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60分,第II卷40分,共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

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空格中,否则不给分。谢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1—3题。

1、青藏铁路建设是党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其主要作用在于

A.坚持民族平等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原则

C.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D.促进各民族同步富裕

2、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其政治意义主要是

A.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C.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D.落实宗教政策,加强宗教信息交流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包含世

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的诞生,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的历史。这告诉我们,改造自然必须

A、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B、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

C、认识到规律存在的条件是永恒不变的

D、以充分认识自然为前提

4、xx年7月28日,“和谐中华—首届民族之花选拔活动”总决赛在京举行,180余名来自全国56个

少数民族的姑娘参加了决赛,从中选拔了56个民族之花,担任各民族的形象大使。这说明我国

①尊重56个民族的独特文化②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各民族发展还不平衡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5、目前,我国有一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

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文字教材3500多种,计一亿多册。这表明

①民族平等首先表现在语言平等②共同语言是区分不同民族的根本标志③国家保障公民的文

化教育权利④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原生态唱法”成为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的亮点和热点。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

北山歌……,观众们从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从民族特征的有关知识来看,下列对民族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地域是形成不同民族文化的条件之一

B.民族文化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C.各民族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D.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7、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

好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西藏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46300多人,很多寺庙长年香火旺盛,朝拜的藏

族群众络绎不绝。这表明

A.国家重视保护藏传佛教 B.国家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

C.国家保护西藏的宗教活动 D.国家扶持西藏的爱国宗教

9、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A.公民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B.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

C.在非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有神论D.外国宗教组织来我国传教

10、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

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这表明

A.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B.宗教促进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

C.在我国,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D.宗教教义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11、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对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

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作了规范。这一条例的颁布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②有利于规范外国人在我国的传教活动③将使我国

的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④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④

12、伊拉克全国有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长期以来,人口占多数的什

叶派穆斯林一直处于被统治的低层。而只占穆斯林人口40.5%的逊尼派却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自美军入侵以来,伊拉克频繁爆发教派恐怖袭击,什叶派和逊尼派都死伤惨重。这说明

A.宗教是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罪魁祸首

B.宗教冲突是影响世界安定的因素之一

C.宗教内部的纷争是战争的根源

D.恐怖主义是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

xx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回答13--14题

13、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两国共同反对恐怖主义 B.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 D.中美两国有着相同的战略目标

14、在对话时,中美重申承诺,追求旨在促进两国经济均衡强劲增长和繁荣的宏观经济政策,

诸如中国汇率机制改革和提高美国国内储蓄率。这表明

A.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反对贸易保护政策

B.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C.我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中美贸易的主要目标

15、在xx年4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联合声明》中,土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土库曼斯坦尊重我国的

①平等权②独立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我国政府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实现途径是

A、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新秩序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17、当今世界,一国的安全问题不完全局限于一国之内。xx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世界;xx年,全

世界联手阻击“非典”;xx年,联合国发出全球共同防范禽流感的呼吁,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为此采取了空前一致的行动,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安全具有了新的内涵②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行为准则

③国际安全成为各国外交的最高准则④集体安全国家需要构建多重国际协调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第61届联合国大会xx年10月13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xx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

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①由安理会推荐②由联合国大会任命

③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④惟一有权决定维护国际和平的行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依照《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必须是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

行,而不能是外国银行的中国分行。我国加强审慎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这也符合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这体现了

①我国的国家主权②民主共和制的特点③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④国际法的重要作用⑤国际组织的协调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xx年12月18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中断13个多月之后在北京正式复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回答20—21题

20、我国在朝核问题上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并为朝美之间严重对立进行积极的“劝和促

谈”,在会谈中提出应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尊重朝鲜主权的主张等,这些都体现了A.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1、在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中断之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指出:“现在还不能保证什么时

候各方能够就共同文件达成一致,也不能保证在复会以后就能够达成一致,但是我相信,我们总会有一天能够达成一致。”这说明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中心

C.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的加速主要归咎于人类活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

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继续增多,在未来100年内,全球温度将升高1.4—5.8度。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②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

收到积极效果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一位老师上课时津津有味地介绍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位同

学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位同学回答:“是美丽的花!”而第三位同学的回答是:“我想我们要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以后,前两位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位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敢于超越自我 B.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C.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D.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

24、“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

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A.坚持发展的观点B.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