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5篇)【真题回放】

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点拨】

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一道倡导关注生活之念,树立“大语文学习”之意,激发热爱语文之情的好题。写好这道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抓住题眼,审题求准。“也是一堂语文课”明白晓畅,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搜寻生活记忆,捕捉生活感悟,对考生来说,可谓人人不陌生,个个有话写。但如疏于对文题的理解,就有可能跑题。题目借助“也”“语文课”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课”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课”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课就是指学校每天安排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这里所说的“语文课”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一般就属于跑题作文。题目中的“也”正强调了这一点,表示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皆可入文。

第二,精心选材,立意求深。就这道题来说,能写的材料是信手拈来,但要使文章出彩,就必须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可以从正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拒绝平庸,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师生“同行万里路”,走上街头找广告,踏遍石城思语言;师生同读万卷书,读孔孟老庄,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师生同建QQ语文群,聊的是语文,聊的是师生情等。也可从反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讥刺时弊,含而不露地批判“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浮华作秀之风。譬如课堂上音乐悦耳动听,画面精彩纷呈,学生能歌善舞,然而“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不见了;学生买教参,抄答案,密密麻麻,然而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不见了等。总之,创新,使语文鲜活在生活里;创新,使师生融化在课堂中。

第三,巧妙布局,形式求新。把写作重点放在“也”上,写清楚“也是一堂语文课”是怎样的一堂语文课。从结构布局安排来看,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给我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它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然后再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并抓住有特色的地方精雕细刻。也可以采用并举分承的结构方式:先总说“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然后分说其特点,最后总结,谈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多彩,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文体形式上来看,可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如果你擅长叙事,那就可以娓娓地讲述“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经过;如果你擅长散文,那就用优美的文笔畅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的体会;如果你擅长议论,那就可以讥刺时弊,反思“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索然寡味,重塑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想象力丰富,那就大胆勾画你理想中“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框架;如果你写作功底较扎实,也可以用分镜头式、列小标题、日记体或书信体来构思此文。

佳作一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诗,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是想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想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也是一趟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趟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佳作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题记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写的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的却不生的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呵!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构思新颖独特,立意高远非凡。文章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以小见大中感悟了“语文即生活”的道理。运用题记别具匠心,题文和谐,十分贴切,篇末点题,浑然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没有华丽词句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考生用朴素的文字,淡淡地叙写着自己对语文的独特感受,却让我们的心深深地被打动,这是文章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