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因素)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4.4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因素)管理制度

12.1 编制目的

为准确辨识各领域范围内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并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价,以便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实行分级管理,制定本制度。

12.2 适用范围

中国XXXX局XX地铁X号线土建X标XX工区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等场所范围内的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与评价。

12.3 术语和定义

12.3.1 危险因素: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重大危险因素是指危险程度可能造成重伤或一般安全事故及以上后果的危险因素。

12.3.2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2.4 编制依据

中国XX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手册》

12.5 管理职责

12.5.1 项目经理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因素)管控的第一责任人。

12.5.2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开展危险辨识评价工作。

12.5.3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因素)的辨识评价,预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12.5.4项目部生产系统负责重大危险源(因素)管理方案(措施)实施,负责生产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因素)的日常管控。

12.5.5 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重大危险源(因素)管理方案(措施)、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组织或参与交底、告知、演练工作,并对重大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的异动进行监管。

12.6管理流程

划分作业单元

收集资料

根据人、物、环境、管理缺陷等不安全因素进行危

险源(危险因素)辨识

将辨识结果形成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清单

12.7 工作程序

12.7.1 辨识时机

1 新项目开工之前应进行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提前做好预防策划工作。

2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辨识可按施工阶段进行,主要的施工阶段划分有:临建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安装工程施工阶段、尾工阶段等。

3 当整个工程重要环节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全面进行重新辩识;当局部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生产环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则对局部环节进行重新辩识或增加辩识。

4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但当发生本节第3条情况时,则应重新辨识。

12.7.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完成标准

1 各部门、班组的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应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按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形成记录。

2 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施工(生产)活动、办公、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包括所有正常的活动及非正常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的人员、作业场所内所有的设施及设备等。

3 辨识危险源(危险因素)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要求,确定出对人体健康安全有影响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12.7.3 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1 划分作业活动

1) 作业活动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的充分性。在各施

工阶段,直接和施工活动有关的可按施工工序(分部工程)为主线划分作业活动;

再对分部工程划分为作业类别(分项工程);对每一作业类别,再细分为作业活

动。

2) 对于与施工有关的其它活动,可按管理活动、辅助作业活动和生活活动等来划

分。

3) 与施工活动有关的场所的活动可按施工生产(生活)设施设备所处空间位置、

危险有害物资储存场所等来划分识别评价单元。如:员工宿舍、食堂、材料加

工场所、材料仓库、机械存放场地等。

2 收集必要的资料。施工作业活动的信息主要包括:

1) 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内容、工期等)。

2) 作业场所(包括道路、交通、通风、照明、是否存在密闭空间等)。

3) 执行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

4) 与项目有关的其它人员(如业主、监理、参观人员等)。

5) 操作者已接受的培训情况。

6) 项目制定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上岗资格规定。

7) 可能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操作、保养规定。

8) 可能搬运的原材料的尺寸、形状、重量及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9) 现场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雨、雪等是否会引起特别的安全问题)。

10) 现场的特殊环境(是否有建筑垃圾、化学危险品、烟雾、噪声等)。

11) 各种监视、测量设备及数据(以往安全事故信息、有害气体测试等)。

12) 所有与施工活动有关的场所的信息(食堂信息、仓库信息、员工宿舍信息等)。

3 根据划分的作业活动,针对每个活动的作业内容,对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等方面进行辨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下可能会造成的危

害。

2) 作业活动中使用哪些设备、材料及工器具,这些工器具在正常、异常及紧急状

态下会产生的危害。

3) 作业活动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如临边孔洞、交叉作业、易燃易爆品存放等)。

4) 与项目有关的其它人员(如业主、监理、参观人员等)。

5) 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完成此作业活动的人员结构及组织机构的合理性。

6) 作业机构内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明确程度,未明确将产生的影响。

4 对辨识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后形成记录清单。

12.7.4 风险评价

1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因素)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

2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采用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 LEC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乘积来评价系统发生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的风险大小,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打分,用公式D=L×E×C表示。

式中:L----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