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66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智能仪表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的温度报警系统,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模数转换,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AT89C51与ADC0808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报警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温度报警;ADC0808;AT89C51目录1 智能仪器仪表的简介 (2)1.1智能仪器仪表简介 (2)1.2智能仪器仪表的作用 (2)1.3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3)2 系统设计简介 (4)2.1 芯片简介 (4)2.2 设计要求 (4)2.3 设计方案论证 (4)2.4 硬件设计电路 (5)3 系统硬件设计 (6)3.1控制模块 (6)3.2显示电路 (6)3.3转换模块 (7)3.4报警模块 (7)3.5系统总体电路图 (8)4 设计语言及软件介绍 (9)4.1 keil语言介绍 (9)4.2 Proteus软件介绍 (9)4.3 keil与proteus联调与仿真实现 (10)5 系统软件设计 (11)5.1 程序设计思路 (11)5.2源程序 (12)5.3 调试及仿真 (17)6 结论 (18)7 参考文献 (18)1 智能仪器仪表的简介1.1智能仪器仪表简介仪器仪表(英文:instrumentation)仪器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
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仪表。
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属于仪器仪表。
第一章 绪论1.1 虚拟仪器概述测量仪器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四代历程,即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和智能仪器。
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上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新的测试方法、新的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计算机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测试系统更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导致仪器的结构、概念和设计观点等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的概念,同时推出了用于虚拟仪器开发的工程软件包LabVIEW。
NI公司宣称“The Software is the Instrument”,即“软件就是仪器”。
在这里,计算机是虚拟仪器的核心设备,该仪器的功能是通过软件仿真实现的。
它将传统仪器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数据分析处理与显示功能,改由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计算机是其核心;当计算机与适当的I/O接口设备配置完毕,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就被确定,此后软件就成为仪器的关键部分,这也是“软件就是仪器”之说的来由。
这意味着只要按照测量原理,采用适当的信号分析技术与处理技术,编制某种测量功能的软件就可构成该种功能的测量仪器。
虚拟仪器的出现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代表着仪器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潮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改善高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个福音。
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
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优化智能制造系统作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其核心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一、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智能制造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决策层和执行层。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仪器设备等采集生产物料、设备状态等信息;网络层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决策层;决策层主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决策制定等工作;执行层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实现生产任务的完成。
二、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1. 数据分析与预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发现规律和异常,并预测未来的生产趋势。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可以预测产品缺陷率、设备维护周期等关键指标,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
2. 智能调度与优化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生产任务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
通过对生产中的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建模和优化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任务的最优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加工时间、设备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全局优化。
3. 自动化生产与协作机器人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协作机器人的应用。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自主进行调整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协作机器人可以根据感知信息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协作,实现灵活的生产任务分配和执行。
三、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优化在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过程的特点、任务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算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的设计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关系到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需要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基于蓝牙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2)1.1课题研究相关背景 (2)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3蓝牙技术的发展状况 (3)第二章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4)2.1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4)2.2系统的整体结构 (4)2.3系统的整体功能设计图 (5)第三章温度传感器模块 (6)3.1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型号 (6)3.1.1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6)3.1.2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7)3.1.3 常见温度传感器 (8)3.2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9)第四章 STM32F103处理器 (11)4.1 STM32处理器简介: (11)4.2 STM32重要参数: (12)4.3 STM32性能特点: (12)第五章 TFT彩色液晶显示屏 (12)5.1 TFT LCD介绍 (13)5.2TFT特点 (13)5.3驱动芯片 (13)第六章 HC-05蓝牙模块 (15)6.1HC-05蓝牙模块介绍 (15)6.2 蓝牙配置 (15)第七章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18)7.1 数据采集部分软件设计与实现 (18)7.2控制部分程序设计及实现 (19)7.3系统的软件调试 (20)结论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相关背景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
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频带,带宽为1Mb/s。
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
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如今蓝牙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管理。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没有测量就没有鉴别,科学技术就不能前进。
要测量就必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先进的仪器仪表。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片微机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原理、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不得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一种完全突破传统概念的新一代测试仪器——智能仪器。
现在很多厂商、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都在研制开发各种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广大的仪表设计、生产和使用人员都不得迫切希望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在测量控制仪表中的应用技术。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本课程是测控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2、知识要求:要求必须具备电路、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汇编原理及单片机原理的学习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生出去工作打下基础。
3、能力要求:系统地阐述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人机接口、过程通道接口、串行和并行通讯接口、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仪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与发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作业]课后复习思考题[课时]0.5学时第二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中专用微处理机[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内容]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重点难点]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 -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后答案【篇一:《智能仪器设计》复习题及答案】>答:智能仪器有以下特点:(1)自动校正零点、满度和切换量程(2)多点快速检测(3)自动修正各类测量误差(4)数字滤波(5)数据处理(6)各种控制规律(7)多种输出形式(8)数据通信(9)自诊断(10)掉电保护。
2、简述智能仪表的设计思想和研制步骤。
答:智能仪表的设计思想是根据仪表的功能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自顶向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地按仪表功能层次把硬件和软件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和调试,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总调。
智能仪表的研制步骤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确定任务、拟定设计方案阶段;硬件、软件研制及仪表结构设计阶段;仪表总调、性能测试阶段。
3、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扩展外部存储器用哪几个i/o端口?答: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扩展外部存储器用p0和p2口。
4、在8031扩展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处一个地址空间,为什么不会发生总线冲突?答:因为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虽然共处一个地址空间,但它们的控制信号是不同的,其中8031的为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而和为片外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选通信号。
5、mcs-51有哪些中断源?它们各自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什么?答:mcs-51有5个中断源,它们分别是外部中断0、定时器0、外部中断1、定时器1和串行口。
它们各自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见下表。
6、当使用一个定时器时,如何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较长时间的定时?答:首先用定时器定时一个时间,然后在数据存储器中设置一个计数器,通过计数器对定时器的溢出次数的累计即可实现较长时间的定时。
7、试述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结构形式及其使用场合。
答:模拟量输入通道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
多通道的结构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1)每个通道有独自的放大器、s/h和a/d,这种形式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2)多路通道共享放大器、s/h和a/d,这种形式通常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数据采集系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学会使用智能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 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和通信接口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
它能够自动检测、测量、处理和传输信息,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本实验主要介绍智能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智能仪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2.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3.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4. 其他辅助设备:导线、连接器、实验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智能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2)检查电源电压,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3)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1)打开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
(2)启动智能仪器,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3)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分析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进行多次实验。
3. 数据处理(1)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
(2)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
(3)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采集了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实验数据。
(2)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得到了相应的统计量。
(3)绘制了实验数据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2. 实验分析(1)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参数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2)通过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精确采集。
(3)实验数据表明,智能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3位半数字电压表学生姓名、学号谭彩铭(0501170118)指导教师牛国柱2009-1-16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3位半直流数字电压表,满足下列要求1、量程为20mV,200mV,2V,20V,200V,测量精度要求0.1%2、3位半数码显示3、工作状态显示4、开机自检5、配简单键盘,如量程切换6、配微型打印机接口由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找解决方案实际搭建的数字电压表的量程为20mV,200mV,2V和8V,能完成量程的自动切换,并有各种量程状态以及超、欠量程的指示灯显示。
原理图附录一所示。
对应的完整汇编程序见附录三。
1 原理图总体思路由于采用3位半AD转换器TC14433,提供的基准电压为2V,可测电压量程为2V,故大于2V的待测电压衰减后输入,小于2V的待测电压放大后输入。
衰减和放大由51单片机控制控制模拟开关4051,4052来完成。
调试当中,发现若输入电压为负时,比例放大就不准确了,且相差较大,故又用运放和模拟开关搭建了一反相控制电路。
原理图当中,U15为用OP07搭建的电压跟随器,用于增大输入阻抗,减小输出阻抗,以减少对待测电压的影响。
U16为用OP07搭建的一反相器。
U1用于若发现待测电压为负,让待测电压反相后进入后续电路。
U6作用同U15。
U1用于控制是否将待测电压衰减1/4后进入后续电路。
U4和U7用于控制是否对电压进行衰减以及衰减多少。
U17作用同U15。
U2为用MC1403搭建的2V电压源,用于输出较准确的电压源给TC14433作为基准电压。
2 AD转换部分TC14433中,EOC与DU端相连,选择连续工作方式。
EOC与51单片机的中端口0相连,由中断方式采集数据。
中断0采集数据服务子程序如图2所示。
3 升降量程及量程状态指示灯显示程序控制升降量程即控制模拟开关4051和4052,是否对待测电压进行放大或衰减。
如何有效的控制量程的自动转换是一较难点,尤其是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横河测试测量数据采集系统GM10产品智能化功能M10是横河电机(Yokogawa)SMARTDAC+ 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产品系的最新研发产品。
SMARTDAC + 是数据采集和控制的一种全新方式,以人性化、简便的操作为设计重点。
通过智能架构,GM10实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可扩展化。
数据采集系统GM10产品智能化功能供无缝的数据传输环境功率测量仪器的数据采集(选件代码/E2 和/MC)GM 可高精度采集由功率测量仪器(WT 系列、功率分析仪) 测得的数值数据,并与GM 的测量数据一起进行记录。
因为可同时记录设备的功耗、温度等数据,所以GM 是性能评价测试的理想工具。
•可连接的机型:WT300/WT500/WT1800•最大连接台数:16搭载能与DARWIN 数据采集单元兼容的通信功能GM 支持DARWIN 通信命令。
DARWIN 使用的通信程序在GM 上也能用。
可以从现有DARWIN 单元顺利置换过来。
详情咨询上海横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
CENTUM/STARDOM 通信包•CENTUM: LFS2432, DARWIN/DAQSTATION•DARWIN/DAQSTATION 通信包(ALE111 [Ethernet]用)•STARDOM: NT365AJ DARWIN 连接包各种便携的网络功能支持各种网络功能•由DHCP 自动设置网络•SNTP 对时•发送邮件通过SSL 通信提高网络安全性安全地收发用户数据。
FTP 数据传输通过FTP 客户端/ 服务器功能,可轻松共享和管理中央文件服务器的数据。
EtherNet/IP 功能GM 支持EtherNet/IP 服务器功能。
可从PLC等设备访问GM,加载测量/运算通道或写入通信输入通道*.*需要通信通道功能( 选件代码/MC)。
Modbus/TCP 功能和Modbus/RTU 功能GM 既支持用于以太网通信的Modbus TCP/IP 客户端和服务器模式,也支持用于串行通信的Modbus RTU 主从机模式(可选)。
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到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再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精密测量,都离不开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的需求分析在设计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之前,首先需要对其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不同的领域和任务对测量仪器的精度、速度、量程、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对于零部件的尺寸测量,可能需要达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度,同时能够快速完成大量样本的测量,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在科学研究中,对于一些物理量的测量,如微弱电流、微小位移等,可能更注重测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以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测量仪器的使用便捷性、可维护性和成本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需求,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高精度自动化测量仪器的关键技术(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测量仪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高精度传感器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线性度等优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还需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如微纳加工技术、新型敏感材料等。
此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也是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组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高精度测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是一个关键问题。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具备高速采样、高精度模数转换和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
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数字滤波、误差补偿、信号分析等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也能够为测量过程提供更好的支持。
基于 STM32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摘要:本文利用STM32的一种微型处理器来当主控的CPU,通过使用一个独立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化的温度数据采取、然后还有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并商讨了该怎么提高系统的速度、性能和拓展性。
数据采集是获取信号对象信息的过程。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DS18B20温度传感器;STM32;温度采集;数据的处理一、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服务已成为这个时代温控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温度控制在生活中还有在工业领域中涉及的非常多,像室内、供暖机构、天气预告等这些场所的温度控制。
像之前传统的温度控制都是手动的,操作起来很麻烦。
本文系统设计目的,首先它得是实现一种精准度高的系统来采集的温度控制系统,其应用必须得以普及,功能强大。
二、整体系统设计(一)系统方案设计第一个方案:需要使用模拟分立的元件,例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非线性元件,观察采集的温度和显示的具体效果,这个方案的设计十分的好理解,特别简单,并且它的操作也不是特别的难,还有个好处,就是它的价格是非常合适的。
缺点就是如果用分立的元件,会造成它的分散性特别的大,对集成数字化是十分不好,而且最后测量之后,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的,所以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不太好,尽量不用。
第二个方案:选用PC机作为本次设计的主控机。
利用温度传感器来选用温度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器之后,再送到A/D转换芯片中,然后再一次的经过拥有单片机的检测系统来进行下一步的解析和处理,然后再利用通信线路到PC机的上面,在PC的上面也可以通过对温度信号来进行很多的解析和处理的方式,所以这个方案简单来说还是不错的。
(二)系统工作原理通过了解设计需求方面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这个整体的系统其实是根据使用单片机、温度的传感器、显示屏的模块、报警器还有按键等五个部分来组成的。
使用者最开始得先将这个温度的报警的值输入到程序里,也就是温度的上下限。
智慧计量监管系统的使用设计方案智慧计量监管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计量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监管系统,通过对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智能化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对计量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下面是智慧计量监管系统使用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系统结构设计智慧计量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前端计量设备、计量数据采集终端、后端服务器和用户界面等几个模块。
前端计量设备负责进行计量工作,通过计量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并提供用户界面供用户使用。
二、计量数据采集终端设计计量数据采集终端是智慧计量监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实现计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功能。
采集终端应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采集:能够自动采集计量设备生成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压缩和传输:采集终端应具备数据压缩和传输功能,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并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故障诊断:采集终端应能够监测计量设备状态,并能够自动诊断设备故障并报警。
4. 非法操作检测:采集终端应能够监测对计量设备的非法操作,并及时进行报警和记录。
三、后端服务器设计后端服务器是智慧计量监管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主要负责计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后端服务器应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存储:后端服务器应具备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存储大量的采集到的计量数据,同时还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2. 数据处理:后端服务器应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计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整理,以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信息。
3. 决策支持:后端服务器应能够根据计量数据的分析结果,为上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比如对计量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的决策。
四、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是智慧计量监管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主要实现对计量数据的查询、监控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用户界面应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查询: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实现对计量数据的查询和导出,以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May 2022Vol.45No.102022年5月15日第45卷第10期0引言线性调频连续毫米波(LFMCW )雷达体积小、结构简单、距离分辨率与测距精度高,适合应用于近距离、高精度探测。
相比摄像头、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在隐私保护、定位精度、探测范围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2]。
当今LFMCW 雷达大都是采用FPGA 实现的数据采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2.10.008引用格式:麦超云,刘子明,黄传好.基于ZYNQ 的八通道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0):36⁃39.基于ZYNQ 的八通道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麦超云,刘子明,黄传好(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摘要:目前,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 )雷达射频前端和数据采集板大都来自美国德州仪器(TI ),对该系统的二次开发较为困难、成本昂贵,且该仪器对雷达采集数据不能进行实时显示,不利于数据的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ZYNQ 平台并采用AD9228作为模数转换器件的八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该系统通过上位机配置雷达参数,并将射频前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千兆以太网传输。
为了减少传输数据之间的冗余,在采集系统中构造一种高效的传输数据结构,以有效提高传输速率。
由于雷达数据量过大,上位机采用多进程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并将雷达数据时域、频域及距离⁃多普勒信息实时显示。
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系统在长时间工作下运行稳定,千兆网传输速度可达到150Mb/s 以上,不存在丢帧的情况;相比于TI 的雷达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优点。
关键词:八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传输;雷达参数配置;数据接收;实时显示中图分类号:TN9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 (2022)10⁃0036⁃04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ight⁃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andcontrol system based on ZYNQMAI Chaoyun ,LIU Ziming ,HUANG Chuanhao(Depart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F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and data acquisition board of LFMCW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are mostly from TI (texas instruments ),but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its system is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and the instrument cannot display the data acquired by radar in real tim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data analysis.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an eight⁃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ZYNQ platform and AD9228taken as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is proposed.In the system ,the radar parameters are configured by means of the upper computer ,an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RF front end is transmitted with gigabit Ethernet.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dundancy between transmission data ,an efficient transmission data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in the acquisi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transmission rate effectively.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radar data ,the host computer receives and processes the data by means of multiprocess ,and the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d range⁃Doppler information in the radar data are displayed in real tim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run stably in long ⁃time operation ,the transmission speed of gigabit network can reach more than 150Mb/s ,and there is no frame loss.In comparison with radar acquisition system made by TI ,this system has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easy operation.Keywords :eight ⁃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data transmission ;radar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datareceiving ;real⁃time display收稿日期:2021⁃10⁃20修回日期:2021⁃11⁃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1347);广东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专项(2019KZDZX1017);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19A1515010716);广东省普通高校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8KZDXM073);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GDDSIPL⁃03)36第10期集系统[3],其系统构建复杂、开发维护难度大且灵活性低下[4]。
智能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它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数据,以优化和改进系统的性能。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智能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它们为系统的决策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一、数据采集与传输智能控制系统首先需要采集各种与系统运行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传感器、监测仪器、控制器等设备。
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传输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以太网、无线网络等通信技术,确保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处理和分析系统。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以滤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平滑、数据插值、数据分类等。
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减少对后续处理和分析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存储的方式可以是本地存储或云端存储,具体选择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管理,一般采用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以提高数据的检索和处理效率。
数据存储与管理还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定期的数据备份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建模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为系统的决策和优化提供支持。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回归分析等,从而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数据建模是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构建模型,用于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常见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五、数据可视化与报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需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
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图表、曲线等方式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使使用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图像采集摘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用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识别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卫星遥感、航拍等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LabVIEW软件下,利用摄像头完成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的虚拟仪器系统。
通过摄像头完成采集,同时利用LabVIEW在PC机上进行图像处理和显示。
论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图像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LabVIEW;图像采集;图像处理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Image AcquisitionAbstract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mage recogni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erial photography and other field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which uses the camera to complete the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under the LabVIEW software. At the same time, LabVIEW is used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display on PC. First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basic concept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design scheme of imag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n detail from hardware and software.Keywords: LabVIEW; image acquisition;image processing目录1 数据采集概述 (2)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2)1.2 国内外现状及技术难题 (4)1.3 本文研究内容 (5)2 图像采集原理及设计 (6)2.1 图像采集原理 (6)2.2 摄像头介绍 (6)2.2.1 硬件的组成 (6)2.2.2 如何选择摄像头 (7)3 图像采集与处理的系统设计 (7)3.1 软件的选择 (7)3.2 图像采集的函数介绍 (7)3.3 图像采集 (8)4 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1)1 数据采集概述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如果想要追究到根源的话可以是相当久了,最早可以推到上世纪50年代,因为计算机的发展才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