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肝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80.41 KB
- 文档页数:4
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2014-08-28 11:11 来源:凤凰周刊作者:曾鼎愈来愈多的医药学研究发现,一大类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的肝脏。
长期、大剂量的服用——包括中成药和草药,均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安徽医科大学的许建明教授 2005 年曾开展一项覆盖全国 16 家大型医院的药肝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1200 多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的致病因素占 20.6%。
”2013 年,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从 1994 年到 2011 年的24112 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中,“中草药是导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占18.6%。
排在药肝比例首位的是西药中的抗结核药,占将近 1/3。
该论文的课题负责人、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红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该研究没有采取一手病例调查,而是回顾了国内以往医学文献报告的病例。
由于缺乏原始数据,该论文存在一定局限,主要目的是在于呼吁国内外的医师重视药物性肝损害,特别是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一些单个医院的数据开始在业界得到披露和讨论。
2014 年 5 月 23 日,在由《药物不良反应》学术杂志举办的第 6 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论坛上,诸多专家均在报告中强调中草药的肝病风险,并给出了几个单个医院的数值。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杜晓曦介绍:北京一家肝病专科医院院长此前曾告诉她,该院大约 60% 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另一西医医院院长则在此次论坛的私下场合估计,该医院中药相关的药肝病例可能占到一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披露该院中草药肝病比例的数据。
“中药和化学药(即西药)在药物性肝病中所占比例,一个是 51%,一个是 49%。
致肝病的化学药比较集中,而哪些中药导致药肝?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在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它主要由肝病医生依靠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根据既往的知识积累来辅助诊断。
现有超过 900 种化学药被明确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
基于柴胡皂苷类成分的保肝作用与肝毒性研究进展黄伟;赵燕;孙蓉【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1(008)001【摘要】Objective By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and hepatotoxicity based on Bupleurum saikosaponin components,to provide the literature accordance and research ideas for dicussing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shuganjieyu" effect and hepatotoxicity of Bupleurum.Methods The related references in recent 5~10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Bupleurum saikosaponin components were collat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The Bupleurum saikosaponin components were the mainly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upleurum which had the hapatoprotective effect, and it played the "shuganjieyu"effect in clinic by multi-channel and multi-effect;the toxicity of Bupleurum saikosaponin components were gradually cognized o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modern research, the mainly toxical target organ was liver, and the hepatic damage mechanism and channel were mainly related with the multi-channel oxdative injury.Conclusion Only on the process of the "shuganjieyu"effect expression and the effctive material basis separation and control of Bupleurun, to make the toxicity research and the safety control of toxical material basis, propose the early adverse reaction warning program andearly diagonosis treatment measures, gurantee the clinical safety use of Bupleurum, and scitifically re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Bupleurum toxicity at home and abroad.%目的综述柴胡皂苷类成分保肝作用与肝毒性最新研究进展,为探讨柴胡疏肝解郁功效和肝毒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柴胡皂苷类成分近5~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柴胡皂苷类成分是柴胡发挥保肝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多途径、多效应的保肝作用在临床上发挥疏肝解郁的功效;在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过程中柴胡皂苷类成分的毒性也逐渐被认知,其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肝损伤机制与途径主要与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结论只有在柴胡疏肝解郁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过程中,进行毒性研究和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控制,才能提出切合柴胡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保证柴胡临床用药安全,科学应对国内外有关柴胡毒性的相关问题.【总页数】4页(P38-41)【作者】黄伟;赵燕;孙蓉【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相关文献】1.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谢东浩;蔡宝昌;安益强;李霞;贾晓斌2.栀子苷保肝利胆和肝毒性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荣慧; 张衡; 吴虹; 王梦蝶;邓然; 王言; 戴学静; 占翔; 孙明慧; 卜妍红3.栀子苷保肝利胆和肝毒性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荣慧;吴虹;王梦蝶;邓然;王言;戴学静;占翔;孙明慧;卜妍红;张衡4.基于UPLC/Q-TOF-MS/MS分析鳖血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 [J], 陈文彬;史毅;马亚男;叶耀辉5.柴胡皂苷类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郑连军;付然;王庆洁;冯安琪;李丹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 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样细胞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革新,多个研究团队通过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的发育过程,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为肝样细胞[17],并能够表达包括药物代谢酶和外排转运蛋白在内的几乎完整的生物转化系统[18]然而,无论何种诱导分化方案,所获得的肝样细图1 2D培养的人原代肝细胞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研究[31]图2 肝素-水凝胶三明治夹心培养体系[37]。
(A) 肝素-聚乙二醇水凝胶夹心法培养肝细胞体系制备示意图。
(B) 分别培养7天,15天后肝素-水凝胶夹心与胶原夹心体系MRP2(形成胆小管网络)表达水平Figure 2. Heparin-hydrogel sandwich. (A) Schematic diagram of preparation of heparin-polyethylene glycol hydrogel sandwich model. expression of MRP2 (forming a bile duct network) in the heparin-hydrogel or collagen sandwich system after 7 or 15days of culture基于生物支架的3D培养模型结合高内涵技术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42]。
(A) 基于生物支架的3D培养模型构建及高内涵成像分析示意图。
(B) 利用高内涵成像技术对多种潜在肝毒性药物可能引起的关键事件分析Figure 3. A 3D culture drug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iological scaffolds combined with a high-content . (A) Schematic diagram of 3D culture modelbiological scaffolds and high-content(B) Using high-content imaging technologykey events that may be caused bypotentially hepatotoxic drugs图4 多种细胞混合培养模型与微流控技术结合构建人工[51]。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研究进展
赵映;方渡;陈林明;陈绍俊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8(002)015
【摘要】对乙酰氨基酚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各种疼痛的治疗,但大剂量使用易引起肝损害,因此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机制及解毒制剂探索加以讨论.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赵映;方渡;陈林明;陈绍俊
【作者单位】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有机药化教研室;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有机药化教研室;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有机药化教研室;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有机药化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核受体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中的作用 [J], 任林;邝江莹;蒲诗云;何金汗
2.对乙酰氨基酚是否因肝毒性而弃用? [J], 叶伟;杨永峰
3.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陈华英;张跃飞;金若敏
4.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研究进展 [J], 陈熠媛;陈硕崴;张谢;吴俊男;张学松;宋毓飞
5.肝线粒体DNA/Toll样受体9/microRNA-223形成负反馈环以限制小鼠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及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 [J], 吴瑞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首乌肝损伤的研究进展闫二磊;梁生旺【摘要】Accumulating reports recently show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increases the risk of liver injury. This paper will review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oxic components.%近年国内外关于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导致的肝损伤问题报道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何首乌炮制工艺、可能性毒性成分及其肝损伤的转化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何首乌相关性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784-787)【关键词】何首乌;肝损伤;综述【作者】闫二磊;梁生旺【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性微温,味苦、甘、涩,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效。
清蒸或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功效[1]。
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多数发生在1~4周,与用药剂量呈一定负相关性。
并伴随有家族性发病倾向,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并伴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腹痛、尿黄、食欲减退等症状。
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多数为可逆性,轻者停药后可自愈,重者给予保肝治疗2~8周内也可恢复。
具有再激发现象[2-8]。
近年,有关何首乌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其肝损伤的转化研究等方面有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
中药新药舒心胶囊对大鼠肝肾毒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选题背景】中药新药舒心胶囊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口服后可改善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
然而,由于中药成分较多且剂量不易控制,可能存在肝肾毒性等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来评估其安全性。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舒心胶囊对大鼠肝肾毒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大鼠模型,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实验组大鼠将通过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舒心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大鼠将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给药周期为21天,每隔7天进行一次生物学指标及组织学检查。
主要实验指标包括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肾组织学检查。
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ALT、AST、ALP、TBIL)和肾功(BUN、Cr、K、Na)指标,以评估舒心胶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同时,还将采集大鼠肝肾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研究意义】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可以探究舒心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肝肾毒性,并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合理利用中药成分、降低中药副作用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药物给予:实验组大鼠将通过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舒心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大鼠将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3. 给药周期:每个周期为21天,每隔7天进行一次生物学指标及组织学检查。
4. 主要实验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肾组织学检查。
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中药的肝毒性不可小觑作者:刘祖春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0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药都是纯天然、安全无毒的,因而比西药安全,可以放心服用。
所以有不少人明明身体健康,却把中药当成滋补品长期服用,或当作预防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认为中药是用来调理身体的,药量和服药时间可以很随意。
但事实上,中药并非无毒,也不比西药更安全。
其中中药的肝毒性就是临床上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我国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可能占药物性肝损害的26.81%~28.40%。
在这里,我们列举两例,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案例1; 小钱是刚工作不久的外企白领,近来他的脸色越来越黄,身上皮肤也开始变黄,而且小便色很深。
小钱请假去医院就诊,一查竟是肝脏出了问题。
但又不知道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住院后做了很多检查仍查不出原因。
最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才明确是“药物性肝损伤”。
可小钱确定自己没有吃过任何药物,直到小钱妈妈无意中说起,小钱因为白发多,一直在吃何首乌,医生们这才抓到肝损伤的“真凶”!原来,一直被小钱以为是“补品”的何首乌,也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虽然小钱这次肝病的病情较重,好在就诊及时,经过3周的治疗后小钱便痊愈出院了。
案例2; 56岁的秦大爷听说某张含有土三七(菊三七)的方子可以活血化瘀,就找熟人买了点来吃,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虽然经过积极救治,依然无力回天。
哪些中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关于中药肝毒性,目前临床报道比较多的是何首乌。
其实,随着中药毒性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传统被认为无毒的中药,也陆续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
总结至今临床发现的可致肝损伤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以及含有以上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如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咳片等。
中药保健食品原料肝毒性预测研究雷蕾;张广平;杨乐;李晗;李小阳;叶祖光;王晰【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22(24)12【摘要】目的:开发一种更优的评估中药肝毒性的方法,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基于国际公开构建肝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训练集数据,形成训练集。
使用Discovery Studio 4.5对训练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针对每一类使用朴素贝叶斯(NB)、逻辑回归(LR)、邻近算法(KNN)等9种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QSAR模型,并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构建方法进行评估。
最后使用最优类模型对113种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包含的783个成分进行了预测,根据多模型加权平均概率筛选出肝毒性成分占比较大的中药。
结果:根据对训练集化合物的分析,可以看出第3类模型的准确率为85%~91%,高于现有报道的中药成分肝毒性预测模型。
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分析发现肝毒性化合物48个、不具有肝毒性的化合物735个,肝毒性预测概率为0.15~0.30,说明中药保健食品原料肝毒性普遍较低。
预测肝毒性成分所占比例较高的中药有茜草、番泻叶、当归、大黄、丹参、厚朴、川芎、桑枝、桑白皮、五味子等。
结论:对训练集预先聚类,提高QSAR模型准确率,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总页数】7页(P2302-2308)【作者】雷蕾;张广平;杨乐;李晗;李小阳;叶祖光;王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相关文献】1.中药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毒性机制研究2.重视中药的致肝毒性与抗肝毒性作用研究3.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Ⅱ):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4.肝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55种中药肝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5.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定量结构-保留关系预测中药肝肾毒性组分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