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47.67 KB
- 文档页数:20
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1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
1.封禅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初“诸所兴为皆废”;汉武帝“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领百官“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此举意在( )
A.维护宗法制度 B.追溯封禅起源
C.推行文化专制 D.维护政权稳定
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理想的是( )
A.抽签选举 B.差额选举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3.1934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 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一变化旨在( )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D.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
4.荀子游历至泰国时曾发出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她..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秦国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传统的差异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儒家思想的传播 D.外来移民的涌入
5.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7.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 1906 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2 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8.《唐律疏议•名例律》中开宗明义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一规定( )
A.首倡以礼入法 B.凸显礼法结合
C.推崇重罪轻罚 D. 强调人文关怀
9.在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甚至连个像样、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的领导下,最高法院终于争取到了司法审查权(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以上变化反映了美国( )
A.制衡机制得到加强 B.最高法院由民选产生
C.国会立法权的削弱 D.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10.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 )
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
C.立足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1.唐太宗强调“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 -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 )
A.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B.打断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淡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
D.解决了边疆政权对中央的威胁
12.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1928 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1945 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13. 194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3 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意在( )
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 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
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 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14.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市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
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 B.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
15.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
A.削弱宗法观念 B.维护社会稳定
C.扩充人口数量 D.增加赋税收入
16.1871 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俾斯麦政府实施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力量
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暴力革命
D.提高公民素质刺激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7. 『古代选官制度』 (14分)
材料一 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止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惰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4 取标准。 ——樊树志 《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 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 《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4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3 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演变趋势。(4分)
18. 『法律与社会』 (10分)
材料 近代以来, 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
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
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
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
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5 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9.『货币与社会』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16分)
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 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一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经历 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4分)
期中考试精品试卷
6
20. 『国家治理与社会』 (12分)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当时中国形象做出不同描述,例如启蒙运动时期有的思想家称中国为“统治最为完善的大中华帝国”,有的则称中国为“专制停滞的帝国”:而21世纪以来又有人称中国为“复兴的东方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论
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