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 格式:docx
- 大小:12.83 KB
- 文档页数:2
家乡的风俗春节500字《家乡的风俗春节》篇一嘿,春节那可是咱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呢!在俺们那旮旯,一进腊月,就开始有那春节的味儿了。
大人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是打扫屋子,又是准备各种年货。
我就纳了闷儿了,这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难道是要迎接啥超级贵宾啊?后来才知道,这是要把旧的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迎接新年的福气呢,嘿嘿,还挺有讲究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那是小年。
这一天啊,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
我就想啊,灶王爷他老人家得多忙啊,每家每户都得去瞅瞅。
家里人会在灶台上摆上糖瓜儿,说是给灶王爷吃了嘴甜,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这糖瓜儿可甜得腻人,我偷偷尝过,哎呀,感觉牙都要被甜掉了。
年三十儿那天就更热闹啦。
一大早,全家人就开始贴春联。
红红的春联往门上一贴,那感觉就像给房子穿上了新衣服,喜气洋洋的。
我也想帮忙,可我总是贴得歪歪扭扭的,老爸就笑着说:“你这贴的啥呀,跟喝醉了酒似的。
”中午呢,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满屋子都是饭菜的香味。
我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像个小馋猫似的。
这年夜饭可丰盛了,各种好吃的,就像开美食大会似的。
有那肥得流油的红烧肉,我感觉吃一块就能胖三斤;还有那象征团圆的饺子,包着各种馅儿,就像一个个小元宝。
晚上就守岁喽。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可我总是看着看着就打瞌睡,老爸就会打趣说:“你这小懒虫,还守岁呢,再睡就把新年给睡过去了。
”不过,零点钟声一敲响,外面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的,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欢呼新年的到来呢。
咱家乡的春节风俗啊,满满的都是人情味,这是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时刻,你们那儿的春节是啥样的呢?《家乡的风俗春节》篇二春节,在俺家乡那可是超级有特色的。
一提到春节,我就想到那红红的大灯笼。
你瞧,还没到春节呢,大街小巷就开始挂起了红灯笼,就像一个个熟透了的大柿子,挂在那儿特别喜庆。
我就寻思着,这灯笼是不是有啥魔力,咋一挂上就有春节那味儿了呢?也许是因为红色本身就代表着热闹和吉祥吧。
家乡的春节风俗15篇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1每个人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千姿百态的风俗,我们家乡也有风俗,如今就由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我们春节的时候会买对联不管春节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贴对联。
对联还可以让你美好,辟邪。
春节过后,我们还有一个让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风俗,那就是发压岁钱。
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可以去小卖部里面买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说孩子们能不快乐吗?发压岁钱就是给孩子们发美好,还能让孩子们每天快乐。
大年初一还可以放当门炮,早晨肯定要起的很早,不过你可以不定闹钟,由于别家放当门炮的声音,可以把你给吵醒。
放完炮以后还可以去许多地方请神仙,请神仙的时候不行以去上厕所。
放当门炮可以开门大吉,万事如意。
我们家乡的大年初一都会吃饺子,可以不冻耳朵,我们还可以在饺子里面包钱,只不过只能包硬币一元钱假如谁吃到了那一元钱这一年你就会有好运气。
我们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个孩子都特别的快乐,夜晚还可以放烟花呢,每一个人都可以欣赏。
我们家乡的风俗使全村子的人都特别的快乐。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2有的人喜爱春节,有的人喜爱端午节,而我呢,最喜爱春节了。
春节是我最难忘的节日,过春节时有许多的风俗呢,如: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拿压岁钱。
过年时家家户户要把家里清扫得干洁净净。
贴春联时,人们都把表示新年祝愿的话贴在门的两边,还会挂上灯笼,处处都是一派喜庆的景象。
福字呢,可以正着贴,也可以倒着贴,倒着贴的意思是福到家里来。
每年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有说有笑地吃着年夜饭,预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到亲戚家拜年,那时小孩子们最兴奋了,由于拜完年,小孩子们可以拿到红包呀!你知道为什么大人要给小孩子红包吗?就是传奇从前有一个“年”的怪兽,每次过年的时候它都会出来,摸小孩的头,被摸到的小孩都会发烧,有的病重的小孩都烧成傻瓜了,有一对老人家,他们年纪很大才有孩子,所以他们很爱他们的孩子。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5篇)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春节,一个喜庆之节,欢乐之节,是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
就这样,春节迈着轻盈的脚步与人们相拥。
欢乐永远是春节的代名词。
春节——一年中最令人振奋的日子。
一到快过节时,人们就像蜜蜂忙碌起来,一早便准备着过节的年货:炸丸子、炸鱼块、备酒肉等还要为儿女准备新衣裳、压岁钱,整个春节就没有闲在的时候。
但有了春节的热闹,一切苦累就都烟消云散了,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大年三十,一家人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大人准备团圆饭,小孩儿则出门放烟花爆竹,胆小的孩子紧捂耳朵,胆大的孩子欢呼雀跃。
一声声炮响划破天野,让春节的喜庆氛围越来越浓,欢喜笼罩着大地。
“吃饭喽——”大声的呼喊将人们引入饭桌,一家人手举酒杯,相互贺年,小孩子们大声喊着“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
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大人们大口大口吃着美味佳肴,全然将前一年的烦恼抛除脑后,人人喜笑颜开。
小孩子个个穿新衣,“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
大年初一春节到,喜气洋洋乐淘淘。
这一天是属于中华儿女的团圆夜,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息仍弥漫空中,沁人心田。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2“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每当我想起老舍写的那篇《北京的春节》,就仿佛看见了北京街头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新绛也是这样的,一起来看我的老家——新绛的春节习俗吧。
说起春节习俗,大家一定会想到吃团圆饭。
所谓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饭。
在这一天,不管家人离家乡多远,都必须赶回来吃团圆饭。
在新绛,吃团圆饭的时候,要发压岁钱,发完压岁钱后,就开始上菜。
首先上来的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是祝福在外地做生意的生意兴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家乡的春节好词好句1. 好词:张灯结彩- 例子:过年啦,家乡到处张灯结彩,那热闹的氛围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让人兴奋不已!2. 好词:欢声笑语- 例子:春节时的家乡,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声音可比鸟儿的歌声还动听呢!3. 好句:家乡的春节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 例子:你瞧啊,家乡的春节不就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嘛,把所有的美好和欢乐都呈现出来啦!4. 好句: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像是在诉说着春节的喜悦。
- 例子:那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啦,难道不像在开心地诉说着春节的喜悦吗?这场景多让人陶醉呀!5. 好句:春节的家乡,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每个人都在其中畅游。
- 例子:春节的家乡呀,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呀,大家不都在里面尽情地畅游嘛,多有意思!6. 好句:烟花绽放的瞬间,照亮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 例子:哇,烟花绽放的那一瞬间呀,一下子就照亮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呢,这画面多美!7. 好段:家乡的春节,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大街上彩旗飘扬,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 例子:想想看呀,家乡的春节不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嘛!大街上彩旗飘得那么好看,人们脸上那幸福的笑容哟,还有孩子们在人群里开心地穿梭嬉戏,可不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嘛,这就是家乡春节的魅力呀!8. 好段:在春节的家乡,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鞭炮声此起彼伏,美味的食物香气四溢,亲人们团聚在一起,温馨又和睦。
- 例子:在春节的家乡啊,你到处都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儿呢!听听那鞭炮声,一阵一阵的,还有那美味食物的香气,飘得到处都是,再看看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多温馨多和睦呀,这就是家乡的春节呀!9. 好段:春节时的家乡,仿佛被施了魔法,变得格外迷人。
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 例子:真的呢,春节时的家乡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变得格外迷人啦!到处灯火辉煌的,还热闹非凡,这谁能不沉醉其中呀,简直就无法自拔啦!10. 好段:家乡的春节,承载着无数的欢乐与回忆。
家乡的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习俗(精选15篇)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乡的春节习俗篇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的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
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
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
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
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
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
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
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家乡的春节习俗篇2我们的国家,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就连一些传统节日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更有年味。
大约傍晚时,我们一家人在思南陪外公、外婆吃过团圆饭之后,就乘车赶往老家。
沿途看见城内挂满了一盏盏火红的灯笼,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使年味更浓了。
家乡的春节作文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2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春节作文篇1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
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
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
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
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
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
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
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
摘抄一篇家乡的春节作文篇一《家乡春节之乐》我的家乡在一个小村庄,一到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大人们忙着打扫屋子,那劲头就像要把屋顶都翻过来重新盖似的。
我家也不例外,我妈拿着扫帚,从屋子这头扫到那头,边扫边喊:“把脚抬起来,我要扫这儿啦。
”然后又去擦窗户,那窗户被擦得明晃晃的,都能直接当镜子使了。
而我和小伙伴们则忙着在外面疯玩。
我们那有个小山坡,这时候就成了我们的“游乐场”。
有一次,我和我的伙伴小明在山上玩“探险”游戏。
我们找了些树枝当作武器,自己就像英勇的战士。
我不小心踩了个空,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把小明笑得前仰后合。
他边笑边伸手拉我起来,结果没拉稳,自己也摔了个狗吃屎,这下轮到我笑个不停了。
到了除夕那天,贴春联可是个重要事儿。
我爸在门上小心翼翼地贴春联,我就在一旁帮忙递胶水什么的。
贴好春联后,整个屋子都显得喜气洋洋的。
晚上的年夜饭那可丰盛了,满满一桌子菜。
我瞅着那盘红烧肉,眼睛都放光了,偷偷伸筷子去夹,结果被我妈用筷子打了下手,说要等长辈先动筷呢。
吃完年夜饭,就等着放鞭炮了。
大家都来到院子里,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那响声震得我耳朵都有点嗡嗡的。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真美啊。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必须的。
去亲戚家就可以吃到各种好吃的,还能收到红包呢。
每到一家,亲戚们都热情地招呼我们,说着新年的祝福话语。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充满着欢乐和温暖的气息,让人总是盼望着下一个春节早点到来。
篇二《家乡春节的趣事儿》我的家乡春节总是充满了有趣的事儿。
春节临近的时候,村子里的氛围就开始逐渐变得特别起来。
杀猪宰羊的景象到处都能看到。
就说邻居家杀猪那次吧,那可真是一场“大戏”。
一群人围在那,猪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就等着被宰呢。
那猪好像也知道自己命运不妙,不停地嗷嗷叫着,那声音响亮得整个村子都能听见。
屠夫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嘴里念叨着一些吉利话,然后手起刀落,猪血就流到了早就准备好的盆子里。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8篇)篇一: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一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风俗,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乡的风俗也毫不逊色。
春节啦,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腊八粥和吃那鲜美的饺子。
腊八粥有许许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美丽星星,在汤汁这个美丽的“宇宙”中闪烁着。
当然,还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烧。
祭灶神当然要用十八个祭灶火烧和一些菜,给灶神当上天路上当干粮吃。
祭完灶神,就要把这些食物瓜分。
春节了,串门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亲戚家,小的都给老的拜年,还能得压岁钱。
春节娱乐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城市里也有人舞龙。
在美丽的夜晚看烟花,在繁华的城市看舞龙,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你记住了吗?篇二:家乡春节风俗作文篇二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
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
最忙的要数妈妈,爸爸和姥姥了。
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
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姥姥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
开始动手包饺子了。
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妈妈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
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
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
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
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
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
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
家乡的春节作文家乡的春节作文(通用2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通用2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春节作文篇1红红的灯笼挂起来了,喜庆的春联贴起来了,漂亮的窗花剪起来了,皑皑的白雪飘下来了,美味的年夜饭端出来了,绚丽的焰火冲上天了,咱们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了。
今年的除夕,我是在绍兴奶奶家度过的。
腊月廿八的傍晚,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正好遇上了一场大雪。
车前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翻飞的雪花,但黄色的车灯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温暖了回家过年人的心。
那一盏盏隐隐绰绰的灯光,在风雪中给了人们家的温暖。
腊月廿九的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香炉峰半山腰的炉峰禅寺礼佛、烧香,这也是绍兴人过年的一个习俗吧。
每逢年末岁初,寺庙里总是香客众多,香烟袅袅,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下午,我来到了著名的南宋园林沈园。
一朵朵晶莹的雪花,一块块洁白的“地毯”,映衬着黑瓦白墙间一个个火红的灯笼。
微风拂过一块块承载人们美好祝愿的祈愿牌,拂过一朵朵绽放的腊梅,只听见风铃“呤呤”的轻响,只闻到腊梅阵阵的暗香。
春节之所以热闹,烟花爆竹的功劳可不小。
古时候人们放爆竹是为了驱邪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如意。
而今天灿烂的烟花则为节日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它是多彩的,是红火的,是温暖的。
那里有亲人美好的祝愿,那里有我们深深的牵挂与留恋!家乡的春节作文篇2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每个地方都很热闹,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潮汕揭阳。
那里每到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清扫一遍,把家里的椅子呀、床呀、等等家具搬到门口洗一遍然后到太阳底下晒。
铁门都要图上新的一层油漆。
家家的子女不管什么都要从外地赶回家过年团聚。
到了除夕时,人们早早地洗好了澡穿了新衣服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家乡的春节
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廖建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华民族,盛开着五十六朵不一样的鲜花。
不同的地区存在着过不一样的节日,不同的民族存在不一样的语言,不同的信仰存在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而在我的家乡——贵州,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出无数的魅力,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传统民俗风情画呈现在眼前,等待着外来的宾客驻足观赏……
春节是家乡最美隆重的节日,它带来浓浓的欢乐,浓浓的幸福,浓浓的年味儿——
差不多到了腊月初旬的时候,就有过年的味道儿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买年货。
泡“腊八蒜”、熬“腊八粥”……数不胜数。
可最重要的当属熏腊肉了,这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程。
熏腊肉要用青棡柴熏,并且要搭一个架子,架子的高矮要适中。
之前还要把肉用盐抹遍肉的全身,腌制几天后,才能熏,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既保存更久,味道也更美。
到了年底的最后一个集,人们更忙。
大人出来买东西,小孩留在家里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各司其职。
母亲的事更多,不但要用鸡蛋、面粉和肉混合在一起,炸成一个个的“大酥”,豆腐也要切成三角片炸好,还有准备鸡、鸭、鱼、肉、青菜等食物为过年做好最后的准备。
过年真热闹。
腊月三十,一大早,就听见陆陆续续的鞭炮声,就像是对一年的告别和对新一年即将到来的憧憬。
门外贴着喜庆的对联,男女老少穿起了新衣。
到处是忙碌的背影,到处是酒肉的浓香,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在外打工的人,除非是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
晚上,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屋里屋外鞭炮声,谈笑声,餐桌上应有尽有——“年年有鱼”、“团圆饺子”、“龙凤吉祥”……。
不过要在吃之前把这些东西端到神龛前祭拜,再诚心的磕三个头,让老祖人保佑家庭平安幸福,来年好运找大钱。
饭后,大人们都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象征着来年赚大钱,过幸福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正月初一,虽然没有三十的天那么热闹,但孩子们却有着悠闲的快乐,街上一些小商贩在大街上卖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孩子们都拿着压岁钱去买一些小玩意儿,什么风筝、玩具枪、纸花等等。
可大人们好像都还是忙的,爸爸要出去给亲戚拜年,送上一些饮料、大米,预示着吃不尽,喝不完。
而妈妈在家里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的民俗,这就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最璀璨的明珠!
辅导教师: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中心小学王刊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