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7
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区别:1、看待自然观方面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1、哲学方面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创立时期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3、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时期1、科学社会学2.科学学3.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3)划界标准: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5)知识增长的理论可证伪度: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科学发展的四段式: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即P1→TT→EE→P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范式:(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如今的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那么我们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的产生是首先应用于军事,经过发展慢慢被应用到了商业之中,现在走进了大部分的家庭,计算机的技术也不断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到我们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各个方面,各种不断更新的软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而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本文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本文第一部分讲述了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研究的主要意义,第二部分讲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讲述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意义,第四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写了自然辩证法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关键字:自然辨证法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管理一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整体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2、系统概念,含义?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概念: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的总和的效果。
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加和,系统具有各个组成要素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与他们未组成系统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
三、系统的定义、系统与要素、环境的辩证关系1、系统: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与生态自然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管理专业)摘要:自从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以来,有关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取得了许多成果。
但人们对技术创新的理解一直以来主要停留在经济价值的层面上,认为检验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是,产品在市场上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
技术创新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价值,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技术创新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走什么样的道路更为有效,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技术创新是在人与生态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技术创新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紧密相关。
在现代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特别是企业容易单一地追求科技创新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科技创新要与生态自然相统一。
本文从克服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和观点对生态的认识不足出发,提出技术创新应注重生态化的思路,并立足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科技创新的生态自然观。
关键词:创新;技术创新;生态自然观;技术创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技术创新概述1、技术创新的概念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影响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新一词,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的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
他将创新概括为五种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人新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多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公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概念。
管理学家德鲁克从管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创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创新”。
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例如,在原子论提出之后,很多现代物理学借助“还原”,把世界的存在归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虽然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特点,简单地用低级运动形式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规律,那就要犯机械论的错误,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情的整体认识,这样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大自然,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因此还原论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在自然科学中作为一种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4、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
错。
科学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
它满足5个条件,其中一个是可错性。
科学具有可错性是指科学的真理性是有条件的,有适应的范围,科学理论超出其适用范围就会转变为错误。
而且科学的真理性在于它能被证伪,不能证伪的理论是没有真理性的。
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手段的进步,以往科学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证明是错的,因为过去人们的研究手段方法不足以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所以这也是科学的一个历史局限性。
所以,科学真理性不是绝对的,它可以被证伪,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5、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对。
1、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答:(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科学。
近代后期的科学家们冲破了传统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束缚,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这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包括:天文学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地质学的赖尔地质渐变论,生物学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化学的道尔顿原子论、维勒人工合成尿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等等,从各个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辨证的发展过程。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因为自然辩证法具有独特的学科功能,对于丰富和字眼辩发展马克思注意哲学和指导科学技术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自然辨证法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研究新现象和新问题,自然辨证法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从而也表明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又是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换言之,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不仅有其悠久的科学技术历史渊源,而且它的创立和发展,都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自然界各种自然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答:自然界在其存在方式上具有物质性亦即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又具有系统性。
也就是说,相信自然界在其空间结构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物都是以系统和层次的方式存在着的,各类自然系统又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相对性、层次性等基本形式,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概莫能外。
这种崭新自然观无疑也是当代一切科学技术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基本形式:系统和层次。
(1)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或基于要素的原因,或基于结构的原因,或基于环境的原因,或同时基于这三者。
①被改造了的要素的素质,是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基础。
②合理的结构方式,是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决定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