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57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总结

篇一: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长期处于传统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近几年真的挺郁闷。现在台湾那边又吹来一阵风,文章要群读了!哎~

其实,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的划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鉴赏和品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造诣。

这种阅读方式在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倒不失为一种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发牢骚了!还是将这段时间尝试应用群文阅读于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当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讨论!不吝赐教!

与我预想的一样,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顺利实施群文阅读,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字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孩子们的内心和灵魂。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状态!现实中的我们因为各种认知差异和条件局限,学生的感悟与收获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水平!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症结!

其实一线教师们或许已经发现,新编语文教材已经尝试以课文单元为基础,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指向性的引导阅读,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群文阅读教学的分类设想和构思方向。因为孩子们对本单元课文已

经有一定教学认知的基础,再结合不同水平和风格的同类文章对比阅读,能够得到最鲜明最直观的阅读体验!

所以实际教学工作中,在每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我会以单元课文为基础,结合我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章,设计一堂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错!

但是,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章的工作量确实超出我的预想,所以个人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实施,仓促构思的对比阅读教学无法引起孩子们的体验共鸣,甚至会给孩子们造成歧义和误导。

个人认为,文章的选择对于群文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说具体点,我们不但要鉴别选择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能体会和理解的文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说长远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师自身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和文学修养,需要严谨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工作热情。这也绝对不是单独某位教师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教师携手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尽善尽美。

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文学理念,所以真正想要做到群文教学的理想化状态,我们任重而道远。

还有一点我相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会不自然的进入常规教学模式和节奏,直接导致演变成常规语文教学课。

所以我在设计群问阅读教学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个“读”字,不板书,不笔记,不归纳,

不分析,一切的一切都通过阅读去体会,去感悟,让孩子们顺着不同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寻找,什么是美,文字的美,语言的美,世界的美。

自我感觉,不论是文学素养还是教学经验,都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各位尽可畅所欲言。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传统语言教学工作者们,为了祖国的未来。

篇二: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及政策依据

1978年3月16日,吕淑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中著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的确是作为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值得反思的问题,而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更多的则是阅读教学的问题,因为阅读教学占据了大量时间,学生却收获很少。后来我们经历了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要发展思维;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会探究;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也要尊重多样文化;要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通过改革,就语文方面的阅读教学来说,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有了一定的更新,学生的很多方面也有了长促的发展。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取得的成绩离课程标准还相距较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很多阅读教学仍然是一问一答的固定模式,很多老师都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缺乏高屋建瓴的宏观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思考问题比较被动;

2. 阅读方式单一,过度强调无病呻吟的情感诵读,忽略了默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的作用和训练;

3. 思想感情强势入侵,生拉活扯地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往课文倾向的方面引导,忽视了学生真实的、个性的情感宣泄或表达;

4. 繁琐讲解占据大量时间,学生思考、探究、动手、合作的时间太少;

5. 部分老师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

6. 面向全体的意识不强,参与表达的学生太少,个别学生表达时很多学生无所事事;

7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没有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阅读的课文也缺乏整合。

8. 学生阅读量太小,阅读面太窄,积累太少,读写常常不能有机结合;

9. 教材选取的内容陈旧,政治倾向性太强。例如有关国外的内容,多半是描写“压迫’、“黑暗”与“贫穷”的,这些文章主题太单一,与现代相隔太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基本的语文素养。上述种种情况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不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尝试通过语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