibacterial ;Anti-tumor ;Antioxidant ;Research progress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一级博士点建设开放基金项目“苗药酢浆草有效化学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减氮配施生物炭是一种控制农业氮素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生物炭具有高碳含量和多孔结构,对氮素的吸附和保持有良好效果。
本文将综述减氮配施生物炭对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炭的特性生物炭是由生物质热解或燃烧得到的有机碳材料,在农业上主要用于改善土壤质地和提供肥力。
它具有高孔隙度和大比表面积,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通气性和提供生态条件。
此外,生物炭表面带有负电性,可以吸附和保持氮素,并在土壤中稳定存储,从而减少氮素的损失和迁移。
二、生物炭对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1. 促进根系生长和分泌生物炭可以提供良好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分泌物的分泌,从而增加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作物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分叉数,提高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2. 提高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生物炭作为一种碳质材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存储能力。
它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氮素,并在土壤中稳定储存,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含量。
研究发现,配施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促进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3. 调节土壤氮素的转化和氮素肥料的利用率生物炭不仅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氮素,还可以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研究发现,在生物炭的影响下,土壤中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速率减缓,氮素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减少氮素的损失。
此外,生物炭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对氮素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素的农化效应。
4. 降低农业氮素流失和环境污染农业氮素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氮素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生物炭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氮素的流失,特别是抑制硝酸盐和氨挥发的现象。
研究表明,配施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氮素流失,减少氮素对地下水和表面水体的污染。
综上所述,减氮配施生物炭对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黄雪娇;王晗;李振轮【摘要】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种类、解磷机理以及解磷微生物的应用,并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9【总页数】3页(P8083-8084,8087)【关键词】解磷微生物;解磷机理;应用【作者】黄雪娇;王晗;李振轮【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磷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
大多数土壤的含磷量较低,且以难溶状态存在[1]。
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容易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
形成的磷酸盐可迅速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固持或矿物吸附固定,其当季未利用率通常高达施用量的80% ~90%[2]。
因此,若要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活化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是关键。
土壤磷的活化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
人们越来越重视微生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溶解作用[3]。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土壤中存在着一类能将难溶性的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的微生物。
具有这种解磷能力的微生物被统称为解磷微生物或溶磷微生物(Phosphate 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解磷微生物不仅能降解无机磷,而且能降解有机磷。
将解磷微生物作为生物肥料施用,可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效率[4],促进农作物增产,对发挥土壤生态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知,自然界中解磷微生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笔者从解磷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种类、解磷机理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解磷微生物的应用,并据此进行了展望。
1.1 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具有解磷能力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现在探索得比较多的微生物中最有解磷能力的可分成下面的几大类别(表1)。
1.2 解磷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解磷微生物在生态分布上表现出强烈的根际效应[5]。
Kabznilson等[6]研究发现,玉米、燕麦、亚麻、小麦等作物根际土壤中,解磷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高;解磷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壤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生物固氮测定方法研究进展2016051848 黄鹏摘要:对生物固氮测定的方法乙炔还原法(A R A)、15N同位素稀释法(I D)、、非同位素法、全氮差值法和酰脲估测法进行综述,并评述了其引起误差的因素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物固氮;固氮量;测定;方法目前,固氮测定技术对于生物固氮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固氮测定技术也不断地向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
生物固氮测定方法主要有乙炔还原法、、15N同位素稀释法、非同位素法、全氮差值法和酰脲估测法等。
为便于更好研究生物固氮,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测定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1乙炔还原法始于20世纪60 年代, 目前被广泛应用,根据固氮酶具有还原分子氮或利用其他底物的能力,使乙炔还原为乙烯,作为固氮的间接测定。
从植物根际分离的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盛有无氮半固体培养基的血清小瓶中,置于28 ~30 ℃培养箱中培养48 h ,将血清小瓶瓶盖在无菌条件下换成橡胶塞,用无菌注射器抽出10 %的气体, 每瓶注1 mL C2H4,,再置于28 ~30 ℃下培养24 ~48 h。
用无菌注射器从瓶种抽取混合气体0 .2 m L 注入气相色谱仪(GC)进样柱中, 测定C2H4含量。
其中,以不接种菌注有C2H2的血清小瓶为对照, 重复 3 次。
从显示屏上C2H2、C2H4峰值判定有无C2H4的产生以确定其固氮性能, 按下式计算其固氮酶活性大小。
A RA =(实际C2H4峰面积×标准气含量×血清小瓶容积∕(标准气峰面积×进样量×培养时间×样品量)。
主要仪器:SP一02型气相色谱仪和氢离子化鉴定器。
该方法优点是灵敏度高,操作较简单,速度快、费用较低,可快速确认固氮作用的存在与否。
并通过还原乙炔活性的强弱,推算出植物——— 固氮菌联合体的固氮量、适应范围广,可以离体,也可以整株活体连续测定或原位测定。
内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内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一、粪肥还田的优势粪肥还田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得到补充,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粪肥还田也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内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研究进展内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的研究主要涉及粪肥处理技术和还田效应。
1. 粪肥处理技术内畜禽养殖粪肥处理技术主要有发酵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
发酵处理一般采用堆肥或沼气池,可有效降低粪肥臭味和传染病菌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可采用活性污泥法、振荡生物反应器、高温厌氧消化等技术,处理后的粪肥具有优良的肥效和稳定性。
物理化学处理主要有高温热风干燥和压缩气化等技术,可将粪肥转化为无害的有机肥。
2. 还田效应内畜禽养殖粪肥还田效应主要涉及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环境效益。
研究表明,粪肥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磷、钾等重要养分元素,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三、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研究进展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相较于内养殖更为复杂,需考虑农户与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条件。
1. 粪肥处理技术外畜禽养殖粪肥处理技术包括传统措施、新型储存措施、有机肥还原措施等。
传统措施为沟坑式存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地面积肥量过大、储肥时间过长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新型储存措施则是指使用多种设备和措施控制粪肥产生和善后。
有机肥还原措施则是将粪便还原成有机肥,其优点在于风味较佳、易于储存。
2. 还田效应粪肥的还田效应是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的核心问题,主要依靠其肥料元素的质与量的充分利用。
在还田中营养条件的上下波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此前文提到的例子外畜禽养殖粪肥还田配合物联网观测框架,将有助于解决番茄、魔芋等作物的营养问题。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和土壤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对抗病虫害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还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防控作物病害。
通过生产抗生素、产生抑制剂等方式,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保护作物免受病害侵害,减少农药使用,降低防控成本。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护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植物生长促进中的应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植物生长促进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通过施用含有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植物生长,如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有效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等。
此外,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还能够促进植物体内一些生长调节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如植物激素和生长素等,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研究还发现,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与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率。
因此,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植物生长促进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生物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催化反应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催化反应利用生物体内的酶或微生物细胞作为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为解决化学合成中的难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催化反应的核心在于酶的作用。
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如常温、常压和近中性 pH 值)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和专一性。
例如,某些酶可以在一秒钟内催化数百万次反应,而且只会作用于特定的底物,生成特定的产物,几乎没有副反应发生。
这种高度的选择性使得生物催化反应能够合成出结构复杂、纯度高的化合物,这在药物研发、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酶的改造和优化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技术,可以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从而改善其催化性能,如提高酶的稳定性、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利用定向进化技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在实验室中对酶进行多轮筛选和进化,能够获得性能更优越的酶变体。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催化反应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物催化反应的研究中,新的酶资源的挖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和生物物种,它们蕴含着大量未知的酶。
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为发现新酶提供了有力手段。
该技术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如土壤、海洋等)中提取总 DNA,然后通过构建基因文库和筛选,获得具有特定催化功能的新基因和新酶。
同时,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库搜索,也能够预测和发现潜在的新酶。
生物催化反应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药物的合成过程中都涉及到生物催化反应。
例如,通过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可以制备出手性药物分子。
手性是指分子的三维结构具有非对称性,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
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后续内容铺垫。
在详细讨论了蚯蚓粪的营养成分及效应,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蚯蚓粪在作物生长中的影响,蚯蚓粪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以及蚯蚓粪在有机肥料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关键词】蚯蚓粪、农业生产、营养成分、应用现状、作物生长、土壤改良、有机肥料、前景、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土壤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土壤被大量耕种和化肥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给农业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挑战。
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的新型肥料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蚯蚓粪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其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蓬松性和保水保肥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粪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可以为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蚯蚓粪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生物活性。
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蚯蚓素、激素和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的健康。
深入研究蚯蚓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机制,探索其在不同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中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2. 正文2.1 蚯蚓粪的营养成分及效应研究表明,施用蚯蚓粪能够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科研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项目背景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群体,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研究微生物,有助于揭示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工作目标(1)深入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等基本规律;(2)发掘微生物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潜力;(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微生物研究团队。
二、工作内容1.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1)构建了多种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2)研究了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3)发现了新的微生物基因,为微生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微生物进化研究(1)运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揭示了微生物的进化历程;(2)研究了微生物的进化适应机制,为微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3)发现了新的微生物进化事件,丰富了微生物进化理论。
3. 微生物应用研究(1)针对微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了新型抗生素、生物制药等;(2)针对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3)针对微生物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等。
4. 团队建设(1)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微生物研究团队,提高了团队整体实力;(2)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了团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3)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
三、工作成果1.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2. 申请发明专利3项;3. 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4. 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2名。
四、工作总结1. 工作亮点(1)注重基础研究,为微生物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2)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推动微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了团队整体实力。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抗病害方面的应用。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能够产生一些抗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对细菌性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研究表明,喷施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多种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特别是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中,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受到广泛认可。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昆虫害虫防治方面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对多种害虫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
研究表明,喷施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多种害虫,如蚜虫、螨虫、蓟马等,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数量,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品质。
而且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非靶标昆虫和对环境没有污染作用,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因此备受青睐。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植物生长促进和产量提高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的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率和生长速度,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与化学肥料相比,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对土壤有益菌群有促进和保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肥料。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在抗病害、控制害虫、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制剂稳定性、施用技术、配方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在不同作物上的适应性、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需要继续加大对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研究投入,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农户在使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掌握好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出现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导致的药害。
同时适当调整施肥施药的时间,注意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喷施与农药的间隔时间,避免与杀菌剂或者除草剂共同施用,影响其防治效果。
1 微生物肥料种类、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摘要】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生物菌肥、土壤菌剂等,可以分为固氮菌肥、解磷菌肥、生物硅钾肥、复合菌肥和复混生物菌肥。具有活化土壤养分、节能降耗、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投资的作用。当前,根瘤茵剂已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普及,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菌种制剂的研究方面,加拿大已有“根瘤菌+PGPR”复合菌肥,巴西的PGPR制剂已应用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21世纪微生物肥料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植物营养资源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种类 发展现状 应用前景 ABSTRACT Microbial fertilizer can be called biological fertilizer, bio-bacterial manure, soil bacteria agent, and so on. It includes nitrogen fixation bacterial manure,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l manure, biological silicon potash fertilizer, composite bacterial manure and complex mixed bio-bacterial manure.Which can make soil nutrient active,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io, the save on investment.At present,Rhizobium agent has been in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world.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bacteria also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uring the study .In strains preparation,Canada has studied"rhizobium + PGPR" composite bacterial manure,and Brazil's PGPR preparation has already been used in the wheat, corn and other crops .Microbial fertilizer will have wider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lant nutrition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as a new fertilizer. Key words:microbial fertilizer ki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prospect
前言 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不仅致使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还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开 2
辟微生物肥料部分替代化肥日益受到重视。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生物菌肥、土壤菌剂等,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为媒介,使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果的微生物活体制品,是将有效菌类与吸附材料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复合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作物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等【1】。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性微生物起关键作用【2】。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活动,特别是在植物根际,相当数量的细菌和真菌种类相互作用,与植物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对植物生长发挥有益的作用【3】。目前微生物肥料或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还很有限,到2003年为止,国际市场上约有80多种微生物制剂【3】,但是多为单一制剂。现今,土传病害已成为农业生产尤其是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4】,用农药防治难以奏效且污染环境,研制具有促生、防病功能的复合菌群微生物肥料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5】。加拿大已有“根瘤菌+PGPR”复合菌肥,巴西的PGPR制剂已应用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6】。我国微生物肥料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研究落后于生产实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肥料受环境影响大,效果不稳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产品数量少,微生物肥料市场秩序较乱【7】。菌种载体和剂型缺乏创新,生产中对根际生态调控达到防病、促生的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需求很大,(据报道,我国微生物肥料2011年产量需求为2100万吨【8】)但该类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总结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特点和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肥料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主题 1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1.1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为完全的生物菌剂制品,又分为固氮菌肥:包括根瘤菌肥和固氮菌肥;解磷菌肥:有机磷微生物和无机磷微生物菌系制品;生物硅钾肥:硅酸盐微生物系制品;增产菌肥:具有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抑制抗病功能微生物菌系制品;复合菌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菌系复合而成的菌肥【9】。
1.2 复混生物菌肥 复混生物菌肥又分为生物有机复混肥:是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复混而成;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是由生物菌剂、有机肥、化肥复混而成。此外,根据施用方法还可分为液体剂型、泥状剂型、粉状剂和颗粒剂等【10】。 3
2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和特点 2.1活化土壤养分,促进作物根系活力 微生物肥料能使土壤中原来被化合固定而不能被作物吸收的磷、钾养分被分解,从而起到活化土壤中磷、钾等养分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消除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活力【11】。
2.2 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 固氮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即可完成氮的转化过程,为作物提供丰富的养分,同时又不会造成亚硝酸盐的残留而污染环境,起到了很好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固氮菌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的肥料产品【12】。
2.3 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农产品有效营养成分,如面粉中的面筋含量、不同大豆中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蔬菜瓜果中的维生素、糖的含量【13】。有关试验表明,微生物肥料不仅能使粮食作物增产10%左右,果菜类增产15%左右,【14】而且还可使产品外观有较大改善。
2.4 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投资 微生物肥料与无机复合肥混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化肥利用率10%~ 15%,节省20%左右的化肥用量【15】。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采用有机肥料、无机肥料与微生物肥料相结合的施用方法,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过渡,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16】。
3 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状况 3.1 国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状况 3.1.1 根瘤茵剂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普及【17】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至少有70多个国家研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不仅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应用的豆科植物种类繁多【18】。不少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逐步认识到加强根瘤菌肥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 4
应的标准。 3.1.2 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 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所用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人芽孢杆菌【19】。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吲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作物根部的生长。【20】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围家对同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各异,对其作用还有相当大的争议【21】。但存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许多国家作为接种剂使用【22】。
3.1.3 菌种制剂的研究 现今,土传病害已成为农业生产尤其是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用农药防治难以奏效且污染环境,研制具有促生、防病功能的复合菌群微生物肥料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3】。加拿大已有“根瘤菌+PGPR”复合菌肥,巴西的PGPR制剂已应用在小麦、玉米等作物
上【24】。
3.2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种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25】。20世纪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20世纪70~80年代巾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26】;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27】;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茼、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研究落后于生产实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肥料受环境影响大,效果不稳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产品数量少,微生物肥料市场秩序较乱;菌种载体和剂型缺乏创新,生产中对根际生态调控达到防病、促生的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需求很大,(据报道,我国微生物肥料2011年产量需求为2100万吨)但该类产品几乎还是空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