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遗产税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_1
- 格式:docx
- 大小:21.73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遗产税的研究提要:遗产税虽未在建国后的税收实践中征收过,但在我国税制体系设计中却占有一席之地,并被赋予了调节贫富差距的厚望。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设计遗产税制度等,提出了遗产税宜作为中央税并专门用于保障支出等观点。
在正视我国开征遗产税所面临困难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些独特的视角对遗产税的开征难点进行了。
自英国1694年开征遗产税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家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区都相继开征了遗产税。
遗产税在实现社会公平、鼓励个人勤劳致富和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征收过遗产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对遗产税税种给予保留,但同年规定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暂不开征。
1994年我国工商税制改革方案中的18个税种中又包括了遗产税。
由此可见,遗产税虽然在建国后的税收实践中没有开征过,但在我国税制体系设计中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并被赋予了调节贫富差距的厚望。
从上论证遗产税开征的现实意义,其征税制度,对于遗产税适时从构想走向实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设计来看,作为辅助税种的遗产税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税收调节的整体功能。
一般而言,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需要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的相互配合。
而现阶段,已经开征的税种仍存在诸多缺陷,遗产税则处于缺位状态,这种状况削弱了税收对于收入公平分配的调控功能。
首先,我国现阶段消费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有限。
我国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窄,只涉及11类消费品,大量的消费行为被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并且消费税对居民个人收入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支出环节,只有居民购买了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税收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否则,消费税就无法进行调节。
消费税征收范围窄以及在个人支出环节发挥作用的特点决定了该税种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作用的局限性。
遗产税制度几个基本点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遗产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国外有时称为“死亡税”。
征收遗产税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当前,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遗产税。
但是国际上关于遗产税征收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全面了解其具体差异,判断不同制度设计的利弊,对我国今后开征遗产税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一、遗产税征税模式比较当今世界各国遗产税的税制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1.总遗产税制。
总遗产税制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对其遗留的所有遗产总额课征遗产税。
其税赋大小一般不考虑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各继承人纳税能力的差异,并且纳税义务人是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
该税制的优点是税制简单、征税对象明确、征税成本低。
缺点是没考虑到各个继承人所得等具体情况,没有充分体现社会公正原则。
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就是采用这一税制模式。
2.分遗产税制。
分遗产税制是以各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及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亲疏,分别课以差别税率的遗产税制度。
该税制的优点是可促使继承人尽可能平均分配遗产,有利于维护公平。
但是缺点是亲疏关系和继承数额难以确定。
日本、法国、德国、波兰、保加利亚、韩国等国家采用这种税制模式。
3.混合遗产税制。
混合遗产税制模式常称为总分遗产税模式。
该模式就是将总遗产税制和分遗产税制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税收模式。
将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遗产总额先征一次总遗产税,然后实行遗产分配,最后对遗产继承人的遗产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再进行一次分遗产课税。
混合遗产税的课征对象为被继承人的总遗产和分配后分遗产。
总分遗产税制虽然具有前两种遗产税制的优点,但赋税过重,征收难度大,且过程复杂,弊端很多。
采用的国家有意大利、加拿大、菲律宾、伊朗等。
二、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模式比较各国遗产税税制体系中,遗产税和赠与税都会成对出现,但是,在二者配合方式上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无”赠与税模式。
作者: 蒋晓蕙
作者机构: 中南财大财金系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131-137页
主题词: 赠与税 总遗产税制 西方国家 开征遗产税 税制建设 社会财富分配 纳税人 财政收入 遗产继承 经济发展
摘要: <正> 遗产税、赠与税作为一个重要税种,在西方国家长期开征,并很受重视,对平均社会财富分配,筹集财政收入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已势在必行。
我们可以从西方固家遗产税、赠与税制度中,借鉴其一些有益的东西。
一、西方国家遗产税赠与税制概况(一)遗产税赠与税的沿革。
遗产税和赠与税,本是两个税种,因其关系非常密切,故多将两税。
英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的借鉴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按照其取得的各种收入向政府缴纳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制度在各个国家都有所差异,而英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税率结构、纳税义务、征收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相对较为简化。
英国个人所得税分为三个档次,即基本免税额档、基本税率档和高额税率档。
基本免税额档对纳税人的收入不征税,而基本税率档对超出基本免税额的部分征收20%的税率,高额税率档则对超出高额税率的部分征收40%的税率。
这种简化的税率结构减少了征税计算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
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则较为复杂,税率档次较多,征收税务局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和核算,给纳税人和税务局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简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提高征收效率。
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较为明确。
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主要体现在税收居留义务。
根据英国的税收法规定,居住在英国境内的个人应当就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向英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居住在英国境外的个人只需就其在英国境内取得的收入向英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种明确的纳税义务规定有利于确保纳税人尽到其纳税义务,同时也便于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征管。
而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界定相对较模糊,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这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明确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提高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
英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较为灵活。
英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自然人征税方式,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主体界定为自然人,并将征收的主体范围确定为居住在英国境内的个人。
这种征收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效率,也能够促进纳税人主动履行纳税义务。
与此英国还通过采取不同的征税方式,例如预扣税和税前扣除等,进一步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
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符晋铭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财富也在不断增加。
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日渐增大,大量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趋激烈。
本文在对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上各国现行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进行评析,分析对比其优势和不足,并对我国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出台的可行性和阻力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的出台及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遗产税;征收制度;税制模式;配套法制一、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1.美国遗产税征收制度分析同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征收遗产税之初也是几经波折,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税种。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06年提出制定永久遗产税制度。
这一法律制度的出台在经过近十年的激烈争论之后终于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风”得以通过。
后来又开征相关的赠予税和隔代遗产转让税。
但是关于遗产税征收法律制度的去留之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21世纪初,美国国会曾经两度表决通过废止遗产税的法案,规定在10年内逐步废除遗产税及其相关的赠予税、隔代遗产税,用20%的资本利得税取而代之,但两次都被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否决。
2.日本遗产税征收制度分析日本遗产税征收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对免征项目与数额的规定上。
其次表现在继承精算制度的推出。
日本可以说是亚洲法制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在政府法令中可以明确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这在遗产税征收也同样如此,遗产征收的每一个相关步骤都能够在法律条文中找到执行依据。
二、我国遗产税立法的可行性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在遗产税立法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这种可行性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还表现在相关法制体系的完备上。
1.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我国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英国遗产税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一)英国遗产税制概览遗产税是针对死亡所适用的一种税,它以死者的遗产及生前的赠与财产为课税对象。
之所以对死者的遗产征收遗产税,基本依据在于,当死者死亡的那一时刻,其财产发生了转移,转移财产的价值相当于其遗留财产的价值。
财产转移行为必然是受让人获得财产,而依据现代社会的法律理念,取得财产应当缴税。
(一)生前赠与的纳税遗产税的征收范围是应纳税转移财产总值。
所谓应纳税转移财产是指纳税主体不能被免税的转移财产的总值,既包括生前赠与的财产,包括死亡后的遗产。
所谓生前赠与的财产是指死者生前减少其财产价值的处分行为。
涉及遗产税的生前赠与的财产共有三种不同情况:1.免纳税的赠与,如发生在夫妻之间及向慈善事业或政党所作的赠与。
2,应纳税的赠与,如向信托机构或公司的赠与。
3.可能豁免纳税的赠与(PETs),如果赠与财产是发生在赠与人死亡日的七年之前,则该项增与可以豁免纳税。
(二)遗产税率英国遗产税的起征点最初为140000英镑,随后起征点不断调高,目前的起征点为255000英镑,适用税率为40%。
如果死亡发生在赠与财产后七年内,则该项赠与财产将被征收遗产税。
但是,根据赠与人死亡时间距赠与行为发生时间的不同,将适用不同的税率,这就是著名的递减原则(TaperingReliefs)。
其适用如下:死亡时间适用税率不超过赠与后三年100%赠与后第三年到第四年间80%赠与后第四年到第五年间60%赠与后第五年到第六年间40%赠与后第六年到第七年间20%(三)遗产税的减免1.自动减免(1)住所在英国境内的夫妻之间的财产转移事有无限制的税收免除;(2)涉及慈善事业、国家目标、社会公共利益及历史建筑维护的赠与,也享有免除纳税的权利。
这种权利同样适用于向政治党派的赠与。
(3)雇员信托的赠与;(4)死亡发生在服役期间或是因为在服役期间受伤而死亡时,死者的遗产可以免除纳税。
2.生前赠与的税收减免(1)每年度3000英镑的减免。
论西方遗产税制度及其借鉴论西方遗产税制度及其借鉴姚秀兰摘要:西方的遗产税制度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在分析西方3种课征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对我国遗产税立法中征管模式、纳税人、征税对象、起征点、税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遗产;遗户产税;税制;课征;调节遗产税是对则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则产课征的税。
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征了遗产税。
我国早在北洋政府时期也种经酝酿开征遗产。
1915年夏,当时的北京政府曾拟定了《遗产税条例草案》,后终因政局不稳、战争频繁而未能实施。
1940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开征遗产税。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条件不成熟,1950年6月政务院决定暂不开征遗产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部分人己先富起来,并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则富,因此,我国己具备开征遗产税的条件。
本文探讨西方遗产税制度的成因、发展及课征制度,并以此为借鉴,就我国开征遗产税提出若干建议。
一、西方遗产税制度的成因早在占罗马时期,由于战争急需军铜,奥占斯特斯大帝种令公民在遗嘱内须注明,至少应将遗产的5%上交国家。
公元6年,奥占斯特斯迫使罗马元老院通过遗产税法案,规定对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课征5%的遗产税,以作士兵养老费用和屯川基金。
在中世纪,教会法种规定,教徒要把遗产交给“最神圣的天主教会”,这是一种自觉的宗教义务。
这项规定盛行于欧洲,尤其是英伦三岛。
爱尔兰法规定,死去的人要把1/ 10的遗产划归教会。
这实际上是占罗马征收遗产税制度在教会法上的表现。
14世纪末,一些意大利自治城市因财政困难,先后开征了遗产税,采用比例课税,税率为2%一5%。
可见,早期遗产税是按比例课税,其开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则政收入,弥补财政支出(主要是军饷)的不足。
现代累进税率的遗产税制是进入资本卞义社会后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则富过分集中,缩小贫富差别。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急速发展,资本积累的规模扩大,社会则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乎中,贫富差距愈益悬.殊,埋下了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国外遗产税制与我国遗产税制的设计国外遗产税制与我国遗产税制的设计遗产税是针对财产所有人去世以后遗留下来的财产而征收的一种税,迄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遗产税。
世界大多数国家之所以普遍征收遗产税,是因为它可起到避免财富过度集中、抑制社会浪费、平衡纳税人心理等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开征遗产税的时间较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因而在税制结构、税率设计、征收依据、税种划分、扣除减免等方面,各国也有所不同。
(一)从税制结构来看,大致有三种类型: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总遗产税制是指只对死者的遗产总额征税,而不管遗产的继承情况和遗产将作何种方式分配,英国、美国遗产税制即属这一类。
分遗产税制是根据继承人与死者之间关系的亲疏,以及继承财产的多少,进行分别课征的税制,法国、德国等采用此种税制。
混合遗产税制是指先按总遗产税制办法征税,然后再根据继承人分得的遗产情况,如果分得的遗产超过一定限额,则按分遗产税制再征一道遗产税,采取混合遗产税制的国家有加拿大、意大利等。
从税制设计角度考虑,总遗产税制税率设计较为容易,税制简单;从征管角度考虑,总遗产税制税源可靠,管理简便易行,而分遗产税制因需考虑总体财产的具体分配,征管相对较难,且易增加偷逃的可能性;从组织收入角度考虑,如都采用同样的累进税率,总遗产税能提供更多的收入,因为它适用遗产总额而不是遗产分配额;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考虑,分遗产税制在减轻财富分配不公方面比总遗产税制有更多的作用,按继承财产规模累进征收的分遗产税,以“财产越分散,缴纳的税额越小”来鼓励财产在个人之间的分散。
混合遗产税制与前两者比较。
相对兼容了两者的优点,但征两道税,不仅在税率设计方面比较复杂,而且也有重复征税的嫌疑。
(二)从征税依据看,大致有三种标准:国籍标准、住所标准和财产所在地标准。
国籍标准是以财产所有者的国籍为依据;住所标准是以财产所有人的住所为依据;财产所在地标准是按财产的所在地划分税收征管权。
英国遗产税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英国遗产税制概览遗产税是针对死亡所适用的一种税,它以死者的遗产及生前的赠与财产为课税对象。
之所以对死者的遗产征收遗产税,基本依据在于,当死者死亡的那一时刻,其财产发生了转移,转移财产的价值相当于其遗留财产的价值。
财产转移行为必然是受让人获得财产,而依据现代的理念,取得财产应当缴税。
(一)生前赠与的纳税遗产税的征收范围是应纳税转移财产总值。
所谓应纳税转移财产是指纳税主体不能被免税的转移财产的总值,既包括生前赠与的财产,包括死亡后的遗产。
所谓生前赠与的财产是指死者生前减少其财产价值的处分行为。
涉及遗产税的生前赠与的财产共有三种不同情况:1.免纳税的赠与,如发生在夫妻之间及向慈善事业或政党所作的赠与。
2,应纳税的赠与,如向信托机构或公司的赠与。
3.可能豁免纳税的赠与(PETs),如果赠与财产是发生在赠与人死亡日的七年之前,则该项增与可以豁免纳税。
(二)遗产税率英国遗产税的起征点最初为140000英镑,随后起征点不断调高,目前的起征点为255000英镑,适用税率为40%。
如果死亡发生在赠与财产后七年内,则该项赠与财产将被征收遗产税。
但是,根据赠与人死亡时间距赠与行为发生时间的不同,将适用不同的税率,这就是著名的递减原则(Tapering Reliefs)。
其适用如下:死亡时间适用税率不超过赠与后三年100%赠与后第三年到第四年间80%赠与后第四年到第五年间60%赠与后第五年到第六年间40%赠与后第六年到第七年间20%(三)遗产税的减免1.自动减免(1)住所在英国境内的夫妻之间的财产转移事有无限制的免除;(2)涉及慈善事业、国家目标、社会利益及维护的赠与,也享有免除纳税的权利。
这种权利同样适用于向党派的赠与。
(3)雇员信托的赠与;(4)死亡发生在服役期间或是因为在服役期间受伤而死亡时,死者的遗产可以免除纳税。
2.生前赠与的税收减免(1)每年度3000英镑的减免。
一个纳税年度的税收减免最高额为3000英镑。
但是,一个纳税年度未适用的减免额度可以允许结转到下一个年度。
(2)小额的一次性赠与应全额免除。
但这项减免不能同其他减免合并使用。
(3)因正常收入的正常支出应当扣除在应纳税总额之外。
(4)为维系家庭所作的赠与免税。
为维系或支持配偶、前配偶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所作的赠与或为维持、、培养子女所作的赠与都免交遗产税。
(5)基于联姻考虑的增与免税。
向新郎或新娘的赠与将适当减税。
3.部分减免税的财产转移在一些场合下,因为遗产的一部分分配给属于免受益对象或慈善机构等,所以遗产转移时将部分免税。
4.商用财产的减免税。
这种场合的税收减免适用于特定的某些商用财产,并且这些财产必须依法拥有连续两年以上,及资产交易的行业将被排除在外。
5.财产农业财产的税收减免是用于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及将土地租给佃农耕种的农场主。
其余件是必须以农业为目的对该项财产经过七年的所有,或者已被他人以农业为目的占有七年。
农业财产包括农用土地、草场、林地、棉花地、农场建筑及农用房屋等所有用于农业目的的财产。
6,已税财产被继承人死亡之前五年所继承的已缴纳遗产税的财严,也应减免缴纳遗产税。
具体适用如下:(1)如果在一年之内死亡,则100%的激税;(2)如果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死亡,则缴纳80%的税;(3)如果在两年到三年之间死亡,则缴纳60%的税。
(四)遗产评估遗产评估的基本原则是遗产的价值按被继承人死亡时其财产的公开价格评估。
有些财产,如或房产账户及的股票是较容易估价的,而有些财产,如土地可能就较难估价。
1.特殊财产的估价的原则:(1)银行账户及房地产账户,应纳遗产税财产价值以被继承人死亡之日的账户余额计算。
(2)已发行股票,以被继承人死亡当日交易的记录计算评估。
(3)未发行股票,比较复杂,应注重公司有关信息的记载,基本还是以公开价格为准。
(4)土地。
一般的方法是获取整块土地的财产估价,然后除以份额,但是应允许10-15%的折扣范围。
(5)被继承人的债权,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拥有债权,则也应计入遗产评估范围之内。
2.及费用被继承人死亡时所负的债务将在应纳遗产总额中被扣除。
这还包括被继承人生前所应交纳的一些费用。
3.相关财产关联财产规则同样也修正了评估的基本原则。
这项规则适用于夫妻共同财产税财产的价值远大于该项财产被分割之后价值的情形。
配偶一方的财产必须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能单独的来评估。
(五)遗产税的纳税义务人1,生前赠与财产的申报生前赠与如果属于被豁免纳税的项目,或者在可能被豁免纳税的场合下,生前赠与财产的总值在任何一个纳税年度内少於10000英镑或最近七年内少于40000英镑,则通常情况下无须向CTO申报。
但事实上,一般还是建议赠与人递交有关的申报文件。
一般来说,应税转移财产应当在被继承人死亡当日的十二个月内向CTO申报。
这包括因赠与人在赠与财产后七年内死亡所导致的应税赠与财产,无论是否实际需要缴纳遗产税。
2.遗产代理人的申报遗产代理人必须履行遗产税申报义务,说明死者的所有财产及其估价,其中须包括发生在死亡之前七年内的不能豁免的赠与财产。
如果一些财产的精确估价难以明确,则应当提交一份临时申报书,随后在适当时候可以修订。
3.遗产税的支付遗产税由遗产代理人在遗嘱认证或遗产证明书时缴纳。
因此,遗嘱认证或遗嘱管理证明书只有在遗嘱代理人纳税后才会批准,除非被准许分期缴纳遗产税。
遗嘱代理人的义务涉及确定遗产税在继承人(或受赠人)之间如何分担,是遗嘱继承还是无遗嘱继承。
在遗嘱继承的情形下,为了决定遗产税如何负担,应当首先参照遗嘱。
遗嘱未曾涉及到财产或者死者死亡时未立遗嘱,遗产税应同其他遗嘱财产税负一样缴纳。
英国遗产税制对我国的借鉴目前我国尚没有遗产税制度,但有关立法动议已提上议事日程。
在立法过程中,向各国的借鉴是难免的,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这方面,英国立法已经相当成熟与完备,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一)遗产税税制模式世界各国的遗产税制由三种模式: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总遗产税制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对其遗留的所有的遗产总额课征遗产税,其税负大小一般不考虑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各继承人纳税能力的基异,纳税义务人是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英国即采用此种税制模式。
相较于其他税制,总遗产税制的优点是:仅对遗产总额一次征收,税务机关可控制税源,减少了继承人为少交税款、减轻税负而偷税漏税的机会;税制简单,环节少,便于税务机关的高效征管,降低了征收。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采用总遗产税制为宜,其理由是:1总遗产税制有利于防止税款流失。
总遗产税采取先征税,后分割遗产的制度,即在继承人分割遗产前先行征税。
这就可以防止分遗产税制下继承人虚假分配遗产而造成的税款流失,从而保障国家收入。
2.总遗产税制有利于节约税收成本。
一般来说,遗产税的税收成本较大。
因此,在设计遗产税制模式时应特别重视节约税收成本。
总遗产税制对全部遗产一次征税,与分遗产税制对继承人分别征税和混合遗产税制两次征税相比,总遗产税制的税收成本低于后者是不言而喻的。
3.总遗产税制简便易行。
我国遗产税制初创时,社会公众乃至于税收征管人员均不甚熟悉,加之我国公民税收意识淡薄,故遗产税制宜简不宜繁,以减少征收阻力。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我国以采取总遗产税制的立法模式为好。
(二)遗产税的立法体例遗产税是易于规避的税种,财产所有人往往采用生前将财产赠与他人的办法来逃避其继承人应交纳的遗产税。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对财产所有人的生前赠与行为进行限制。
在限制方法上,有的国家将被继承人生前一定时期内赠与的财产并入遗产中一并征收遗产税。
还有一些国家则同时开征赠与税与遗产税,将赠与税作为遗产税的辅助税。
英国采取的是第一种模式,即将生前赠与的财产并入遗产一并征收遗产税。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简化操作,便于管理。
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来看,英国模式值得借鉴。
单独设置赠与税,对防止纳税人以赠与的方式避税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较完善的个人收入申报和财产登记制度,也无其他有关赠与的法律规定,税务部门难以掌握公民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财产赠与状况,实际上难以做到对赠与征税。
因此,目前只适合开征遗产税,而不宜单独设置赠与税。
为了防止因转移财产造成偷逃遗产税的目的,可以在遗产税法中借鉴英国的做法,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前7年内的赠与并入遗产税额计算征收。
(三)我国遗产税制基本构成要素的设计1.纳税人英国遗产税法中规定,遗产管理人及遗嘱执行人是遗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其他各国也有大致相同的规定。
因此我国遗产税制可以参照国外立法经验,规定遗嘱执行人为纳税义务人;在没有遗嘱执行人时,法定继承人及受遗赠人为纳税义务人。
这同我国现行的规定是吻合的,《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另外,根据实践,只有在没有遗嘱执行人的情形下才能由法定继承人执行遗嘱。
2.征税对象遗产税属于财产税,其征税对象是遗产,还应当包括被继承人生前赠与的财产。
我国遗产税制应当借鉴英国遗产税制中的评估制度,对所有应纳税财产由税务机关指定的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3.征收范围遗产税的征收范围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所有财产及权利,但以下内容应予扣除:被继承人死亡前应缴纳而未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及罚款。
被继承人死亡前来偿还的县有确实证明的债务。
被继承人死亡前几年所继承的已缴纳遗产税的财产。
被继承人配偶的基本生活费用。
被继承人配偶及子女原有的经办理登记或确有证明的财产。
被继承人的丧葬费用。
遗产的管理费用。
4.减免税的情形英国遗产税制度对减免税的情形作了详细的规定,值得我国借鉴。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作如下规定。
(1)捐赠给各级政府及教育、卫生、、科研、公益、福利、宗教、慈善机构的财产。
(2)配偶间的赠与。
(3)继承人已向主管税务机关声明登记的有关文化、历史、的图书物品。
但继承人将此项图书、物品转让时,仍须申报缴纳遗产税。
(4)被继承人自己创作的著作权、发明专利权及品。
(5)未超过一定额度的被继承人日常生活必须的器具及用具。
(6)未超过一定额度的被继承人职业上的工具。
5.征收管理遗产税按次计征,于被继承人死亡时一次征收。
被继承人死亡并有财产的,纳税义务人——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应于被继承人死亡之日起一定期限(一般为3-6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同时可借鉴英国的规定,将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作为确认遗嘱执行人合法地位及遗产分割合法的前提。
遗产税来缴清前,也不得办理财产转移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