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4.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 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

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1. 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两种: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技术措施: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3)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4)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5)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6)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