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永遇乐》理解性默写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10
杜甫《登高》理解性默写「有答案」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附【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登高》理解性默写整理:潘涛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①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②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③杜甫《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景色的名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④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联,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⑤杜甫《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①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
③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从大处落笔,描绘了登临高处见到的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情与手法:⑤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是实写也是虚写,极力渲染了浓重的悲秋情结。
⑦杜甫《登高》中,将写景和抒情自然串联、融为一体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哲理:⑧古诗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
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人常用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这两句诗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赤壁赋》中描写凄婉洞箫之声,使得潜藏的蛟龙也舞动,孤舟的寡妇也伤泣的七句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赤壁赋》中再现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的诗句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8、《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川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诗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绝,月亮盈亏却始终无所增减的哲理的语句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赤壁赋》中表现诗人最终彻底顿悟,寄情自然风月,以开阔的胸襟和旷达的精神,尽情享受自然声、色的诗句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诗经氓》中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的六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两句是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权在建都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是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三句是写宋文帝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是辛弃疾赞叹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子是表达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7、《永遇乐》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两句是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
8、《永遇乐》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句子是描写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的普通。
9、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
1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高一上册《登高》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理解背诵】(1)杜甫《登高》中“”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杜甫《登高》中“,”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杜甫在《登高》中“,”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在杜甫的《登高》中,“,”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6)《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7)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8)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1)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3)清人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上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两句为例证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4)在《登高》中,杜甫远眺秋景,面对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触景生情,不由发出“,”的感慨。
登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版(语文新高考)
《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境界壮阔,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登高》中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远望
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
5.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永遇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经典作品之一,理解性默写是对诗词掌握程度的有效检测方式。
以下是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性默写要点及相关解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几句词开篇气势恢宏,感慨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默写时,要注意“觅”字的写法,不要写成“见”;“榭”字的偏旁是“木”,不要写成“土”。
理解这几句,要想到词人通过对孙权这位英雄人物的追慕,表达了对往昔英雄辈出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如今英雄难觅的无奈。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提到了刘裕,他曾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战功赫赫。
“巷陌”的“陌”容易写错,“金戈铁马”这个成语要准确记忆。
这部分默写,要理解词人借刘裕的事迹,抒发自己渴望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封狼居胥”是一个典故,指霍去病远征匈奴,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这里要注意“仓皇”二字的写法,不可写成“仓惶”。
此句用刘义隆的失败教训,来警示当朝统治者不可盲目北伐,要做好充分准备。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四十三年过去,词人仍然记得当年扬州一带抗金的烽火。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行宫,如今百姓在这里祭祀,却已忘记了曾经的耻辱。
“犹记”“佛狸祠”“社鼓”等词要准确书写。
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虽年老但仍渴望为国立功。
“凭谁问”要理解其无奈悲愤的情绪,“廉颇”二字不可写错。
此句反映了词人虽壮志未酬,但仍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
在进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性默写时,要深入理解词的含义和词人的情感。
不仅要准确记忆字词,还要能把握整首词的脉络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