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

必修一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被动句>

皆为戮没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鸿门宴》)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省略句>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

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购之金千斤(《阿荆轲刺秦王》)

取之百金(《荆轲刺秦王》)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此句应为“有何厌”,疑问代词“何”却出现在谓语动词“有”的前面。“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为“如何”)(《荆轲刺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应为“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

客何为者(《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为“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

以其无礼于晋(句中“于”作介词,与“晋”组成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修饰“无礼”。在古文中,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翻译时要把顺序调整过来)(《烛之武退秦师》)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

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贪于财货(《鸿门宴》)

具告以事(《鸿门宴》)

长于臣(《鸿门宴》)

<固定句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无法)(《荆轲刺秦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方法)(《荆轲刺秦王》)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荆轲刺秦王》)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荆轲刺秦王》)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鸿门宴》)

孰与君少长(表选择问的句式,译作“……比较……哪一个……”)(《鸿门宴》)

何辞为(表反问的句式,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鸿门宴》

必修二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游褒禅山记》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游褒禅山记》

倒装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赤壁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赤壁赋》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游褒禅山记》<省略句>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游褒禅山记》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游褒禅山记》

<文言固定句式>

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必修三

<判断句>

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寡人之于国也》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