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死攸关的烛光》教研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7.60 KB
- 文档页数:11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烛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烛光。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烛光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烛光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烛光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烛光,包括点燃、吹灭、存放等。
3. 烛光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在停电、野外生存等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烛光来保护自己。
4. 烛光与环保:引导学生思考烛光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5. 生命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些与烛光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烛光的历史、文化和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烛光。
3. 情景模拟法: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如何使用烛光保护自己。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烛光与环保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与烛光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烛光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理解烛光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学生能认识到烛光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4.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方法。
5. 学生能通过故事讲述,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五、教学资源:1. 烛光教材:包括烛光的历史、文化、使用方法等内容。
2. 烛光道具:实际使用的烛光,用于讲解和操作。
3. 紧急情况模拟道具:如停电模拟等。
4. 环保宣传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烛光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5. 生命故事书籍:用于讲述与烛光相关的故事。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与烛光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烛光的兴趣。
2. 讲解烛光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烛光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乐观、勇敢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境演练(1)教师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故事,并运用生字词进行交流。
(2)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生命主题相关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勇气》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开展生命主题的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演练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第15课《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线索;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七十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
全球20 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
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家园,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2.读课文,想一想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这三人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
他们都是法国的普通民众,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三、细节分析1.出示:“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1) 为什么说这个办法是“绝妙”的?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绝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2) 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四个生字,准确读写“黯淡、厄运、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等词语,懂得“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理解到: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
2、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9年,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第二年,德国主力军突破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民实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去感受他们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的音。
不理解的词查查词典。
第厄普市马奇诺防线伯瑙德夫人杰奎琳横档黯淡重新厄运从容生死攸关不堪设想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反馈,理清文章层次四、资料交流1、第二次世界大战2、马奇诺防线五、口语交际: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或读过的文章,谈谈对“情报”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记下不懂的问题。
2、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学案设计:一、为加点字选择准确的读音。
同盟(méng móng )横档(dǎng dàng)揉皱(róu yóu )灯芯(xīn xìn)搜集(sōu shōu)摇曳(yèzhuài)从容(cōng cóng)俘虏(lǔlüè)二、一字多音来组词。
cáng( ) hē() 藏喝zàng( ) hè( )趣味课堂三、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相信你能行!(()的声音()的办法()地坐着()的烛光()的小姑娘()地站起来。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学方法教学充分体现了“三维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效果。
先从过程与方法入手,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再巧妙设置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当时情况的危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容易投入学习。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生说)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概括重要内容。
3、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
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四、探究课文第三部分。
1、指读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2、先自学课文,弄清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怎么做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
5、师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女儿为什么会脸色苍白?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
你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读,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全文。
板书:
16、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官伯瑙德夫人及儿女
闯进旅馆,点燃蜡烛取出油灯点燃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假借捡柴生火端走蜡烛
快步上前,夺回烛台拿灯上楼睡觉避免劫难。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3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12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4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12——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
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
)5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
下课之后,你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进阅览室等途径,阅读这样的英雄故事。
小说《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瑙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预习问题生成单】1、自读课文三遍,读准、读通课文,画出本文生字新词(俘虏暴露档案蜡烛不堪设想厄运摇曳生死攸关)。
2、自己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不堪设想厄运生死攸关)。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查找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本故事发生的背景。
6、根据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7、读通顺《雪夜》,找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分钟)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预习反馈(15分钟)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读音;俘虏暴露档案蜡烛不堪设想厄运摇曳生死攸关2、听写易错词语,同桌互改。
(厄俘虏攸关掏曳)3、理解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不堪设想、厄运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母子三人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取的方法。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详细介绍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5、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指导并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讲了谁在下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审解课题,出示学习目标(4分钟)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课文的体裁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课件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生说)师总结:(出示资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从容,从中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学习指南完成卡片的形式,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培养学生合作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伯瑙德母子三人巧妙地从德国军官周旋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体会自己伯瑙德母子三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点拨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A、学习卡片B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情节中感悟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课文中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在危险面前的机智勇敢、镇静从容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蜡烛燃起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啊,这时我们感到轻松、开心、幸福的时刻,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根小小蜡烛的燃起,人们却感到无比的紧张与忧虑,甚至会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齐读课题)有谁知道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过渡)可见,这么小的蜡烛发出来的光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操纵着生与死,真是太不可思议啦,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80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课文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故事情节?(3)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三、探究课文,细读品味(过渡)关乎生死的是这根蜡烛,那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干什么的,怎么与情报有关?她把情报藏在哪里?现在请同学们合作交流完成学习指南(一)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学习指南(一)(1)朗读要求(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片A学习卡片A(3)全班交流。
(二)学习课文3—7自然段,合作探究完成学习指南(二)(过渡)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的如此的绝妙,但危险还是降临了。
2020《生死攸关的烛光》教研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
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情感与价值: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勇敢。
难点:体会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自学预习初步领悟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通过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本篇课文篇幅不算太长,故事情节虽起伏但不复杂。
本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
育。
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实现以情激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抗拒战争、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三、发挥主导,说教法
(一)创设情境,感受危机
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
因此在深入理解“生死攸关”,进一步感受危急时,补充了写作背景: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
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师生互动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构建自己的认识。
读中探究,以读促悟,在师与生的对话中得以引领,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并使学生在人物的品质面前怦然“情”动,这样,教学重点已初步突破。
四、突出主体,说学法
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
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了自学预习单,设置了从字词、课文大意、完成表格到画情节曲线图,并列出自学提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学效率,掌握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识文本,走进文本。
(二)合作学习法
小组交流学习伯瑙德夫人、雅克和杰奎琳是怎样做的?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三)情感体验法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想象敌人走后他们一家三口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使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身临其境,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
(四)交流讨论法
绝密情报最终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在危急关头舍生忘死呢?通过这
一问题的创设,生与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辩论中所积蓄的对人物的赞赏之情、敬佩之情喷薄而出,实现以情激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抗拒战争、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回顾本单元主题,进一步了解危急时刻。
走进文本,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亲历那场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
随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