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线通信方案ok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最短路径的水下无线光通信路由算法发布时间:2021-11-12T06:35:23.254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2期作者:纪竟[导读] 现阶段,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案:以声波为基础的水声通信,以可见光为基础的水光通信和以无线电为基础的射频通信。
以高传播速率为特点的水光通信是一种极具吸引力水下无线通信方案。
但由于水下环境中光波受吸收散射等影响,对光通信的传输距离产生限制。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节能的路由算法就成为了水光通信技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考虑当前节点邻域内的节点位置信息和能量信息。
纪竟(西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现阶段,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案:以声波为基础的水声通信,以可见光为基础的水光通信和以无线电为基础的射频通信。
以高传播速率为特点的水光通信是一种极具吸引力水下无线通信方案。
但由于水下环境中光波受吸收散射等影响,对光通信的传输距离产生限制。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节能的路由算法就成为了水光通信技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考虑当前节点邻域内的节点位置信息和能量信息。
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节能算法能够有效的延长网络生存期,提高网络能效。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光通信;包投递率1.背景根据调查,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1]。
在这未知的海底世界里,蕴含着丰富的能量资源需要探索。
人们对于水下环境的探索越来越感兴趣,可用于如气候变化、海洋动物研究、石油钻机监测、监视和无人驾驶操作等各个领域。
水下无线通信(UWC)技术使海洋勘探系统得以实现。
现阶段,主要有三种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水声通信、射频技术以及水光通信[2]。
与声学方法和RF-EM方法相比,水下无线光通信(UOWC)具有最高的传输数据速率、最低的链路延迟和最低的实现成本。
水下无线网络技术地球表面的72%是海洋,这里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都对海洋研究投入巨资。
但是,对于海洋的开发还存在诸多难题。
目前来看,深海通信仍然是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
最近,韩国的科学家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深海海域进行数据传输。
今天节目里,我们邀请到了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院的容坤(音译)博士,与他一起聊一聊他的最新发现。
容坤博士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线通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称之为无线通讯时代。
但是,在水下,用手机仍然是无法沟通的。
激光和电波无法穿透水,只有声波可以。
但是,声波的传播速度仅相当于电波速度的20万分之一,而且噪音高达数百倍。
韩国科学家所研发的是一个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利用水下声波进行交流,而传输速度与地上的手机速度相当。
2004年以来,他们就一直致力于这项技术的研究,并研发了一项调制解调器技术。
2009年,他们实现了双向沟通。
2010~2011年,他们研究出了一个不受限制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就好像地面上手机的基站一样。
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使用的电磁波无法在水下使用。
水和空气不同,它散射电波,就好像光的散射一样,因此就无法利用它来进行沟通。
林博士八年前曾通过观察海豚间的超声波交流,研发出了水下无线通信技术。
他利用超声波成功地研发出水下网络技术,通过转换波信号进行传输。
林博士的研究成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实现了全部的本土开发,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林博士说,水下通信的性能主要通过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进行评估。
韩国科学家研发的技术无论从距离和速度来讲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大多数研究机构可以实现以9800比特率的速度发送视频,但最多只能传输2~3公里。
但是,他们的技术可以实现传播速度与3G手机相当,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6公里。
去年12月份到今年3月份,韩国科学家们在韩国南海水下进行了网络分布测试,测试结果无论是速度还是距离都排在世界前三位。
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增加,深度海洋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深度海洋环境非常复杂和恶劣,给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以及其应用和挑战。
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水声通信、激光通信和无线传感网络。
水声通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它利用水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性质来进行信息传输。
水声通信在深度海洋环境中有很好的传播性能,但受限于低传输速率和高传输延迟的问题。
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束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它可以实现高速和远距离的通信,但受限于水中悬浮物和浑浊程度的影响。
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多个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它可以实现多跳通信和多功能感知。
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深海勘探和资源开发,包括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油气开采和海底观测。
其次,它可以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包括海洋气象观测、海洋生态监测和海啸预警。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地质调查等领域。
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在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深度海洋环境中的水下噪声和多径效应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干扰和衰减。
其次,海洋中的水下悬浮物和浑浊程度会降低激光通信的传输效率。
此外,深度海洋环境中的水压和温度变化对传感器节点的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
最后,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还面临着能源供应和数据处理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开发新的水声调制和解调技术,提高水声通信的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可以研究新的激光通信系统和算法,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传输效率。
此外,还可以研究新的能源供应和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传感器节点的性能和寿命。
最后,可以建立大规模的无线传感网络,提供多跳通信和多功能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面向深度海洋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挑战。
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研究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是指在水下环境下,通过无线电磁波或声波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
这项技术在水下勘探、海洋科学、水下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
一、水下环境特殊性与陆地环境相比,水下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于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水下环境的介电常数和媒质损耗比陆地的大,这导致了信号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其次,水下环境的水流和波浪等自然因素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和衰减,这使得信号的传输质量难以维持。
还有,水下生物、沉积物和水母等生物体也会对信号的传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传输方式选择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的传输方式选择取决于信号的带宽需求和传输距离。
在较短的距离内,可采用声波和电磁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输。
其中,声波传输主要用于声学通信,可用于短距离的通讯,其传输速度较慢但保真度高;电磁波传输则轻便易用,速度较快但在广域范围内需要使用大功率发射器。
如果需要在长距离范围内进行传输,则更适宜采用自由空间光学传输,但实施难度大,需要考虑大气吸收的影响。
三、研究进展当前,针对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传输损耗和干扰的问题上。
目前研究人员逐渐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来对信号进行优化处理,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信号处理技术可对信号进行实时分析调整,提高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基于信息论的研究可帮助设计合理的编解码技术和调制方式,进一步优化传输效果。
此外,水下光纤通信技术、随机多址技术和分布式天线网络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下信号传输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未来,水下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将在海洋测绘、资源勘探、海上通信和控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水下环境下的无线信号传输特性和技术创新,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对海洋信息的充分利用和掌控。
一种水下通信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引言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对于人们的生活极其重要。
而传播信息的方式就成了各个研究所大力研究的问题。
自然空气中的通信技术逐渐饱和,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成为一大热点。
目前光通信因为其在速率以及可靠等特点成为了通信界的热门。
复杂的水下环境成了很多科研人员的一大挑战,专家学者都为水下通信想了很多的办法。
本文就描述一种水下通信系统的设计。
2概述本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LED发射电路的设计、接收电路的设计、信号协议的处理等。
从功能实现到工程实现、需要的准备描述了一整套的方案。
3系统结构两台样机在水下通信的演示系统。
每台样机内部有发射LED和接收探测器,这里LED使用商用高性能LED,接收探测器使用PIN或者APD(雪崩光电二极管),这里先用PIN表示。
光电前端包含了LED 的驱动电路和光电二极管接收放大电路。
信号处理板用于对发射和接收的光信号做分析处理,包含了串口信号的处理模块和网络信号处理模块。
电源部分主要对信号处理板和光电前端进行供电以及接受外部供电。
对外接口使用防水航空插座,电源接口可以使用两芯航空插座,信号接口可使用6芯航空插座,4根网络信号线和2根串口信号线。
4发射部分考虑到集成芯片的调制速率和带宽问题,要使LED发射机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具有大调制电流、可调的输出功率、灵敏的电流反馈控制以及足够高的响应带宽。
从而使该LED发射机能够适应于高速可见光通信系统。
光信号发射端的框图如图2所示,该方案初步使用OFDM作为高速信号类型,因此设计为模拟调制,这套方案可实现宽带大信号对LED进行驱动,既可以传输发射低频的串口信号,也能传输发射高速OFDM信号。
信号由前级的信号处理板输出,是串口信号或者OFDM信号,为了减轻驱动电路对前级信号的负担,先使用缓冲器对降低信号输入级的输出电流,由于商用LED的调制带宽很小,因此使用硬件预均衡电路对系统通信带宽进行补偿,硬件预均衡电路在设计时选择与后端功率放大器输入阻抗相同的输出阻抗,提高信号完整性。
西安邮电大学《无线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班级:*时间: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水下光通信摘要:水下光通信作为一种快捷的无线光通信方式,已经逐步成为现实,解决了长期水下目标探测、通信等难题。
本文对水下光通信的发展、重要性、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以及介绍了水下光通信的两种方式,分别对水下光纤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的特点及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由于水下光通信在水下传输时受到了水下复杂的条件影响,水下光通信将来的研究方向在增加传输容量、延长传输距离、自动方向对准、降低设备成本等方面。
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水下光通信对无线光通信行业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水下光通信水下光纤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一、水下光通信的发展光通信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当时Bell提出采用可见光为媒介进行通信,但是当时既不能产生一个有用的光载波,也不能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因此直到1960年激光器的发明,光通信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研究领域基本上集中在光纤通信和不可见光无线通信领域。
由于海水对光的强吸收特性,水下光通信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1963年,Dimtley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时,发现海水在450-550纳米波段内蓝绿光的衰减比其它光波段的衰减要小很多, 证实在海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中存在的透光窗口。
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现为解决长期水下目标探测、通信等难题提供了基础。
水下光学通信技术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长期以来是水下潜艇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美国海军从1977年提出卫星与潜艇间通信的可行性后, 就与美国国防研究远景规划局开始执行联合战略激光通信计划。
1983年底, 前苏联在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也进行了把蓝色激光束发送到空间轨道反射镜后再转发到水下弹道潜艇的激光通信试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小体积、结构简单的光学通信系统,选用LuxeonⅢLED的蓝(460nm)、青(490nm)、绿(520nm)光,接收器电路采用对蓝青绿三种光灵敏度很高的SLD—70BG2A 光电二极管,这套系统在兼顾速度与稳定性的同时,通讯速率可达57.6kbps,由于采用红外无线通信协议,其水下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受到极大限制。
通信网络技术Telecom Power Technology卫星船舶基站水面基站水下汇聚节点有线信道无线电信道陆地水声信道水下节点AUV陆地基站 (b )分布式网络簇头节点成员节点 (c )分层式网络图1 UWSNs 的网络结构2.2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27346图2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中:1代表水下;2代表水面锚点器;层水下锚点器;4代表第2层水下锚点器;层水下锚点器;6代表海床。
3.2 水下无线通信装置水下通信技术是制约水下探测、水下通信网络系统发展的瓶颈。
在海水中,电介质水会影响高频电磁波信息的传输,导致高频电磁波信号不能在数据通信得到有效应用。
在水下,因为电介质水会影响到高频电磁波信号,进而使高频电磁波信息号产生涡流损屏蔽效应,衰减情况逐渐加速。
现阶段,反射等问题会使激光通信技术很难应用在水下通信中,可行的技术研发方案是声信号水下通信技术。
但是当前的通信装置需定期更换电池,以保障通信装置得到稳定运行。
在更换电池时,需对通信装置进行拆卸安 2023年4月25日第40卷第8期· 147 ·装,在水下采取这种作业方式不仅会造成时间、人力资源浪费,还很容易导致装置内部受损或者进水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
3124510891176图3 水下无线通信装置图3中:1代表底座;2代表通信机构;3代表若干插钉;4代表仿生石;5代表支柱;6代表电机;7代支撑板;8代表太阳能板;9代表工作腔;10代表电线;11代表气缸。
3.3 抗恶意干扰技术及攻击种类3.3.1 UWSNs 的物理层抗干扰技术在物理层抗干扰应用中,水声信道的特性使得常规的抗干扰技术,如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无法直接移用到UWSNs 上进行抗干扰。
在无线电通信中,利用博弈论与强化学习等手段可以有效躲避干扰器的干扰。
强化学习可以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智能体通过不断试错,获取奖励来得到当前最佳动作,并通过整个未来奖励的最大和来获得每个阶段的动作。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水下无线通信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水下电磁波通信、水声通信和水下光通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及应用场合。
1、水下电磁波通信技术的特点与发展众所周知海水据有导电的性质,因而海水对电磁有屏蔽的作用。
海水中含有多种带电离子,其中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这8种离子占海水中溶质总量的99%以上,这是使海水成为导体的主要原因。
海水的电导率随海区温度、深度、盐度的不同而不同,为3~5S∕m,工程上一般取其平均值:4S∕m,它高于纯水的电导率5~6个数量级。
所以对平面电磁波传播而言海水是有耗媒质,这决定了平面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衰减很大。
(1)军用岸对潜艇甚低频单向通信这是一种世界各国家海军传统的军用远程单向通信方式,它从发射到接收的海区之间的传播路径是在大气层中,衰减比较小,但从大气层进人海面再到海面以下一定深度接收点的过程中,电磁波场强就会急剧下降。
这就决定了水下电磁波通信只能用于远距离的小深度的水下通信。
平面电磁波从大气层进入海面通信的发端在大气层中,其平面电磁波以垂直极化的形式(这是传播损耗较小的传播形式)在海面上传播,其水平磁场在海面感应出水平电场,此水平电场以接近垂直的方向向下传播,最后到达接收点。
电磁波从空气中进人海面以下的能量是很少的。
所以水下电磁波通信只能用于远距离的小深度的水下通信。
如果想将电磁波信号送到较大深度时,就需要适当降低工作频率。
(2)军用岸对潜艇超低频单向通信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将岸对潜(艇)单向通信的工作频率,从甚低频的几十千赫兹降到了超低频的100Hz以下,从而实现了100m左右的收信深度。
以上两种方式的通信,发射设备的规模宏大,其占地面积以平方千米计,发射机输出功率从几百千瓦到数兆瓦,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甚至超过万米,但收信深度(潜艇能可靠接收信号时艇的水线深度)都较浅,甚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仅几米至几十米,超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也仅百米左右。
烧脑的“水下通信”水下通信是指在水中传递信息的技术和系统。
它是海洋科学、水下勘探、水下工程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水下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关键技术。
水下通信的难度在于水的介质导致信号传输衰减、多径干扰等问题。
水的介质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变慢,信号传输的距离会受到限制。
水的介质会吸收和散射传输的信号,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水中存在多个路径,信号会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器,引起多径干扰,干扰信号的接收。
为了克服水下通信的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声波进行通信,即声纳通信。
声纳通信利用水的传播特性,将信号转化为声波,并通过声纳设备进行发送和接收。
声纳通信可以在水下长距离传输信息,但传输速度较低。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光波进行通信,即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的高带宽和低损耗传输特性,将信号转化为光波进行传输。
光纤通信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损耗,但需要布设光纤线路,施工成本高,适用范围有限。
近年来,研究者们还提出了水声光纤通信技术。
水声光纤通信是一种将声纳通信和光纤通信相结合的新技术,通过在光纤中引入声波的方式进行通信。
水声光纤通信综合了两种通信技术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信号衰减,可以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水下通信。
水下声学网络是一种将多个水下设备互联,实现水下通信的技术。
水下声学网络通过声波在水中传播信息,将水下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用于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水下声学网络应用于水下测绘、水下遥感等领域,可以提高水下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水下通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水下通信领域的研究中。
未来,人们有望开发出更先进、更高效的水下通信技术,推动海洋科学和水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11-09T09:18:29.18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4期作者:焦路亮陈文丹武韬黄卓张淼[导读]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由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焦路亮陈文丹武韬黄卓张淼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由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能够技术捕捉海洋资源信息,且具有监视管理水域情况的功能,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团队应该积极运用水下无线通信网卡,不断提高水下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保证海洋资源开发工作可以正常进行。
本文首先分析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其次探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以期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能会遭受攻击,在出现被动攻击时,攻击者一般会借助窃听设备窃听水下水声信息,从中获取水下数据,在存在主动攻击的时候,攻击者会通过修改水下数据、重传数据、注入虚假数据,影响专业人员对于水下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若是工作人员在使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时候遭受物理攻击,主要包括水下信息被俘获破解、通信信息被篡改。
如果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不能采集准确的海洋资源信息,将会使海洋资源开采单位无法制定可行性比较高的海洋资源开采方案,可能会海洋资源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1]。
2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2.1规划设计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体系为了避免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受到安全威胁的影响,很多海洋资源开发部门会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协议层中展开窃听分析、干扰入侵分析,从而减少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为了不断健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体系的安全设计,首先,应该将侧重点置于协议层,将纵深防御作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物理介质层和访问控制层的安全防护效果,保证在信号层面、链路层面能够顺利完成身份认证管理、访问信息控制。
简易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指导教师:黄根春张望先周立青队员及年级:谭潇雄 2006级方阁 2006级刘利子 2006级学校及院系: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摘要:本系统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449为控制核心,采用无线和红外通信方式,实现了水下无线通信。
整个系统由陆基单元、电机单元和潜艇航模三部分组成。
其中,陆基单元以ASK调制方式实现与潜艇航模的无线通信;潜艇航模以线圈接收信号并解码,然后通过红外通信将数据转发给电机控制单元;电机单元接收红外信号后通过控制电机来实现潜艇航模上浮、下潜。
系统实现了天线与水面距离3米时,对潜艇航模的各种运动方式的控制。
同时,潜艇航模上浮、下潜在指定的水深处时,距离误差、时间误差和速度误差均满足设计要求。
整个系统操作简单,功能齐全。
Abstract:The system uses the ultra-low power MSP430F449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and uses the infra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hieving a simple underwa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entire system consists of 3 parts,the land-based unit, the electrical unit and the submarine model. The land-based unit uses the ASK modulation to achie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ubmarine model. The submarine model receives and decodes signals, then communicates with model unit via infrared light waves .The motor unit receives the infrared signals and keeps the floating and diving of the submarine model by controlling the suspension.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controlling of the submarine model to achieve various forms of movement when the antenna is 3 meters above the water. The distance error, time error and speed error 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whole system operates simply and functions well.1 方案设计1.1 理论分析整个系统由陆基单元、潜艇航模、电机单元组成。
烧脑的“水下通信”
水下通信是一种将信息传输到水下的过程。
由于水下环境独特的特质,传统的通信方
式要适应这种环境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这也使得水下通信成为一项极为烧脑的技
术之一。
在水下通信中,首要的难题之一就是通信距离的问题。
由于水下的介质会对信号传输
产生极大的阻力,所以传输距离非常有限。
此外,水下的介质还会对信号进行衰减和散射,使得信号传输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现代的水下通信技术通常采用声波或光
波作为传输媒介。
声波传输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利用其在水中传播能力强的优势,可
以实现短距离、高速传输。
而光波传输则具有高速、大带宽等优势,但是其传输距离则相
对较短。
除了通信距离问题以外,水下通信还需要考虑海底环境的特殊情况。
由于水下环境具
有极高的压力、潮汐、水流等特征,需要能够承受这些环境的通信设备也成为一大挑战。
此外,由于水下环境充满了诸如浮游生物、藻类等物体,这些物质会对通信的质量产生不
良影响,需要不断优化通信设备的防护措施以保证通信数据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水下通信系统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它问题。
例如,如何确保通信设备的
稳定性和耐用性,如何充分利用通信设备的资源,以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等问题。
这些问
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方案设计和测试,才能确保水下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水下通信是一项非常烧脑的技术,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才能实现。
如果我们
能够深入研究水下通信技术,并开发出稳定的水下通信系统,将对海洋科学、军事、天然
资源勘探等领域有重大的贡献。
水下adhoc通信网络水下无线AdHoc网络通信技术一.技术背景随着我国海军的迅速发展,采取水下编队形式执行复杂海上任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需要完善、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撑。
然而受水下环境限制,目前水下通信仍旧大多采取点对点式通信,存在通信范围窄、组网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海上编队通信需要,迫切需要发展新型水下通信网络。
AdHoc网络是一种自组网的多跳移动网络,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独立组网、节点移动等特点,以其特有的无需架网络基础设施、可快速展开、通信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美军战术互联网中得到迅速发展。
二.技术介绍AdHoc源自拉丁语,意思是“forthispurposeonly“,即为“为了某种目的特别设置”。
Ad Hoc网络又被称为多跳无线网或自组织网络,是由带着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的一个多跳、无中心的、临时组织网络,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在没有基站的情况下,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彼此协调,在移动的状态下保持链路畅通'提供网络服务。
因此,AdHoc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终端机又是路由器,同时具有路由和报文转发功能。
AdHoc网络是在无线分组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型为美军的ALOHA网络和PR网络,其中,ALOHA网络需要固定基站的支撑,网络中节点间需要直接了连接才能进行通信,仍属于单挑网络;PR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跳网络,可以通过中继的方式实现远距离通信。
三.技术特点AdHoc网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5个:(1)自组织性:相对常规网络,Ad Hoc网路不需要硬件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构件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自组织性。
(2)分布性:AdHoc网络没有一般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网络中每个用户终端都是地位同等的节点,都同时起着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
因此,AdHoc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故而具有很好的抗毁性。
(3)多跳路由:AdHoc中各用户终端既是主机也是路由器,当需要进行远距离通信时,可以借助多个用户终端实现多跳通信,达到远距离通信目的。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在海底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海洋资源勘探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陆地巨大的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不同,海底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在海底资源勘探中,水下通信变得越来越关键。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完成水下通信任务的关键技术。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致力于开发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以破解水下通信的种种问题,改善海洋资源勘探中的任务效率。
第二章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背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以上,包括海底和海洋表面两种环境,海底环境方光的广阔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陆地环境,其特殊的环境和特点要求海洋资源勘探的设备和技术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就对水下通信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水下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海底和深海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精准掌握海洋信息,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海洋战略的实现。
第三章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水下的通信主要是基于声波通信来实现,声波通信的传输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如果要实现更长的通信距离则需要更高精度的设备,同时,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水下通信的传送也必须克服或减少各种环境干扰的影响,比如海底声波传输损失、水浊、波浪、温度、盐度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水下通信面临新的挑战。
四、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满足海底资源勘探中高质量通信的需求,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到目前为止,科技工作者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水下通信技术,如声学水下通信技术、电磁水下通信技术、光学水下通信技术等技术。
这些技术各具优缺点,根据具体需要,可以选用相应的技术。
1.声学水下通信技术声学水下通信技术是水下通信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声学水下通信技术可利用水中传播声波的特性,将信息转换成声波信号传递到目标地点。
在海底勘探中,声学水下通信技术主要被用来实现节点之间和节点与母船之间的通信。
精心整理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方案
Version1.0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处
2014年3月20日
一、几种水下通信方式比较及选择
水下通信主要采用声、电磁波、光几种方式,各种通信方式有其特点及应用范围,各有利弊,现分析如下:
1、在水中传播的各种波中,以纵波(声波)的衰减最小,因而声纳技术和水声信息传输技术被广泛采用和关注。
目前,水下无线通信广泛使用的是声学通信技术,水声通信技术具有通信距离远、通信可靠性高等优点,声学通信技术在浅海和深海的水下无线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水下声学通信也有诸多的局限性。
(1)水声信道传输延时长、传输速率低。
水中声波的传
2
3
以平行光束的形式在信道中传输;接收端由透镜将传输过来的平行光束以点光源的形式聚集到光检测器上,由光检测器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进行信号调理,最后由解码器解调出原来的信息。
但其也有明显缺点,通信方向性要求较高(要求发射及接收对准),偏离角不能太大,通信距离也有限(数百米),同时功耗也较大,应用受到限制。
4、目前还有采用LED光进行水下通信,现对于激光通信,其通信方向性要求现对较低,工程实现较容易,即偏离角可以允许较大高,是当前较高效的近距离水下信息传输技术。
与水下声学
的水下电子对抗特性;第三,光波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如被拦截,会造成通信链路中断,使用户会及时发现通信链路出现故障,因此具有高度的安全保密性:
第四,光波波长短,收发天线尺寸小,可以大幅度减少发射与接受装备的尺寸和重量,并且目前光电器件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功耗不断降低,这非常适合水下探测系统设计对有效载荷小422M )LED 光通
1
LED 光接
三、系统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设计考虑
系统设计的关键及技术难点在于水下通信的实现,以及在小功率限制下的功率有效利用及尽可能大的光发射功率控制。
(1)、光通信部分链路框图:
LED光通信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水下信道和接收系统。
CPU模块把检测处理后的传感器等待传送的信息经过编码器编码后,通过调制器转变为信号变化驱动光源,以光的形式在水信道中传输;接收端将传输过来的光信号通过光检测器转变成电信号,然后进行信号调理,最后由解码器解调出原来的信息。
设计考虑采用基于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倍增管的水下光学通信
(2
分。
同时根据项目要求,如果可行的话,在降低功耗方面,设计时水下设备在休眠工作方式及测量传数状态间循环切换。
因为测量和发射时间极短,休眠时间长短可设置,以降低平均功耗。
(3)、传感检测模块设计
传感检测模块设计主要考虑是一次还是二次信号,如果是二次信号(指的是所有信号均由水下设备以标准电信号形式提供给定水下通信系统);那么系统设计将比较简单。
如果是一次信号,
那设计工作量较大,该部分设计有各种成熟传感器件,由于体积及功率的限制,在对成本不敏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智能集成传感器芯片。
具体选型待指标及测量范围确定后详细设计;主要是工作量的问题。
(4)、通信数据包处理及备用信号通道问题
数据包处理中对音视频信号进行有效压缩,并保留一点数据冗余,以满足进行较强的纠错处理,备用数据增加的要求。
四、主要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