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降压目标及治疗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4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特征为动脉血压升高,可能伴随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
根据病因不同,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若两次静息血压超过140/90mmHg且无其他继发因素,则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正常血压值为120/80mmHg,而120-139/80-89mmHg被定义为正常高值。
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对应140-159/90-99mmHg、160-179/100-109mmHg和>180/110mmHg。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则是指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其分为三期。
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水平,还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临床情况有关。
因此,将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有助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
高血压有多种临床类型,包括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老年人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超过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水肿,肾功能不全,以及可能的心脑功能障碍。
而高血压危象则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多种症状。
高血压脑病则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老年人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伴有靶器官损害和体位性低血压。
辅助检查方面,家族史和临床表现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本文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卒中及肾病等疾病的历史、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的症状和既往药物治疗。
在体格检查方面,需要正确测量双上肢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等,同时还要检查眼底、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扩大、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尿比重、心电图等,需要时还要进一步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餐后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微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等。
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是保护脑心肾高血压不仅造成靶器官的损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造成致残、致死的也有重要原因。
现在对高血压治疗的理念是保护患者脑、心、肾和血管等靶器官不受损害。
保护脑、心、肾不受损坏的采取的政策是严格控制血压、非药物性治疗、优化联合用药及综合干预。
标签:高血压治疗控制目标1 病因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及病残率。
治疗目标不仅在于降低血压,还应消除已明确的可逆性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有关的临床心血管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制定防治策略。
1.1 高血压病对心脏的损害高血压、左室肥大及心力衰竭三者之间明显相关。
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力增高产生心肌肥厚(冠状因素)约占30%。
当冠状动脉阻力增高时,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就会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左室肥厚程度有增加的趋势,左心室肥大就容易出现是室心律失常。
大量资料表明,男性冠心病患者6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女性冠心病患者75%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者,其中严重的心动过速和室颤可发生猝死。
1.2 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高血压晚期阶段,易发生全身各器官小动脉硬化,使小动脉平滑肌变性、动脉壁变薄,局部可在高血流压力下膨出,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引起破裂出血。
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闭塞,加上高脂血症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脑软化、坏死。
1.3 高血压与肾脏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密切而又复杂。
肾脏生理功能异常是诱发及维持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又可成为慢性肾损害的病因,两者相互影响,甚至构成恶性循环。
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轻者出现尿蛋白,重者可发生氮质血症,可出现肾功不全,其发生率在15%左右。
故认为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指南2024解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高血压指南 2024 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最新诊疗标准和方法。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在高血压指南 2024 中,高血压的定义仍然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分为 1 级(轻度)、2 级(中度)和 3 级(重度)。
1 级高血压为收缩压 140-159mmHg 和(或)舒张压 90-99mmHg;2 级高血压为收缩压 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 100-109mmHg;3 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的重要性。
心血管风险分层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蛋白尿、颈动脉粥样硬化等)以及已患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二、诊断方法1、血压测量正确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关键。
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进行测量。
测量前患者应安静休息 5 分钟以上,测量时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测量的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通常需要测量双侧上臂血压,以较高的一侧为准。
对于怀疑有白大衣高血压(在医疗机构测量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正常)或隐匿性高血压(在家中自测血压升高,但在医疗机构测量血压正常)的患者,建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2、其他检查除了测量血压,诊断高血压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
药师用药指导高血压的治疗与合理用药1.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和原则(1)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应当:①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②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2)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降至正常高值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要求稍严,收缩压、舒张压比正常高值各少10)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要求稍松,收缩压比正常高值多10即可)(3)治疗原则高危及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中危患者——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低危患者——观察患者相当一段时间,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应紧密结合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方案,全面考虑患者的血压升高水平、并存的危险因素、临床情况以及靶器官损害,为每例患者制定具体的全面治疗方案。
全面治疗方案包括:①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②药物治疗,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③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2.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①控制体重;②采用合理均衡的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中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等;③增强体育活动;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⑤戒烟、限酒;▲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3.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1)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以使不良反应最小。
如疗效不满意,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为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