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知识”课外主题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琥珀》选段,回答问题。
①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②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③“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④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⑤“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捎带,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第①-⑤自然段写(),第⑥自然段写()A.故事发生的时间 B.琥珀的价值C.琥珀的发现过程 D.琥珀的形成过程2.第⑤自然段通过对父亲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发现琥珀时的___________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块琥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不仅说明琥珀中的“两个小东西”______________,也说明琥珀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加点的“推测”能不能换成“猜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下列“推测”与相应的“依据”连在一起。
()①事情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炎热的松树林中的()②苍蝇和蜘蛛当时就已存在,且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③苍蝇、蜘蛛曾用力地挣扎()④松树林最后被大海淹没了A.琥珀是在海滩上被发现B.苍蝇、蜘蛛的腿四周有好几圈黑色圆环C.琥珀由松脂球历经漫长岁月形成D.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两种动物二、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选段,回答问题。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yǎn yà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第二单元的课外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丰富多彩的知识之窗。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领略到了不同的世界和精彩的故事。
在这一单元的课外阅读中,有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有引人深思的哲理短文,还有描绘大自然奇妙景观的优美篇章。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比如有一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小狐狸勇敢追求梦想的故事。
小狐狸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但它却渴望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于是,它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旅途中,它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实现了梦想。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
还有一篇短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一位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让他把自己认为最痛苦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扔到河里。
年轻人照做了,当他看着那张纸被河水冲走时,突然觉得自己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只要学会放下,就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在描绘大自然的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广袤的草原,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这些文字,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也更加珍惜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美丽的世界。
通过第二单元的课外阅读,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阅读时,我会先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再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我会思考文章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同时,这些课外阅读也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和写作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不同的文章结构和写作风格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在自己写作时能够更加灵活多样。
第二单元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好第二单元的课内外阅读理解技巧和知识,能够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比如《琥珀》这篇课文,它通过详细的描写和合理的推测,向我们展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同学们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文中关于琥珀形成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会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做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时,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首先是文中对琥珀形成条件的阐述,比如炎热的天气、松脂的滴落等。这些条件是理解琥珀形成过程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把握,能够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其次,要关注作者描写琥珀的细节,比如琥珀里昆虫的形态、动作等,这些细节描写能够帮助我们体会作者的观察力和文字表现力。
再来看《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它讲述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探索的色彩。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理清恐龙演化的脉络,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同时,也要注意文中运用的对比、举例等说明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 对于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要着重理解恐龙演化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还要学会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通过举例说明某种恐龙的特征,能够更清晰地让我们了解这种恐龙的形态和习性。
除了课本中的课文,课外的阅读理解同样重要。在课外阅读理解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体和主题。比如,有的文章是讲述自然科学知识的,有的是讲述人物故事的,还有的是描绘风景的。
对于讲述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要像学习课本中的《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样,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和说明方法。对于人物故事类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而对于风景描写类的文章,则要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做课外阅读理解时,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带着问题去精读相关段落。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标记关键的词句,以便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依据。
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语文四年级下册 在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阅读之旅。无论是课本内的精彩篇章,还是课外拓展的丰富读物,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乐趣。
课本内的阅读材料,就像是一扇扇知识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比如《琥珀》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从那一滴包裹着小昆虫的松脂,到经过漫长岁月变成珍贵的琥珀,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远古的森林中,亲眼目睹了这神奇的变化。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琥珀的形成原理,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还有《飞向蓝天的恐龙》,它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探索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奥秘。原本在我们印象中凶猛巨大的恐龙,竟然有可能是如今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的祖先,这多么令人惊叹!课文中的种种证据和科学推测,让我们对生物的进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则将我们带入了微观的纳米世界。纳米这个原本陌生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易懂。原来纳米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如此广泛的应用,从医疗健康到环境保护,从电子产品到家居用品,纳米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而在课外的阅读中,我们也收获颇丰。比如阅读了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像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妙的问题和科学的解答。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月亮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等。这些知识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还有一些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那些充满幻想和美好的故事,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我们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感到悲伤,为白雪公主的幸福结局而感到开心,为丑小鸭的成长而感到鼓舞。这些故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善良、勇敢、坚持等等。
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阅读科普类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而在阅读故事类文章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第二单元5.琥珀(一)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luò là)在树干( gàn gān)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méi mò)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 chóng zhòng)重包裹在里面。
1.联系句子,用“\”画去加点字不恰当的读音。
2.“渗”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我能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字( )。
3.选文记录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环境是,主人公是。
4.“热辣辣”在文中是指。
这是科学家对琥珀形成环境的猜测,这样猜测的原因是。
5选文的哪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画出来。
我也能仿写这样一个句子:6.“可怕的事情”是指;“可怕”体现在。
(二)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他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2.“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话中有包含“可以看见”“可以想象”“可以推测”和“可以知道”等词组的句子,仔细想一想:看见——想象——推测——知道,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4.这块琥珀的价值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学习旅程中,第二单元的课外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充满奇妙与知识的大门。
这一单元的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样,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知识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在这些课外阅读材料中,有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有描绘大自然神奇之处的科普文章,还有展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记叙文。
每一篇都带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走进那个奇妙的文字世界。
比如有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松鼠为了寻找最美的花朵,历经千辛万苦,穿过了茂密的森林,越过了湍急的河流。
一路上,它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小松鼠在山顶上找到了一朵在阳光下绽放得无比绚烂的花朵。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松鼠的坚持和勇敢,还让我们明白了,最美的东西往往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还有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一种罕见的植物。
这种植物有着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的生存方式。
它只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山谷中,依靠着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来获取养分。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亲身走进了那个神秘的山谷,亲眼看到了这种奇妙的植物。
它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而在记叙文当中,有一个关于一位善良老人的故事。
这位老人每天都会在街头为流浪的动物准备食物和水。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从未间断过。
他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关爱流浪动物的行列中。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善良和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第二单元的课外阅读,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如何从文字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如何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而且,这些阅读材料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灵感。
比如在写关于坚持的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小松鼠的故事;在描写大自然时,科普文章中的植物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精彩内容;在表达善良和爱心的主题时,那位老人的事迹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时,课外阅读也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
第二单元阅读拓展-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由与⾃命8⾃的⾃天下午,天⾃暖洋洋的,⾃群⾃孩在⾃分卖⾃地捕捉那些⾃彩斑斓的蝴蝶。
我不由⾃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的⾃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那时我才12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些野⾃的活物捉来放到笼⾃⾃,⾃那件事发⾃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影⾃踪了。
我家在林⾃边上,每当⾃落黄昏,便有⾃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歌唱。
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件⾃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断,决⾃捕获⾃只⾃画眉,放到我的笼⾃⾃,让它为我⾃⾃歌唱。
果然,我成功了。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分恐惧。
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前,聆听我的⾃⾃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
第⾃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含⾃物飞到了笼⾃跟前。
画眉妈妈让⾃画眉把⾃物⾃⾃⾃⾃地吞咽下去。
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我来喂它的孩⾃要好得多。
看来,这是件皆⾃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天早晨,我去看我的⾃俘虏在⾃什么,发现它⾃声⾃息地躺在笼⾃底层,已经死了。
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了什么事,我想我的⾃鸟不是已得到了精⾃的照料吗?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在我家⾃住。
我把⾃可怜⾃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
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只雌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被关进笼⾃后,就⾃定要喂⾃画眉⾃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死了总⾃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
因为任何⾃物都有对⾃由⾃活的追求,⾃这种追求⾃疑是值得肯定的。
1.联系上下⾃理解词语意思。
(4分)喜从天降:皆⾃欢喜:2.⾃中的“喜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件皆⾃欢喜的好事?(4分)3.作者以“⾃由与⾃命”为题有什么⾃意? (3分)4.读了这篇短⾃,你有什么感受?(3分)二、课外阅读。
(21分)神奇的极光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形状的极光。
(新教材)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知识”课
外主题阅读理解训练(附答案)
【单元导读】
●根据部编新教材编写,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贴近单元检测、期末考试。
●体现各单元语文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1.人文主题:科普知识
2.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一、课外阅读训练(一)
黄河象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古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
那么,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
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
簇美丽的鲜花。
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水。
可是河水很低,它够不着。
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得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它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
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即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
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呆呆地站在岸边,又毫无办法……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
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二百万年间,大地起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上升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在老象安息的地方出现了一条新的大河——黄河。
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几个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
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
后来在考古工作者的指挥下进行发掘。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站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
从
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因为在黄河边出土,这头大象被命名为“黄河象”。
1.阅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黄河象骨骼化石有两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特点中,写得比较详细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两个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推想出它失足落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头黄河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写出想象的内容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