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控制种分粒度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控制种分粒度的措施

摘要:晶种分解产出的氢氧化铝,其粒度和强度在生产上都有一定要求。然而其粒度分布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状况,目前尚无法避免。作为生产组织者就要立足于工厂生产实际,综合探讨各种因素,制定出符合生产工艺的种分作业制度,最大程度上实现氢氧化铝的粒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氢氧化铝粒度粒度分布周期性控制措施

1 前言

中美铝业氧化铝生产采用拜耳法生产工艺,所采用矿石为一水硬铝石,矿石铝硅比8左右,产品质量等级为一级品,砂状氧化铝。本厂自投产以来所产出的氧化铝各项质量指标十分优良,各项指标远高于一级品要求。可是缘于种分分解工序产出的氢氧化铝粒度分布呈周期性变化,产品粒度仍没有摆脱周期性细化的状况。

氢氧化铝颗粒过细,危害很大:易吸附碱液及杂质,对洗涤及过滤造成困难;降低立盘过滤机及平盘过滤机的设备产能;种分母液浮游物增高,造成实际分解率降低;洗涤时增加了洗涤水量及蒸发量;同时焙烧电收尘负担加大、烟囱烟气出口含尘升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获得粒度较粗且比较均匀的氢氧化铝是是生产上要求。

生产砂状氧化铝,种分分解工序产出的氢氧化铝粒度生产工艺指

标一般为小于44μm的颗粒百分含量≤12%(粒度分析方法:干法筛分粒度分析,采用SDB-200顶击式标准振筛机)。

2 本种分工艺概述

分解工序采用一段法工艺流程,16个分解槽连续分解,4#、5#、6#、7#、8#、9#槽上均安装有宽流道板式换热器,逐级降温。其中1#2#3#为分解首槽;14#、15#为出料槽,16#为缓冲槽。投用种分槽数一般由分解时间及总液量而定(备用2个)。种分槽搅拌采用桨叶式机械搅拌。

出料槽上装设两台分级机,由槽液下泵送入水力旋流器,经旋流分级后,颗粒粗的底流送平盘过滤机,溢流返回出料槽。出料槽通过自压的方式向立盘过滤机供料浆,进行晶种过滤。滤饼与精液混合后返回首槽作晶种。

分解控制条件为:首槽温度62±1℃,末槽温度52±1℃,晶种固含700~800g/l,分解时间45~60h,分解率≥48%,精液成分AO≥165g/l,ak<1.54。

3 种子分解过程实质性描述

种子加入后即从溶液析出的氢氧化铝直接沉淀于晶种活性的表面上,加入的种子晶体继续长大。长大的氢氧化铝晶体受各种因素影响,成长不均匀而在其表面上形成树枝状结晶,在搅拌或流动过程中受到撞击,使树枝状晶体破碎产生了小的晶核。这也就是种分过程中新晶核的来源。在种子长大和生成新晶核的同时,还存在着附聚作用,细小晶粒由于互相撞击而粘在一起成为大的集合晶体。

4 生产数据表明氢氧化铝粒度呈周期性波动

4.1 氢氧化铝粒度分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见图1)

4.2 通过对生产数据及图1分析,归纳出如下规律

(1)氢氧化铝粒度分布呈周期性变化,但每个周期持续时间、波动振幅、每个周期内粒度合格天数及不合格天数差别却很大。

(2)自量产以来粒度波动共出现5个周期,每个周期持续100天左右。

(3)所采取的各项控制调整措施,目前来看只能延长粒度波动周期和减弱粒度波动的振幅,却无法避免粒度周期性波动趋势。

(4)在保持种分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及时跟踪粒度分布状况。通过精心调控与操作;缩短粒度细化周期、不断延长粒度指标合格周期,降低氢氧化铝粒度波动幅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5 氢氧化铝粒度调控思路

新晶核必须经过多次循环才能生成粒度适中的晶粒,采取有利条件促进晶体的长大和晶粒的附聚,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种分时次生晶核的形成和氢氧化铝晶粒的破裂。

分解过程不仅要求氢氧化铝晶粒有一定的粒度和机械强度,还要求较高的分解速度与分解率。因此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都粒度控制措施。

(1)设置足够、合理监测点,时时准确掌握分解条件。尤其要及时掌握首槽温度、末槽温度、及中间降温梯度、首槽固含、分级机底流粒度分布、溢流粒度分布、底流料浆的流出状态及添加种子粒度分布等工艺变量的动态特征。

(2)科学分析、归纳数据,确定种分系统中影响附聚和成核的规律,保证晶种粒度分布平衡。

(3)尽可能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粒度粗化、细化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干预。

6 针对一段法种分生产工艺,提出以下控制氢氧化铝粒度的措施

(1)分解温度是影响氢氧化铝粒度的主要因素,也是最直接最灵敏的调控措施。采取以下分解变温制度,采用初温度60~65℃,末温度48~53℃,分解时间45~60h,利用宽流道板式换热器在4#槽~9#槽进行中间降温10~13℃。根据不同条件,调控首槽、末槽温度及中间降温梯度。经生产数据验证,产品粒度及分解率都可以得到保证。下表为采取该变温制度后分解率及粒度(如表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高晶体成长速度快,避免或减少了新晶核的生成,有利于氢氧化铝晶核的长大,所得氢氧化铝结晶完整,强度大;温度降低有力于细颗粒的产生。首槽温度调控范围60~65℃,然后配合分解槽降温梯度,合理安排开启宽流道板式换热器台数及降温幅度。在后续分解阶段,增开降温装置,中间降温10~13℃,提高溶液饱和度,促进氢氧化铝析出,促使颗粒长大。

降温的原则是:保持较高的分解初温,降温速度在分解初期可快些,分解后期则要放慢,这样既可以提高分解率又不致明显使氢氧化

铝的粒度变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时,不可能为了提高氢氧化铝粒度,而降低分解率。所以调整时要兼顾分解率分解槽产能,以免造成生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2)加强分级机的操作确保分级机最佳分级效果,满足分解作业过程对氢氧化铝产量和质量的要求。

分级机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氢氧化铝的粒度质量和分解率。分级机是确保粒度质量合格的关键设备之一。若氢氧化铝粒度细化,通过提高分级机的进料压力(增加母液加入量)、降低进料固含(不高于450g/L)、提高进料温度,提高分级效果,必要时全开两组分级机以实现粒度良好的分级效果。

加强岗位巡检,关注进料压力(一般为0.15MPa~0.20MPa)及底流料浆从喷嘴的流出状态。及时清理进料管、溢流管及喷嘴存在的堵塞物料及杂物,确保分级效果正常。

(3)根据粒度分布情况,调整固含(即种子比)。

首槽固含控制在700~800g/L,都适合生产砂状氧化铝。

加入晶种的目的,是越过“晶核形成”的阶段,使溶液加速分解,而且也是为了制取粗粒氢氧化铝产品。粒度出现粗化时,如-44μm≤2%~4%时候,说明100μm以上的粗颗粒太多,要及时向平盘出料,降低固含,防止成核突然增加;粒度细化时,若固含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