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0.7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⑤王无罪.岁()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

2.輮以为轮。()

翻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翻译:

5.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

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翻译:

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

六、句段翻译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过秦论》《师说》

一、通假字

1.合纵缔交。相与为一(“”通“”)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通“”,)

3.或师焉,或否焉(“”通“”)

二、古今异义

1.于是

..废先王之道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

..从散约败/于是

..六国之士,……/于是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

古义:

今义:认为

3.才能不及中人

..

古义:

今义:①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②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

4.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现在行政区划中的省份名——山东省

5.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7.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8.小学

..而大遗

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