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猫》知识点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子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

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1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2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3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1)“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2)“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8、“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

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9、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

“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

18、《狼》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

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股

寐(mèi)

少时(shǎo)

积薪(xīn)

奔倚(yǐ)

顷刻(qǐng)

变诈(zhà)

三、(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有

(2)古今异义: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3)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2、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

3、狼不敢前

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

(名词作动词)

5、止增笑耳. 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6、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四、句子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五、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六、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

(结构)总结全文. 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能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