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黑星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278.10 KB
- 文档页数:1
香蕉病虫害高清图谱(必须收藏)一、香蕉叶斑病1、发病症状①灰纹病多从叶缘开始,初暗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大小不一。
后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斑缘有明显黄色晕圈,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中脉的褐色、波浪环纹坏死带,病健交界处有橙黄色褪绿带。
②褐缘灰斑病先发生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
病斑初为点状、短线状褐斑,后扩展为椭圆或长条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或多数病斑合成不规则的黑褐色大斑,融合后病斑周围组织黄化。
2、发病条件感病品种连年种植后,发病蕉园的病残体累积病原。
常规品种易发病,近年来的组培苗(威廉斯B6抗病)。
阳春3月,气候温暖多阴雨潮湿,叶斑病开始发生。
6~7月高温多雨,此病盛发;9月间遇台风,病害加重。
另外,施肥不当,蕉园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
3、防治方法①杜绝菌源,选用抗病品种;选栽无病蕉苗;冬春及时彻底清园,特别在香蕉生长中期,及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改善通风,减少病害)。
②加强水肥管理,疏通沟渠,排灌畅通,雨后不积水,天旱能灌水,使蕉株正常生长,减少病害;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比施肥技术(氮:磷:钾=1:0.5:3)。
③香蕉苗期至现蕾前一个月连续使用两次戊哇醇烯腭菌胺10-15毫升/桶+嘉美金点(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正背面叶片和叶柄,既防病乂保叶,持效期长,效果明显。
④叶斑病初期用氟环□坐或发病严重时用戊口坐醇烯腭菌胺和氟环口坐或戊口坐醇和氟环□坐。
⑤抽蕾挂果期,使用戊哇醇烯腭菌胺10-15毫升/桶既防黑星乂起一定膨大拉长果实的作用。
二、香蕉黑星病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针头般大小的黑褐色小点,位于侧脉,病斑密生时,叶片变黄,提前凋萎、枯死,多在果实弯曲处的表皮上产生许多褐色小点,表皮突起变粗糙,外观差,商业价值低。
2、发病条件蕉园病残体累积病原,高温高湿,是本病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苗期较抗病,挂果后期果实最易感病;香蕉易发病,大蕉、粉蕉抗病。
3、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园工作,冬春季即时清除病叶烧毁,减少病源。
香蕉黑星病危害防治香蕉黑星病又称黑斑病,是香蕉生长后期普遍发生、影响香蕉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重病叶片黑色斑点密集,造成叶片枯黄、凋萎,感病果实上密生黑色斑点,影响香蕉果实外观和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一、危害症状。
黑星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和青果。
感病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许多深褐色至黑色的小斑点,密集成堆,似煤烟状,从中脉至叶片边缘表现为条纹;随后斑点扩大,外缘有浅黄色晕圈,中央浅黄褐色或灰色。
严重受害的叶片变黄,提前凋萎和枯死。
被害青果多在果背弯曲处和果指上部表皮上产生许多散生的或密集的黑褐色小粒、短条纹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病斑边缘褐色,外围有浅黄褐色晕圈。
果实成熟时病害加重,果表大面积变黑,病果不均匀地软熟,病部组织霉烂下陷且着生许多小黑点。
二、发病条件。
蕉园病残叶多、菌源丰富、高温多湿,该病易发生流行。
香蕉抽蕾前后若遇阴雨、浓雾天气频繁,园内潮湿,尤其是台风暴雨后,叶片和青果伤口多,更加重发病。
以密植、杂草丛生、病残叶多、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虫害防治不及时的蕉园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
1.及时清园:保持田园清洁,清除园内杂草,割除枯茎残叶以及发病严重的蕉叶和蕉果,集中园外烧毁,减少病菌源。
及时挖通蕉园排灌沟,做到能排能灌,并注意检查蕉株,清除多余吸芽,降低蕉园湿度,使畦面疏松干爽,以利植株生长。
2.加强蕉株护理:不偏施氮肥,尤为现蕾前后的蕉株更要少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促使植株和幼果生长健壮。
同时用高美施、生多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叶片和幼果,增强树势和抗病能力。
在香蕉幼果反梳时,统一用药防治病虫一次,然后用蓝色专用香蕉薄膜套袋,内垫1~2层草纸将果穗套好,扎紧上部袋口,打开下部袋口,保护幼果生长,减少病菌侵染。
3.及时防治虫害:香蕉生长后期常常被弄蝶、斜纹夜蛾、网蝽等虫害咬食叶片和吸食叶片汁液,香蕉抽蕾至开花时幼果又受到花蓟马危害,往往造成大量伤口,引起发病。
为此,应在害虫发生初期和花蕾抽出后,每隔5~7天喷施1次10%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或4.5%保绿宁1000倍液进行防治。
日期:contents •香蕉黑星病概述•香蕉黑星病的诊断•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香蕉黑星病概述01定义及症状香蕉黑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香蕉叶片和果实,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症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围褪绿,中心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果实上病斑与叶片相似,但更为明显,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香蕉黑星病的病原菌为Diplodianatalensis(Stev.)Cooke,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叶片受害严重时,光合作用面积减少,果实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畸形果,产量和品质下降。
果实受害后,果皮变粗糙,果肉松软,影响品质和耐贮性。
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影响香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对香蕉生长的影响香蕉黑星病的诊断02注意观察香蕉叶片、果实和茎秆上是否有黑色或棕色的斑点、斑块,以及病斑周围是否有褪绿晕圈。
这些症状是香蕉黑星病的主要表现。
采集病组织样本,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香蕉黑星病。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观察症状症状识别叶片01叶片上出现小黄点,周围有褪绿的晕圈,后期病斑扩大,沿叶脉发展,形成黑褐色或棕褐色的斑块,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果实02果实上出现小而浅的圆形病斑,随后扩大为黑褐色或棕褐色的斑块,病斑凹陷,表面有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果实畸形、裂果或腐烂。
茎秆03茎秆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茎秆腐烂。
香蕉炭疽病炭疽病是香蕉的一种重要病害,与黑星病症状相似,但炭疽病的病斑没有褪绿晕圈,且病斑上常有轮纹。
此外,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真菌,而黑星病的病原菌是细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香蕉枯萎病枯萎病是一种导致香蕉枯死的病害,与黑星病的症状也有相似之处。
香蕉黑星病防治方法
又名黑斑病、雀斑或黑恙斑,是华南香蕉产区常见的病害。
此病的为害性并不严重,但由于损坏果实外观,降低果实质量,又容易引起炭疽病发生,常使香蕉商品价值大大降低,此病主要为害香蕉类。
本病为害叶片和青果,较少为害熟果。
在叶片和中脉上产生许多散生或群生的小黑点,后期小黑点周缘呈淡黄色,最后叶片变黄而凋萎。
在青果上,多在果弯背上出现许多小黑点,以后小黑点聚生成堆。
果实成熟时,每堆小黑点的周缘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小斑,病斑变暗褐色或黑色,周缘呈淡褐色,中部组织腐烂下陷,其上的小黑点突起。
本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靠风,雨传播。
其防治方法如下:
1.经常清除并烧毁病叶及残余物。
2.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及时喷药防治。
在抽蕾后苞片未打开前喷药保护,有效的药剂如25%敌力脱乳油1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75%百菌清700-800倍;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或碳酸钠波尔多液(硫酸铜1.2千克,碳酸钠1.5千克,水100千克)。
药液中加入0.2%木薯粉或0.2%洗衣粉以增加其附着力。
每隔14-2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1 -。
香蕉黑星病的发病症状是什么样,防治方法有哪些香蕉、苹果、梨等是大多数人生活中常见且常吃的水果。
现在是一个炎热多雨的时节,许多疾病简单发生。
今日我们学习如何控制香蕉赤霉病。
香蕉赤霉病症状发病初期,果皮表面布满小黑斑,斑点边缘油腻。
在疾病后期,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蔓延形成褐色或黑色斑点。
在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许多粗糙的黑斑。
随着病情的加重,大量叶片发病,终于叶片变黄、枯萎,影响了产量。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降雨多是该病的多发期,普通在5月底至6月初,高峰期在8月底至9月初。
香蕉赤霉病的防治措施1、挑选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不同。
果农最好按照果园的气候和土壤肥力,合理挑选香蕉品种。
建议挑选芭蕉、巴西蕉、威廉姆斯系列等抗病品种,定期更换栽培品种,避开同一品种长久单栽易感病。
2、科学清园到了冬天,病害、枯叶和地面杂物被彻底清除。
同时,用40%倍硫悬浮液或500倍硫混合液结晶250次,用250倍喷雾剂杀灭越冬细菌。
香蕉在生长过程中,将果树根部的病叶切掉,取出果园焚烧或埋土,保持果园地面清洁,增加果园的通风和透亮度,避开反复感染。
3、准时装袋破蕾后喷施,用浅蓝色塑料薄膜袋笼罩在耳朵上为宜。
假如条件允许,能够先用牛皮纸或旧报纸包好耳朵,再装袋。
袋的上部与果轴应绑紧在一起,避开病原菌向香蕉果实传扬。
同时,能有效削减病虫害对果穗的损害,避开冻伤、晒伤和机械摩擦损伤,尤其能削减结痂的发生,使果实色泽美观,提升果实的商品价值。
套袋还能够提前心得期,增强果穗分量,从而提升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4、化学控制为防止香蕉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可在叶、根周围土壤上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在香蕉养分生长的中后期,在相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香蕉赤霉病常发生。
以25%丙环唑乳油1500倍、25%石保可乳油800倍、72%代森锰锌·双可湿性粉剂6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于叶片上作对比,每15-20天喷一次,延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