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功与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1.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2.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3.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4.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5.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1864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6. 袁世凯: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
7. 洪秀全: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8.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
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9.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素材|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100句经典言论+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经典人物摘抄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国家可亡,国史不可亡。
3.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4.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5.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6.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7.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8.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9.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10.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洞见君说:陈寅恪,是清末诗人陈三立的儿子。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见的人物。
他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受历代学人敬仰推崇。
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
02梁启超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4.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作者:徐光寿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5期关于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重要贡献,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指出:陈独秀这个人,“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
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创造了党……有功劳。
”一、社会名流主导建党:背叛了自己的家族(一)作为社会名流的陈独秀说陈独秀是社会名流,应该不会引发异议。
我们可从下面史实来看:从五四运动到建党,陈独秀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名刊《新青年》主编。
1917年元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当时的北大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国立大学,在国内只要说到“大学”,所指就是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之下就是文科、理科两个学长。
陈独秀做的是当时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是由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签署的任命状。
说是“社会名流”毫不夸张。
他在北大三年多,文科学长做了两年多。
当时的广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省份,因为不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而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党(先中华革命党后国民党)人控制的省份,有相对的独立性。
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陈独秀虽然仅做了九个月,但陈独秀这个委员长不仅有职有权——省长陈炯明把广东全省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陈独秀办教育,汪精卫、胡汉民只是其中一般的委员,而且待遇丰厚——月薪300块大洋。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1917年初随着陈独秀迁至北京。
在上海期间《新青年》发行量只有两三千册,影响力并不太大,但到了北京大学,借助北大的平台,《新青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和优秀的作者,还有着高质量的读者群体。
《陈独秀传》读后感近日,适逢建党九十周年,我认真读了《陈独秀传》,感触颇深。
历史上对陈独秀的评价很有争议,包括党内对这位党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陈独秀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大的功,也犯了很大的错,但我认为,相比较而言,他的功劳应是主要的。
他的功劳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动者之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倡使用白话文,破除封建思想,宣扬马克思思想,而他还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虽然他的性格倔强固执,导致最后因思想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而犯了错误,但相比他的功劳来说,他可以说功大于过。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
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
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
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
……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在其他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一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梭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 Vol.34No.1Jan.2021第34卷第1期2021年01月建党历程上K路蓝缕之功——浅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韩一德(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49X(2021)01-0001-06DOI:10.16160/ki.tsxyxb.2021.01.0001Pioneering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PC Founding:Chen Duxiu%s and Li Dazhao%s Agreement on Party FoundingHAN Yi-d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Abstract:On the arduous journey to the founding of CPC,Chen Duxiu and Li Dazhao play the pioneering role.During the May4th New Culture Movement&Chen Duxiu had awakeneda whole generation of the youth,and proposed that a strong communist party was needed toact as the proletariat%s pioneer and guide.Li Dazhao is the earliest and firmest Marxist in Ch5naandthe5deolog5calfounderfor CPC.Theagreementbetween Chen Dux5u and L5 Dazhaotofoundaparty wasananecdote5ntheh5storyofCPC,wh5chdeservesafurther study.Key Words:Marxism;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hen Duxiu;Li Dazhao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作者: 陈善学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8-85页
主题词: 陈独秀;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国民党;革命思想;中国
资产阶级;蒋介石;中国革命
摘要: <正> 三十多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陈独秀从一九一五年创办《新青年》到一九二一年
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阶段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对他大革命时期(一九二四——一九二
七)的功过,对他的被“撤职”与被“开除”,以及对他的后半生如何评价,却还有很大的分歧。我
认为,过去评论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往往是评功不足,论过有余,甚至有抹功加过之弊。从陈独秀
连任五届党中央的总书记看,他是功大于过的。虽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毕竟是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突出代表,他以自己的革命思想和实际行动取得了同志们的信赖和拥戴,否则
怎么会连选连任呢?至于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
理解还不够好,尚不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动力、
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可是,当时又
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寄语:陈独秀是与孙中山、毛泽东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今天分享的是陈独秀家庭成员和故居、墓地,欢迎阅读。
家庭成员原配高晓岚(高大众)(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育有三子一女。
逝于安庆。
配偶高君曼(高小众)(1888年-1931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妹。
育有二子一女。
病逝于南京。
配偶潘兰珍(1908年-1949年),江苏南通人,因病去世于上海,无子女。
有一养女,潘凤仙曾居于上海。
长子陈延年(1898年-1927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
高晓岚之子。
长女陈玉莹(陈筱秀)(1900年-1928年),病逝于上海。
次子陈乔年(1902年-1928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就义。
三子陈光美(1907年-1999年),长期隐居蜀中,由于历史原因,此子一直未承认是陈独秀儿子。
四子陈松年(1910年-1990年),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幼女陈子美(1912年-2004年),妇产科医生。
文革时经香港前往美加地区,后常住美国行医。
她逝世后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崔爱民前去吊唁。
幼子陈鹤年(1913年-2000年),与姐姐陈子美为一母所生,母亲高君曼,妻子许桂馨。
在北大读书期间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
1938年底,陈鹤年携妻子和孩子去了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回内地。
抗战胜利后,再度带全家定居香港进《星岛日报》工作。
传有孙子陈仲劲(父亲不明),曾在抗战时期参加“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团第三总队,后经商,称祖父对他说“千万不要搞政治”。
│202201三个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评价第一个历史决议是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由于当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在一九二七年叛变了这个革命,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集团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特别是由于在这次革命的最后一个时期内(约有半年时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执行共产国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当国民党叛变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在党内曾经发生了‘左’、右倾的偏向。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投降主义者,这时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了取消主义者。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投降主义”,把陈独秀定为“投降主义者”。
│2022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该历史决议对陈独秀的错误仍定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是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该历史决议把陈独秀所犯错误定为“右倾思想”并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从陈独秀1919年前半年来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作者:张建朝胡应霞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2期摘要:1919年,对于陈独秀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是陈独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等上发表了很多文章,阐述了救国救民的道理,名声大躁:也是在这一年,他被迫离开北京大学:更是在这一年里,他与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领导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1919年前半年的陈独秀。
关键词:锋芒毕露;离开北大;五四爱国运动一、锋芒毕露创刊于1918年12月22日,周刊,8开4页,先后开辟了“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名著”,“随感录”等栏目。
每周评论》在1919年6月28日之前,陈独秀是主编。
在此期刊上,陈独秀发表了大量文章,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1月5日,在《每周评论》3号社论栏内发表了《国民军问题》,指出:“中国民困财穷”,“最好将现在所有的兵,分年裁尽,一个也不留”。
陈独秀在谈到俄国的事件时,说:“一般的工人农夫向来是受劳苦和践踏的,听了过激派的福音,当然是欢忭无量的,但过激派要求世人承认他的胜利,应该做出一种公平的政治组织,把国内混沌状态肃清才是。
”这是陈独秀对俄国当时社会状况的认识,反映了他在二月、十月革命之前已经开始关注俄国,注意思考这些阶级和派系间的问题了。
在《武治与文治》一文中,陈独秀尖锐而愤慨地指出:中国的武治主义,就是利用不识字的丘八,来压迫政见不同的政党,或者是设一个军政执法处,来乱杀平民。
中国的文治主义,就是引用腐败的新旧官僚,来吸取人民的膏血”,陈独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中国黑暗的政治现象,体现了他对中国政局实质的把握。
另外,从《每周评论》7号开始,陈独秀陆续发表了《我的国内和平建议》的长篇文章,对"和平会议”提出了关于先决问题、废督问题、裁军问题、国防军问题等关键问题所在。
在每周评论第23号上,车独秀发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醒》一文,开始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与政治觉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指出:“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一)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二)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还指出:“强权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
《陈独秀传》读后感陈独秀先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在那个动乱与迷茫的上个世纪,仲甫先生立志于唤醒民众,立志救国救民,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我和先生是同乡,都是安徽安庆人,从小就被十分钦佩他,在脑海里把他神话了。
一直想更深一步了解他的生平,于是我读了陈独秀传这本书,其实内心很有感触,我不想在从什么大的方面去夸赞先生的丰功伟绩或者犯的什么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那样的大话网上有很多,我想把我真真切切的感受说出来,我眼中的陈独秀,以及给我自己生活中的启示。
“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这是我没美丽的家乡安庆,或许你们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城市,但她孕育出安庆的优秀儿女陈独秀可谓是人人皆知的大名,陈独秀所处的那个年代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出生于一个饱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家庭,母亲的期望,兄长的寄托,家人的祝愿都希望他能中举人,当大官。
续写这个在安庆名门的辉煌。
但在乡试的过程中他更深刻的认识到封建科举的落后,加重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失望。
而此时他偷偷的接触到了维新思想,在当时,一个青年不去科举,而沉迷于维新思想在家族来说是多么的大逆不道的事啊,更能体会到独秀先生的少年时骨子里那种不去的傲性,想想自己,我真的很惭愧,觉得我太软弱了,我总是怕得罪别人,总是在乎别人的眼光,总是一味的迫使自己向别人屈服。
他与高晓岚的结合是无奈的,作为一个从小就受封建思想灌输的妇女,只知道三从四德,遵守妇道,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作为封建礼教牺牲品的妻子,一个是思想积极上进的丈夫,总是渴望着打破这个万恶的就社会,一个是封建愚昧的文盲,一个是享誉文坛的才子,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的苦闷。
他们还是包办婚姻,还是被封建紧紧的束缚着,难怪后来陈独秀找到了高君曼,两人情投意是那样的幸福美满,那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他们最后果断的挑战封建,远走高飞。
但我真的很同情高晓岚,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妹妹,换做是谁也忍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孙中山一,历史功绩: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二,过失1.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
例如:二次革命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分裂;护法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革命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
2.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
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让给日本。
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西藏的情绪相契。
3.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三,总结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他举着五四运动的旗帜,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对中国的革命有着数不清的贡献,但是在成立共产党的后期,他却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几乎将共产党的命运推上绝路。
他身上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
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创办了《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开始向外界广泛宣传。
后来他前往上海,联系了共产国际组织,在其帮助下,陈独秀等人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与全国各地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了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负责人。
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他还是党的最高领袖。
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偏离了革命道路,逐渐走向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道路。
在共产国际四大上,他放弃了各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在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非但没有认真分析革命失败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反而将目光转向“托派”,其革命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他被中共开除党籍后,进一步参与“托派”组织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了党内“托派”的首领。
由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血的教训,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但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第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不仅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还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传播者。
他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永远不能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