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包磊(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MPH)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统计, 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约有4100万人,在20岁~70岁的人群中,男性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2%,比女性和总人口的发病率均高出约2%。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000例,每年约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患者[6]。2型糖尿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是不同的[7]。我国曾组织过5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横断面调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78~1979年全国14省市4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8-9],患病率为1.21%; 1994年全国19省市25万人口糖尿病普查[10],患病率为2.28%; 1996年全国11省市4万人群(20~74岁)糖尿病抽样调查,患病率为3.62%[11]; 2002年全国平均患病率为2.6%,其中大城市患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12]。2007年6月-2008年5月对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48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OGTT血糖检测显示,目前我国城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男性为13.3%,女性为10.6%。从上述几次全国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糖尿病在30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13]。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明显上升[10-13]。国内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其患病率可达到40岁以下人群的6.39倍[14]。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5]。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差异,1996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结果显示[16],各省市糖尿病标化患病率最高为北京(4.56% )和四川(4.37% ),最低为浙江(1.99% )和宁夏(2.28% ),其余省在3.25% -3.48%之间;糖耐量异常( IGT)标化患病率最高为四川(8.21% )和山东(6.48% )。最低为宁夏(2.33% )和甘肃(3.52% ),其余省在3.70% ~5.35%之间;按抽样层分析,我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大城市(4.58% )高于中小城市(3.37% ),富裕县镇(3.29% )高于贫困县农村(2.83% )。有人做过比较[17],发病率较高的北京、辽宁和最低的贵州、新疆之间相差达10倍。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1~4倍。IGT标化患病率虽然大城市(5.78% )高于中小城市(4.29% ),但经济迅速发展的富裕县镇和农村IGT患病率分别为5.74%和5.0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城市的糖尿病患病率依然明显高于农村[12]。2007年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总的未诊断率为56%,其中城市为52%,农村为68%,农村明显高于城市,IGR数量的增长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趋势相似,也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总的IGR患病率为15%,已超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峰值的年龄也是在70~年龄段,且增长迅猛。

糖尿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从0~200/10万不等。近30年来资料显示[10-21],糖尿病死亡率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多在20/10万-50/10万之间,发展中国家大多低于10/10万,城市一般高于10/10万,农村多低于10/10万。不同种族间糖尿病死亡率明显不同,一般是黑人高于白人。我国糖尿病死亡率在近20年内增长迅速。1990~1999年糖尿病死亡状况的统计结果显示[22],10年间城市和农村糖尿病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1.89倍和1.71倍,平均递增速度城市为7.35%,农村为6.17%。1990年城市糖尿病的死亡率是农村的2.71倍,1999年城市是农村的3倍。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某些地区农村糖尿病死亡率的年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城市[23]。

2、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23]。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24-25],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

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25]。H Li等[26]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27]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28,29]。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30],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30]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31]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3 肥胖(或超重)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现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体质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32]。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糖尿病的危险(RR)为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的RR达

3.43[33]。Wang等[34]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加,腰围最高者其患糖尿病危险增加了12倍,而腰臀比及体质指数最高者患糖尿病危险分别增加7倍和8倍。有研究发现[35],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贮存量过度,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以有毒性的神经酰胺、长链脂酰辅酶A及神经鞘脂类形式堆积于肌肉、肝、胰腺和动脉等处,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引发胰岛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脂肪细胞还可通过释放乙二腈、抵抗素、TNF- α及IL- 6等物质参与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肥胖与糖尿病在遗传学上可能有共同的背景,已知肥胖基因、瘦素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l基因及β肾上腺受体基因等的变异均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