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核心字“发”及字族关系考察
- 格式:pdf
- 大小:209.40 KB
- 文档页数:2
汉语五级字【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汉语五级字二、汉语五级字的分类1.第一级字:常用字2.第二级字:次常用字3.第三级字:较常用字4.第四级字:少用字5.第五级字:非常用字三、汉语五级字的应用1.汉字学习与教学2.汉语水平考试四、结论:总结汉语五级字的意义与价值正文【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文字系统——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对汉字进行分类和学习,我国将汉字分为五级字,分别为:常用字、次常用字、较常用字、少用字和非常用字。
本文将对汉语五级字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汉字分类体系。
【汉语五级字的分类】一、第一级字:常用字常用字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书籍、文章等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
按照国家标准,常用字共有 3500 个,约占汉字总数的 50%。
学习这些字可以满足基本的汉字阅读和写作需求。
二、第二级字:次常用字次常用字是指在汉字使用中频率稍低于常用字的汉字。
这类汉字共有3500 个,与常用字合计共 7000 个,约占汉字总数的 80%。
学习次常用字可以提高汉字的使用能力,满足更高层次的阅读和写作需求。
三、第三级字:较常用字较常用字是指在汉字使用中频率较低,但仍较常见的汉字。
这类汉字共有 2500 个,与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合计共 13000 个,约占汉字总数的90%。
学习较常用字可以进一步提高汉字的应用水平,满足更高级的阅读和写作需求。
四、第四级字:少用字少用字是指在汉字使用中频率较低的汉字。
这类汉字共有 1000 个,与前三级汉字合计共 16000 个,约占汉字总数的 95%。
学习少用字可以拓宽汉字的知识面,提高对汉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第五级字:非常用字非常用字是指在汉字使用中频率很低的汉字。
这类汉字共有 500 个,与前四级汉字合计共 16500 个,约占汉字总数的 96%。
学习非常用字有助于提高汉字的识别能力和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汉语五级字的应用】汉语五级字在汉字学习、教学以及汉语水平考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包含以下内容:
1. 词汇量:根据不同等级的考试,大纲列出了每个等级需要掌握的词汇量。
词汇量涵盖基本生活用语、常见词汇及相关主题词汇。
2. 语法知识:大纲详细列出了每个等级所要求的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
这包括词语搭配、动词短语、从句结构等。
3. 听力理解:大纲描述了每个等级对听力理解的要求,包括听取简单对话、问答、口头指令等。
4. 阅读理解:大纲指出了每个等级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包括阅读文章、段落、句子、填空等。
5. 写作:大纲描述了每个等级对写作的要求,包括书写汉字、造句、写作文等。
6. 口语交际:大纲列出了每个等级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包括日常对话、描述图片、演讲等。
7. 评分标准:大纲还提供了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考试中学生的表现。
这包括词汇准确性、语法运用、信息理解等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覆盖了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考生在各个领域都有全面的能力。
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但在词本位教学理论的影响下,以往人们只注意到汉字区别语素的作用,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思索。
汉字学习某种程度上成了语言学习的附庸,又由于汉字的特殊性,汉字几乎成了汉语学习的障碍。
“字本位”理论则从汉语社团的思维特点出发,从汉字的演变考察语言的演变,建立了符合汉语特点的理论体系。
作为“字本位”理论指导下的字本位教学法,则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汉字,从汉字出发,逐渐让学生熟悉汉语社团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让汉字真正成为汉语学习的工具。
诚然,无论是“字本位”的理论还是“字本位”教学法的实践,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作为一种贴近汉语特点的理论和实践,其价值都不能小视。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实践的开展,“字本位”的理论体系与教学法体系都会更加成熟。
因汉字难认、难写、难记,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圈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
其中汉字难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汉字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因此,在综合权衡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对非汉字圈学生的汉字教学进行探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实行语文分开;坚持字本位原则;以传统的字源学为主,也允许用所谓“俗文字学”帮助学习者记忆现代汉字。
汉字特有的方块结构对拼音文字的线形结构无异于一种巨大的颠覆。
由于汉字习得的确比拼音文字习得难度大得多,汉字读写一直是阻碍留学生书面语突破的瓶颈问题。
留学生汉字能力不适应读写需要而导致书面语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不少留学生害怕汉字学习,用拼音代替汉字应付读写,试图绕开汉字难的问题,这更加重了“恐字症”,有汉学家提出把汉语拼音作为汉语法定的第二文字使用的希望,足见汉字难学,需要下很大工夫才能掌握。
因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所以汉字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圈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一考试用途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民族汉考”)三级考试主要适用于测试接受过1200-l60 0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其主要用途包括:1.招生、招工部门评价申请人汉语水平的依据;2.各类学校允许学生免修汉语课程的参考依据;3.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进程中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工具;4,评价汉语教学机构汉语教学效果的参考依据。
二考试对象1.准备进入高等院校汉语授课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2.希望向有关招聘部门证明自己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应考者;3.希望评价自己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三考试依据考试的主要依据:1.《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三级)》2.《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编写中)3.《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编写中)考试的参考依据:1.《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2,《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内蒙古教育出版杜,2000)在以上文件尚未全部颁布以前,可参考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编写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写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四试卷构成三级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笔试部分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三个分测验。
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采用客观性试题。
书面表达包含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口试为主观性考试,在笔试之外单独进行。
三级考试笔试的试卷构成如下表:全部考试时间约120分钟。
听力理解分测验(40题,约30分钟)听力理解分测验,主要考查应考者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交谈与讲话的听力理解能力,考查考生能否听懂正常语速的对话和讲话,包括所学大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广播、电视中时事新闻、专题节目和娱乐节目;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用的熟语、俗语。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等级及测试大纲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具有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使用汉字应当达到的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录用人员和核定在职人员资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考核学生汉字应用水平。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GF3003-1999 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在本规范中指我国法定的国家通用文字。
3.2 字量 amount of Chinese Characters字形上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汉字的个数。
3.3 覆盖率 rate of covering指汉字的出现频次在语料库各类文本全部汉字频次中所占的比例。
3.4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揭示受测者在试题上的反应与其潜在特质水平之间关系的一种测量学理论。
与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相比,它能提供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并能较好地满足构建大型考试题库和开展适应性考试(adaptive testing)的需要。
3.5 (0,1)记分法 dichotomously scored对于答案具有唯一性的客观性试题,按答对1分、答错0分两种情况记录原始分数的一种记分方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考试大纲一、考试用途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专门为测量外国人等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种标准化考试,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设计的。
这种考试适用于测量下列人员的实际汉语水平:国外来华直接入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学习的留学生。
有一定汉语水平并希望获取《汉语水平证书》(初等证书和中等证书)的外国人和华侨子女。
国内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希望入高校学习或获取《汉语水平证书》的人员。
二、考试依据HSK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编制、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其词汇范围(等级)分为三级: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和丙级词(2202个),共5253个;汉字范围分为三级: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共2205个;语法范围与词汇、汉字范围相对应,也分为三级:甲级语法(133项)、乙级语法(249点)和丙级语法(207点),共589项、点。
三、试卷构成考试内容试题数量试题比重答题时间听力理解50题29.4% 约35分钟语法结构30题17.7% 20分钟阅读理解50题29.4% 60分钟综合填空40题23.5% 30分钟共计170题145分钟第一项:听力理解(50题,约35分钟)这一项试题由三部分试题组成:第一部分(15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根据这句话提一个问题,听完后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第二部分(20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两个人的简短对话,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提出一个问题,听完后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第三部分(15题):这部分试题,是几段较长的对话或讲话。
每段话之后,第二个人或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或讲话提若干个问题,每听完一个问题,考生应在试卷上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划出相应的字母)。
渤海大学学报二○一七年第三期汉语国际教育用词汇大纲,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下文简称《词汇等级大纲》)到《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1-6级》[2]的词表(下文简称《HSK词汇》),再到《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3](下文简称《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经历了三次发展。
前人对《词汇等级大纲》和《HSK词汇》的收词范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赵金铭、张博、程娟[4],姜德梧[5]认为词汇大纲应只收录词语,尽量不收录非词成分。
其中,张博[7]在词语收录上还提出了在坚持“词”本位基础上,兼收语义不透明的常用语块的想法。
而李红印[6]则认为词汇大纲可以而且应该收录短语,建议另设“语汇大纲”。
与《词汇等级大纲》和《HSK词汇》相比,《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在收词范围上又有一大发展,它增收了一批成语、离合词、惯用语、固定结构、短语等。
孙菁[8]把《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未标注词性的词条中离合词、数量词、缩略词、合音词以外的词条视为“非词成分”淤。
本文从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的“词”的角度出发,只把短语视为“非词成分”,考察《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短语收录情况,讨论汉语国际教育用词汇大纲中短语的收录问题。
一、《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非词成分———短语(一)短语是非词成分《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未标注词性的词条有1574个,包括成语(如“一马当先”)、离合词(如“走路”)、惯用语(如“开夜车”)、固定结构(如“十字路口”)和短语(如“吃饭”)等。
这些都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词”,但是这些词条中,短语和其他几类又有很大的区别,成语、离合词、惯用语、固定结构等结构凝固,意义具有整体性,一般不能直接由组成成分推知,结构、功能特点和词相当,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而短语不同,短语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从结构上看,短语结构一般比较松散,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是临时的。
如,“学汉语”“说汉语”“教汉语”中的动词“学”“说”“教”和名词“汉语”之间是临时组合的关系,都可以被替换;从边界来《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短语收录分析张玉苹(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短语不属于现代汉语词汇,但常用短语可以是汉语国际教育用词汇的一部分。
现代汉语中语素,词,汉字三者的含义和关系
现代汉语中语素,词,汉字三者的含义和关系分析如下:
现代汉语中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词和语素是容易区别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则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从语言结构中的功能看,某个语言单位就构词而言,它是语素;就造句而言,它是词。
例如“马拉车。
马拉马车。
刀在第一个句子里,“马”和“车"都是词。
在第二个句子里,作主语的“马”是词,作宾语的“马车"是一个词,在这个词里,“马"和“车”都是语素。
可见一个有一定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究竟是词还是语素,要根据它所依存的条件和分析的角度来判断。
字是汉语表现为书面语形式的书写形体单位。
一个书写单位就是一个字。
字有时用来指词。
如说“革命人民的字典中没有‘屈服’这个字。
"有时用来指语素。
如说“现代汉语词汇中,最多的是两个字组成的合成词。
”有时用来指音节。
如说“双音词包含两个字。
”由于“字"这个词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因而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场合,才能辨清它的确切意义和用法。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兼类词研究及教学建议——兼与《考试大纲》的对比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国家汉办牵头制定,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中文学习者提供一个权威的中文水平衡量标准。
标准分为六个等级,从初级到高级,分别是1-6级。
这个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对于中文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标准中的六个等级。
根据标准,1-6级的分界线主要是基于中、英文语言学习的差异考虑。
初级的学习者主要掌握日常用语和简单语言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写交流;到了高级,学习者已经具备较为流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并理解大量复杂的中文文本。
这六个等级的界定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还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让教师们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其次,我们看看标准中的类词研究。
标准中对类词的研究,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语言教学和评估。
类词是指相互之间成系统性和概括性比较明显的词语群体。
类词的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搭配,选择更贴切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更好地辅导学生掌握中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
同时,类词的应用也可以帮助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评估,了解学生的喜好和能力倾向,为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来给出一些教学建议。
针对这个等级标准,教师可以有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分级教学法。
根据不同的学习等级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言和文化。
2.结合实践教学法。
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游览、购物、跨文化交流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
3.个性化教学法。
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策略。
比如,可以给需要加强口语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或是给一些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补充材料和课外辅导。
学羁 2014年第6期 ◆探索・争鸣◆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中核心字“发"及字族关系考察 蔡文杰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3) 摘要:“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 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 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 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 所有复辞.在 ̄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 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 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发”字及字族 复辞构辞法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 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 用度很高。我们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第 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 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 用的28个 按照“发”的位置.我们将其分为 以下两组 1.出发启发爆发开发蒸发颁发打发 激发揭发批发签发散发 2.发生发现发展发表发出发动发 抖发挥发明发扬发觉发射发行发育 发布发起 由此可以看出.以“发”字为本位组成的 辞中.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知道.字本位将“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 构单位.作为语言教学的起点和贯穿始终的 主线 而且以“字本位”理论为依据,汉语中的 “辞”可通过相同的“类”或者“象”联系起来. 形成以核心字为基础的一个个字族。根据核 心字或前或后的位置.可归纳出“向心”“离心” 两种构辞法.还可以分析出辞义与核心字义 的关系 所以.以此为研究理据,我们主要是 分析《HSK》中的“发”字及其字族之间的关系, 包括构辞法和语义关系等.以及由此而引发 的思考等 一、核心字“发”和复辞构辞法 徐通锵先生(1997)把字的结构规则定义 为:“1个字义=1个义类×1个义象。”其中,“类” 与“象”都可以成为核心进行造字.以“类”为核 心而造出来的字就是以“声”为纲的字族.是 向心的语源性造字.反映事物间纵向的联系: 以“象”为核心而造出来的字就是以“形”为纲 的字族.是离心的衍生性造字.反映事物间横 向的联系 徐通锵先生借助于文字的“声”“形” 而加以说明的向心和离心的结构。他认为.这 是汉语编码体系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结 构原理 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徐通锵先生 (1997)进一步认为双字编码格局将代替单字 格局成为一种主流的编码方式.原来由“声” 与“形”承担的核心转化为核心字的不同位 置.由非线性的结构转向字的线性组合 基于 此.我们以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为基 础,具体分析《HSK》中核心字“发”及其字族的 关系。 上文中.我们已经将“发”的复辞按照核 心字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 第一组辞中“发” 字居后。“发”字代表“义类”,受前字“出、启、 爆、开、蒸”等的限制和修饰.这些前字代表的 是“义象”,它们描述了“发”的语义特征:开始 行动、引起、产生、扩大、散开等;第二组词中 “发”居前.代表的是“义象”.主要是看它的 “送出、发射、表达、流露感情”等语义特征可 以修饰、管辖那些后字义类.而这些后字如 “生、现、展、表、出、动、抖”等则主要是衬托 “发”的适用结果或对象的变化等.以使各种 不同的义类能通过“发”的语义特征而发生某 种横向的联系 以上我们分析的第一组复辞是“向心构辞 法”。即核心字居后.前字描述核心字的语义 特征而构成辞(字组)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构 成的辞就是向心辞:而第二组复辞是“离心构 辞法.即核心字居前.后字衬托它的语义功能 而构成辞(字组)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成的 辞就是离心辞.它是与向心构辞法相对的.从 另一个角度考察汉语的语义构辞法 所以以 此为理据.我们对“发”字及其复辞作具体的 分析。 (一)“发”在后构成的向心复辞
复 出 启 爆 开 蒸 颁 打 激 揭 批 签 散 辞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前 出 启 爆 开 蒸 颁 打 激 揭 批 签 散 字
发 义 (15) f】6) f】】) f6) (9) (J) r2) rl1) f JO) f6) f J) (1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白在向心 复辞中.每个前字所指向的“发”的突显的语 义特征 (二)“发”在前构成的离心复辞 例如:发生发现发展发表发出发动 发抖发挥发明发扬发觉发射发行发 育发布发起 这一组的后字“生、现、展、表、出、动、抖、 挥、明、扬、觉、射、行、育、布、起”等字并不是 “发”的语义特征.都是只涉及了“发”的结果、 状态.或者说明了事物主体的内在变化等等 即后字所指向的结果、变化或者事物主体都是 由“发”这一动作引起的.使后字建立一种横向 的联系.也说明了“发”字可以与这些义类发生 语义上的联系 综上所述.以上两种构辞结构的不同划 分.是我们根据徐通锵先生(1997)的理论基础 所作的具体分析.是根据核心字或前或宿的位 置.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总结出的两种结构形 式.它们分别揭示了“发”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语 义特征和外向语义功能 (三)向心的和离心的“发”字复辞的语义 例如:出发启发爆发开发蒸发颁发 差异
打发激发揭发批发签发散发 这一组的前字“出、启、爆、开、蒸、颁、 打、激、揭、批、签、散”等都是用来表示“发” 的一种方式.它们都是向着“发”的,目的是 突出描述、刻画出“发”的语义特征.使其具 体化。 我们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倒 序现代汉语词典》,总结了“发”字的17个义 项,如下:(1)送出、交付;(2)派出去;(3)发 射;(4)产生、发生;(5)表达、发表;(6)扩大、 开展;(7)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8)食物等 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9)放散、散开;(10)揭 露、打开;(11)因变化而显现、散发;(12)流露 (感情):(13)感到(多指不愉快的情况); (14)启程;(15)开始行动;(16)引起、启发; (17)(量)颗,用于枪弹、炮弹。 以上可以看出“发”有l7个义项.而复辞 中的前字都是指向“发”.突显其具体的语义 特征。我们具体分析了在每个复辞中的,由不 同的前字所描述的“发”的义项(‘‘发”义项.我 们简称为“发”义).如下表: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向心的“发” 字复辞和离心的“发”字复辞是有语义差异的.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例作详细的分析 1.向心辞 出发: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 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起点。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 领悟 揭发:揭露(坏人、坏事)。 签发:由主管人审核同意后。签名正式发 出(公文、证件)。
2.离心辞 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发展:事情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规模等);为扩大 组织而吸收新的成员 发出:发生(声音、气味等)。 发抖: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 而身体颤动
231 学辅 2014年第6期 静探索・争鸣 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研究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袁冬梅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21118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南京亚青会志愿服务 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 成功的志愿者招募培 训是使志愿者的服务愿望得到满意的前提 而且.完善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志愿者是否愿 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工作满 意度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南京亚青会志愿服务招募 培训激励机制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于 2013年8月16日至24日在南京成功举办 南京团市委下设的亚青会志愿者工作部负责 与属地志愿者社团合作对南京亚青会、青奥 会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和管理。在宁各高校 志愿者社团组织.由所在高校团委进行统一 管理.根据志愿者工作部的要求.负责校内亚 青、青奥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及开展具 体志愿服务工作 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 激励是亚青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赛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一 相关概念及表述 志愿者(Volunteer).这一词起源于西方发 达国家.其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0 或velle.意为“希望、决心与渴望”。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 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 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 供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正式 (非私人)场合中.在一段时期内自愿、无偿地 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 高校的志愿服 务工作以服务为主 我认为.高校的志愿服务 行为即利他也利己.利他是指被服务者的问 题得以锯决.利己是服务者的服务意愿得以 以上的l组为“发”的向心辞.我们可以 清晰地看出其语义核心是“发”的动作本身: 而2组是“发”的离心辞.其语义核心是与 “发”动作有关的结果、状态等。这里.1组中 的语义特点是自指.即是指向“发”的语义特 征本身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也知道核心 字“发”有17个义项.前字都是说明了其中 的一个语义特征.而且复辞的语义特征也是 指向“发”的动作本身 2组中的语义特点是 转指.即不是指“发”字本身的意义.而是转 指与“发”意义相关的或者说是由“发”动作 所引起的其他意义.如“发抖”重点指的是身 体的颤动 总而言之.以上的分析是向心辞和离心 辞的语义差异的具体表现 即向心辞1组的 232 满足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被服务者感受到 了人间温情.服务者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 值.人的好的行为习惯在被服务与服务的过 程中逐渐养成.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这种互 利与互动对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 制现状分析 f一)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 2012年9月17日.南京地区赛会志愿者 集中报名工作正式启动 南京亚青组委委托 部分高校设立赛会志愿者报名点.接受在校 师生自愿报名 另外.在南京市青少年宫青年 志愿者家园f青春剧场三楼)以及南京市13个 区县团委也设立了报名咨询点.接受在宁其 他各界人士报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 立了南京亚青会赛会通用岗位志愿者报名 点.有8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 经面试遴选. 人选150名志愿者 入选人员接受了亚青会 组委会的网络培训和学校自行设计开展的培 训。培训涉及志愿者基本知识、礼仪、人际关 系沟通、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志愿服务经验 交流等内容.并通过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 志愿者在线培训及考试系统的网络测试.正 式成为亚青会通用志愿者 2013年7月23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 院最终的146名赛会志愿者冒着酷暑返校.在 校内接受为期l8天的亚青会志愿者赛前培 训,接受赛会介绍、岗位技能、团队管理、应急 保障、岗位礼仪、形体塑造、文体活动、体能训 练等一系列课程的岗位培训 亚青会志愿服 务前期筹备、招募、培训历时一年多.真正的 志愿服务时间为10天左右 用一年多来保证 10天.可见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暴露了 语义核心是“发”.前字是表示“发”的一种语义 特征.而离心辞2组的语义核心不是“发”.而 是后字的意义.主要是看“发”作为一个核心字 能与哪些义类发生语义上的联系 二、总结 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HSK》中“发”字及 其字族关系.结合复辞的构辞法以及字与字 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了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发”字前后位置的不同.带来复辞的不同变 化.这种位置上的简单变化给字组中的语义 关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以“字本位”为理 论基础的汉字分析在语言学本体的分析以 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优 点.可以看出“字本位”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 中的优势 志愿服务工作在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前提 下的软肋 亚青赛会志愿者分通用志愿者与 专业志愿者两类.通用志愿者适用于普通且 多数岗位:专业志愿者适用于医疗、语言、竞 赛组织等专门人才类别 亚青志愿服务培训 除网络测试培训及针对少数的专业志愿者培 训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以外.其他培训由各高 校自行设计.自行开展 各高校并没有志愿服 务培训的经验.培训师资力量不均等.课程设 计也大相径庭.培训效果不一.折射出日常培 训短缺的弊端 f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是亚青会志愿工作的一个重要 部分 激励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发 志愿者服务热情的手段 关于亚青会赛会志愿者的物资激励制度 有:(1)一般性志愿者。对于完整参加岗前培 训及完成服务工作的全体赛会志愿者.奖励 志愿者手环、纪念徽章、纪念明信片、圆圆钥 匙扣(种类I)。(2)优秀志愿者 给微笑之星、 宣传达人、宣传文化之星发放圆圆钥匙扣(种 类Ⅱ,Ⅲ,iV) (3)明星志愿者。对于投稿被采 纳、宣传报道主人公或原型的赛会志愿者奖 励明星志愿者勋章、亚青会志愿者优盘。(4)骨 干志愿者。比赛期间,各场馆、专项团队志愿 者队长、组长发放骨干志愿者铜质勋章、磁性 签字笔或“特别贡献奖”勋章 (5)宣传文化工 作优秀场馆 给该场馆所属志愿者发放“传媒 达人”勋章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赛会通用志愿 者岗前培训期间.我做了一个小的问卷调查. 问卷第11项是关于志愿服务激励的问题.即 “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应给予什么样的奖励” 统计情况是这样的:发放荣誉证书,l15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