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有哪些语言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在人类漫长的语言发展历史中,有一些语言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这些语言文字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三种语言文字。
一、图坦卡蒙字体图坦卡蒙字体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统,它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
在埃及的法老图坦卡蒙统治时期,这种文字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图坦卡蒙字体以图形符号代表物体或概念,并通过组合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更加复杂的意思。
这种象形文字的发展,为埃及的文化繁荣和历史记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印第安通斯阿非拉卡纳文字通斯阿非拉卡纳文字是由古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种文字系统,被认为是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这种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并在古玛雅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斯阿非拉卡纳文字是一种形式复杂的象形文字系统,通过各种符号代表动物、天体、植物等事物,并通过排列组合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文字系统的独特性和美学价值,使得印第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卓越的影响力。
三、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由古巴比伦人使用的一种文字系统,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是一种线刻文字,通过将楔形形状的符号刻在泥板上来记录文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历史意义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
这种文字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古巴比伦和亚述文化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从埃及的图坦卡蒙字体到美洲大陆的通斯阿非拉卡纳文字,再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每一种文字都记录着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智慧。
这些古老的语言文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传承这些古老的语言文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文明,从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世界上曾经最早出现过三种文字,分别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的象形文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腓尼基的字母文字。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
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
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余。
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这种文字最初刻在石头或木板上,笔画呈楔状,因而被称为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在图画文字基础上形成的,从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形成真正的文字经过了大约1000年的演变。
苏美尔人用黏土制作半干的泥版作为书写材料,用木棍、兽骨作笔,写好后烘干,成为记录文字的媒介。
近代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流传到西亚很多地方,后来巴比伦王国把它继承下来,并有了新的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
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
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
课堂练习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答:一是公元前2500年前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钉头文字);二是公元前3100左右埃及的象形文字;三是公元前1800~公元前1300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字。
二、概括右图,找出图中包含了现代构成设计中的元素?答:1、运用了“点”“线”“面”的设计理念。
2、采用对称结构,用骨骼线将文字和插图分开,是现代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3、现在手抄报大多数采用这种设计。
4、有主次之分,讲究黄金分割。
5、文字不只是文字,而是用一种肌理形式表达出来。
6、对称中有不对称(均衡),打破死板的概念。
7、运用夸张、密集、均衡、简化、特别等排版元素,图中首先让人有先入为主的视角,把重点图片放大画在中间,疏密的分布使中间的主题更加突出。
然后用横排和竖排的版式巧妙地排在画面上,更好地组织画面的整体,再适当地加上插画,加以分析文字,使整体更充实。
8、从平面的角度看,此图中的排版整齐,分布均匀,美观、工整,不死板,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让人看了觉得合理、美观,而且上面的插图让人不会觉得沉闷、平凡,会吸眼球。
9、从排版上看,它非常明确地分出版头、正文、版尾,用线把字隔开,更方便阅读。
而且布局精美,图案富有装饰性,这都是早期平面设计和版面设计的杰作。
三、写出中国早期象形文字五个。
答:(略。
)四、罗马字体设计的特点:答:1、设计字体的时候,把每一个字当作意个单独的形式来设计,而不是作为整篇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2、罗马字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装饰线,称之为“饰线”;3、罗马字体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了方形的大写字母“方体”。
--------------------------------------------------------------------------------------------------------------------------填空:1、造纸术于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2、北宋毕升发明用胶泥活字排版印刷;3、古腾堡最大贡献在于发明和运用了金属活字;4、中国广泛使用纸张1000年之后,欧洲还用羊皮纸。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文字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从早期文字的发现至今已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那么您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吗,发现的时间,历史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划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历史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传统文化的再发展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信息的工具。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即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的方块字。
这三种文字虽然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但中国文字的发展却是特殊的,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候,中国却独立应用了注音文字,表现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已初步形成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秦汉时代,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
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式化的末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成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
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隋代书法因隋代立国时间较短,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
唐代书法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
书法在这时达到颠峰!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
明代书法继宋、元帖学而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是摹刻法帖比较兴盛的时期。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诗在唐之后的又一个颠峰!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
中国汉字之最1、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世界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古文字,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汉字便成为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目前考古成果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4,000年左右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的陶制扁壶朱书“文尧”两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据统计,目前使用汉字的人数已达12亿以上,约占全球人口的20%。
2005年,联合国发表了《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用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在第二位。
目前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目前至少有600多所美国大学提供专门的中文课程,2,000多所中小学已经将中文列为选修课程。
在东南亚,学习汉语的人数有160万人;韩国有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学选修汉语的学生约13万人,汉语考试已经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3、最简洁的文字汉字是最简洁的文字。
虽然汉字总数以万计,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但是汉语要比英文简洁。
这是因为用少数汉字组合即可轻易衍生新的词汇。
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表达是最简洁的。
联合国的文件翻译成英、法、西、中等几种文字,同一个文件,中文版总是最薄的。
汉字的信息量最大,看一张中文布告或一页中文书,几秒钟一目十行即可以了解大概,拼音文字难以做到。
汉字有极强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的词。
这样,汉语常用的数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
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4、收录汉字最多的典籍东汉许慎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
汉字的魅力阅读答案xx年虹口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汉字的魅力刘志琴①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信息的承载符号。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即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的方块字。
这三种文字虽然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但中国文字的发展却是特殊的,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拼音文字的时候,中国却独立应..用了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表现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②文字在向准确化和通用化的方向演进中,形成两大系统:一种是由各种音素组成,以明确的音位观念来表达认识,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这就是印欧语言即拼音文字,这种文字直接反映读音,书写容易,词的形态比较丰富。
但它的不规则拼写和长词形,与人的瞬间记忆不能完全适应,而且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高,作为信息处理的难度就大了。
再一种是由字形表意与声音的结合而组成,这就是汉语。
这种文字主要是以笔画拼构图形以表达意思,使形音有机融合,读音可以知义,所以又称为方块字或注音字。
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
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
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是什么人类语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虽然很难确定确切的答案,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和历史证据,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一、古埃及语古埃及语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世纪的早期王朝时期。
古埃及语使用一种称为象形文字的书写系统,这些象形文字描绘了人、动物、物体等事物的形状。
埃及的官方语言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持不变,直到公元17世纪左右逐渐消亡。
二、苏美尔语苏美尔语是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期间苏美尔人所使用的语言。
苏美尔人居住在今天的伊拉克南部地区,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楔形文字。
苏美尔语的特点是名词和动词的形态丰富多样,具有复杂的屈折变化。
苏美尔语是古代近东文明的基础,对后来的文化和语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印度梵语梵语是古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语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至500年。
梵语是印度教经文的语言,也是早期印度文化的重要载体。
梵语在印度和尼泊尔一直流传至今,被认为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四、古汉语古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虽然古代汉语没有确切的书面记录,但通过古籍和铭文等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汉语的一些特点和演变。
古汉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的商周时期,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对东亚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祖鲁语祖鲁语是南非祖鲁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
祖鲁语是南非最大的民族语言之一,也是该地区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祖鲁语是一种非洲扩展语系的南部班图语支语言,被广泛用于南部非洲地区。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确切的答案,但以上列举的语言都是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语言之一。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文明的记忆和历史的延续。
通过研究古代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演变,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语言遗产。
引言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
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2、另外,我们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
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
形成性考核册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基础)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编制《汉语基础》形成性考核册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100%形考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满分100分,占课程综合成绩的100%,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
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 分及以上,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形成性考核分3次形考作业进行,分别以30%、30%、40%计入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单课程成绩:教师签名:日期:《汉语基础》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 和中国的汉字。
24、象形字、指事字是独体的,会意字、形声字是合体的,古代把独体的称之为“ 文 ”,合体的称之为“ 字 ”。
567 褒义或 贬义 的变化。
8的借用,称为“假借字”;9说。
10首次提出六书的具体名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二、说明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每词5分,共50分)1、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2、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段太尉逸事状》)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上》)4、文侯不说,知于颜色。
5、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盂子·梁惠王上》)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7、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8、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
(《世说新语·方正》)9、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
(《左传·庄公十九年》)10、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1、举例说明分析字形辨析字义的作用主要在哪些方面?2、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汉语基础》第二次作业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每词5分,共50分)l、赵王不听,遂将之。
中国历史文化基础教程(中国文化概论 05269 电大方向)1一般掌握和了解:1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中。
2、西汉时,刘向在他所著的《说苑·指武》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以文教化”。
4、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
一般认为,构成文化的要素有:器物体系、认知体系、符号体系、关系体系、规范体系。
5、历史文化的分类:按照中国历史文化的要素结构进行分类;按照中国历史文化的时空进行分类;按照中国历史文化的社会群体形态进行分类;6、“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铜器铭文中。
7、中国一词的最早含义是地理位置,是指天子的直畿。
8、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时,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
9、“中国”、“中华”、“华夏”基本上相互通用的。
从秦统一到清代的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中国”、“中华”基本上是作为华夏王朝和政权的通称,“中国”、“中华”、“华夏”基本上相互通用的。
10、人类体质形态进化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直立人”,也称“猿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晚期智人”,也称“新人”。
11、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
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他们以华夏文明为中心。
居住在东方的人被称为“夷族”,居住在北方、西方的人被称为“狄族”、“戎族”,居住在南方的人被称为“蛮族”。
12、有关黄帝的传说:有关黄帝的传说特别多,例如,用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彩衣,嫘祖养蚕,仓颉造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
所以,古代的学者承认黄帝为华夏始祖。
13、国家的起源是人类文明形成的总体标志。
14、青铜器、文字、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三大要素。
重点掌握: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社会规律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说苑》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以文教化4、在文化定义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广义文化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物化的精神文化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表意性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铜器铭文上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清朝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朱元璋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有着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地理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战国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宋代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明清时期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因循守旧的心理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尚农19、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相结合20、在中国延续时间甚长,获得完备形态的制度是君主专制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自然界的“人类化”、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2、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先有文化,后有文明、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3、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它们是器物体系、认知体系、符号体系、关系体系、规范体系4、学者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一般依据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群体、要素结构、时空5、按文化圈的特征分类,中国文化可划分为中国中原地域文化、中国周边地域文化、中国大陆文化*6、"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中原的诸侯国、中华、"居四方之中"、天子的直畿*7、中国文化又可称为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8、中国历史文化实际是指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9、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10、关于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盆地和平原约1/3、大多的河流都由西往东流11、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12、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以防游牧者的进攻、保护农耕文明、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是进步的13、古代对自然环境利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开运河*14、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权与政权紧密结合15、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下列的哪些文明古国文化是因外族入侵而中绝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16、中国农业经济文化孕育出的古代政治思想有"重农"、"重民"、"民本主义"17、世界上出现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五彩缤纷,丰富多样,但是最基本的两种形态是君主制、共和制18、历史上出现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证明了在宗法社会里的任人唯亲原则、以家族为本的宗法思想、血缘观念原则、亲亲原则19、中国"崇古敬宗"的伦理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其主要的消极表现是迷恋守成,"厚古薄今、循规蹈矩、因袭保守、限制了创新与发展的力度20、中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有了三大项发明成就是农业、磨制石器、制陶2一般掌握和了解:(1) 中国历史文化传媒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书写传播阶段;二是印刷传播阶段(2) 中国古代的语言有两大系统,一是口语,一是书面语。
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是哪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语言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工具。
语言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人类的社交交流,也推动了我们文明的发展。
追溯到最初的语言,可能会让我们感叹人类智慧的起源。
本文将探讨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是哪一种,并对其历史和影响进行介绍。
一、纳德夫语纳德夫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据历史学家推测,这种语言诞生于约1.5万年前的非洲地区,后来随着人类的迁徙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纳德夫语是一种口头语言,没有书面形式,因此难以准确地追溯其演变和发展。
纳德夫语的语音结构相对简单,由约20个音位构成。
这种语言的特点在于使用大量的音位象征,即通过模仿物体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意义。
纳德夫语还被称为"自然语言",与人类的日常活动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尽管纳德夫语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它作为人类语言演化的见证,对研究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苏美尔语苏美尔语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书面语言之一,约诞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今的伊拉克)。
苏美尔语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的语言系统,包括词汇、语法和文字。
苏美尔语的文字体系被称为楔形文字,其特点是使用尖形的楔形字符刻在泥板上。
这种文字在约公元前3200年至约公元前75年的时间内被广泛使用,用于记录各类内容,包括经济、法律、宗教和文学方面的文本。
苏美尔语的文学作品如《吉尔伽美什史诗》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三、古埃及语古埃及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约诞生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古埃及地区。
古埃及语是古埃及文明的官方语言,被用于记录历史事件、宗教仪式和法律文书。
古埃及语的文字体系称为象形文字,它是一种形象和符号的组合,用于表达具体的物体和概念。
随着古埃及文明的崛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成为音节文字,拥有更广泛的表达能力。
古代埃及文献中的重要作品如《卢克索神殿宣言》和《法老之书》等,为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都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它们分别是:
一、甲骨文:18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人们把刻在上面的符号称为甲骨文。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多万片,所使用的单字有4500多个。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完备、成熟的文字。
它同后来的汉字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是比最初的象形文字更为进步的文字。
二、纸草文字:公元前3000多年前,埃及人就有了象形文字,例如:半圆表示面饼,有圆心的圆表示太阳,三条波纹表示水。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削尖的芦苇杆蘸着颜料在纸草上书写。
一些写有象形文字的纸草卷被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埃及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
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创造了这种文字。
苏美尔人通常用小尖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压出字迹,笔画的形状很像楔子,因此叫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很多地方,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