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天夹山路线点号:一点性:天然漏头坐标:E:120.797166°;N:40.662667°描述:一、常洲沟组1、地层接触关系分为:1,、整合接触;2、不整合接触;3、沉积接触;4、侵入接触2、花岗岩矿物组成:石英、长石加少量黑色云母暗色岩石:变质作用,二次排列,片麻状;石英最抗风化3、海进现象:海面不断扩张(离海面越近,岩石粒径越细,由角砾岩变为页岩)由砾岩——砂岩;平——斜4、光泽:1、长石:玻璃光泽;2、石英:油脂光泽;3、黑云母:透明岩石,玻璃光泽5、正长石:肉红石,特点:卡式双晶6、花岗岩产状:岩基、岩株、岩脉7、含砾长石石英砂岩8、底砾岩9、有波痕的原因:水深增加或水动力减弱时产生较为稳定的波痕10、黄灰色粉砂岩:越到深海,颗粒越细,后有泥岩11、石英砂岩:中细粒,块状12、细粒-中细粒-粉砂岩-沉积环境不断变化-泥岩(黏土矿物)-薄层粉砂岩-黑色页岩(还原环境)-石英脉(入侵,后构造运动将其切断)-中厚粉砂岩+薄层页岩-黄灰色粉砂岩(环13、产状:倾向:60°;走向:150°;倾角:70°二、串岭沟组1、整合接触,页岩为主2、页岩中间夹杂粉砂岩,钙质交接;氧化还原环境,主要为钙质交接,少量为硅质交接3、页岩分类:1、碳质:元古代;油页岩(含生物)三、团山子组(中远古界)1、:白云质、砂质辉岩(碳酸盐矿物)玫瑰色,薄层,细粒,粉砂,钙质交接产状:倾角47°;倾向0°;走向90°2、中段:肉红色、石英砂岩,层叠石四、大红峪组角砾岩,沉淀到裂隙中灰白色,石英砂岩(95%)、中细粒产状:走向116°;倾向:26°;倾角:55°五、总结1、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区别:产状不同、结构不同、2、海进旋回:整合接触:常州沟-串岭沟-团山组(无沉积间断)沉积:常州沟组-太古代花岗岩吕梁运动不整合接触:团山-大红峪组兴城运动砂岩-页岩:相对稳定的海洋环境大红峪组:砾岩-石英砂岩-页岩2017.8.10 首山路线一、常州沟组黑云母二长石花岗岩——石英岩脉——底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灰紫色长石砂岩——红褐色石英砂岩——石英脉、柔皱发育、细砂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厚(长石石英砂岩)夹薄(细砂岩粉砂岩)——薄(细砂岩粉砂岩)夹厚(长石石英砂岩)——薄层细砂岩、粉砂岩1、花岗岩产状:走向112°,倾向21°,倾角58°2、石英脉:构造裂隙,产状:倾向70°,倾角60°,脉宽35cm,产状倾向70°,倾角60°;有横向节理,石英脉两侧花岗岩成片理化现象,接近风化壳的顶层花岗岩发育节理。
砂质碎屑流典型特征及识别标志肖子洋;黄传炎;谢通;李邦勇;李媛【摘要】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岩心观察,理清砂质碎屑流沉积构造特征———发育丰富的块状构造和滑塌变形构造,可见大量泥砾;识别出岩性的垂向组合特征,由底至顶为含砾砂岩段—细砂岩段—泥岩段。
从砂质碎屑流的定义、岩石学特征和流变学特征等3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砂质碎屑流的识别标志———大套块状砂岩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含砾砂岩不整合接触,砂岩中泥质撕裂屑和漂浮泥砾现象丰富,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研究结论可为砂质碎屑流的研究以及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6(023)002【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砂质碎屑流;深水沉积;漂浮泥砾;塑性流体;构造特征;福山凹陷【作者】肖子洋;黄传炎;谢通;李邦勇;李媛【作者单位】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TE122深水沉积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热点领域,而针对深水沉积的研究始于对浊流的认识,Kuenen在1950年提出浊流为粒序递变层理的成因,开启了深水沉积研究的大幕。
19世纪70年代鲍马序列的提出和深水沉积扇模式的建立过程中,浊流成因占据了深水沉积的主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以Shanmugam为代表的沉积学家对于深水区域发育的砂体的成因提出了新观点——砂质碎屑流成因。
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粉土,砂土和粘土的称谓只是一种泛指的说法,准确的称呼为无粘性土和粘性土,划分标准粗略为看粒径大小(即砂粒、粉粒、粘粒等),理论上判断方法应用塑性指数(Ip)划分,(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塑性指数需要在实验室内通过界限含水量试验测定。
但在实际中,砂土无法进行该项试验,一般是通过颗粒分析方法(洗筛法+比重计法)分析其颗粒构成,然后进行判断。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塑性指数Ip=WL-Wp式中WL——液限;Wp——塑限2、液性指数IL=(W-Wp)/(WL-Wp)=(W-Wp)/Ip式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WL——液限;Wp——塑限Ip——塑性指数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IL≤0 坚硬0< IL≤0.25 硬塑0.25< IL≤0.75 可塑0.75<IL≤1 软塑IL>1 流塑砂土、碎石土等称为无粘性土。
塑性指数Ip>10的土为粘性土Ip>17为粘土,10<Ip≤17为粉质粘土Ip≤10的粉土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粉土就是过去的轻亚粘土亚黏土是公路,桥梁的规范上规定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粉质粘土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岩土的野外鉴别方法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2、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3、风化岩和残积土的性质:软化性、不均匀性、固结物性、膨胀性、湿陷性
4、硬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强,暴露后一、二年尚不易风化
5、软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弱,暴露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壳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L
2、粉土工程性质介于粘性土和砂土之间,若用含水量接近饱和的粉土,团成小球放在
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震击,则土中水迅速渗出土面人工填土、淤泥质土、腐植土的鉴别方法
粘性土和粉土的稠度鉴别方法
粘性土的潮湿程度鉴别方法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的鉴定标准
砂土的野外鉴别。
怎么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鉴于大家对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分辨不知怎么入手,我们特地从大量资源中整合
出下面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让我们先来区分一
下砂岩和泥岩的概念。
砂岩——沙粒在经过长期的水搬运后留在河床上,经过数千年的堆积,并在地质物理作
用下胶结而成的岩石。结构呈颗粒状,有良好的透水性,颗粒直径非常细小,大约在
1/16-2mm。而粉砂岩的颗粒大约在1/16-1/250mm,几乎是砂岩中颗粒最小的一种。
泥岩(页岩)——泥岩是属于粘土岩的一种,由粘土物质经压实、脱水、重结晶后形成。
颗粒十分微小,一般小于1/256mm,比砂岩中颗粒最小的粉砂岩还要小很多。结构通常为页
状或薄片状,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透水性很差。泥岩与页岩也是有区别的,通常情况下,
页岩的层理较泥岩清晰的多,相邻两层组成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单层厚度小于25cm总厚
度可达到数十米;泥岩层理不明显,单层厚度大于1米,且质地较均匀。
野外分辨粉砂岩与泥岩的最好方法是用牙咬一下,泥岩不碜牙,而粉砂岩,咬起来会有
明显的碜牙的感觉。另外,也可以在粉砂岩与泥岩的断口用手搓一下,粉砂岩有明显的砂感,
相比之下,泥岩要细腻的多。
在物质的命名中,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则。当某一成份含量在50%以上则构成基本名称;
另一成份含量在50—25%之间,以“质”表示之。比如,泥质粉砂岩——其意思是粘土含量
为50——25%,粉砂含量为50%或以上;又比如,粉砂质泥岩——其意思是粉砂含量为25—
50%,粘土含量为50%或以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分辨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区别!
推荐阅读:什么是粉砂岩
本文由粉砂岩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