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SECRETARY’S COMPANION名利得失问题,是一个人毕生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也是加强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的现实课题。
看一个人政治上是不是成熟老练,是不是真正党性强、修养好、觉悟高,怎样对待和处理名利得失,就是重要的试金石。
因此,机关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自觉经受各种考验,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谈到名利,有一个故事让人回味。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镇江,特登金山游览,问一老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中风帆片片,碧天无际,烟波浩渺,你知道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帆?”那老和尚一定神,悠悠地答道:“陛下,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
”乾隆有点讶异,便问道:“怎么只有两张帆?”那个和尚答道:“一张帆为名,一张帆为利。
”乾隆答曰:“好一个为名为利!”封建时代出家的和尚视江面上川流不息的风帆皆“为名为利”而奔波,足见名利对人影响之深。
新时期的机关干部,如何对待名利问题,肯定与封建时代的和尚满眼皆“为名”“为利”的名利观有天壤之别,应当重事业、淡名利,名利面前不伸手、不强求,不为名利所累,甘为事业奋斗。
一位领导同志在党课上强调,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职务、地位、荣誉,要“站在泰山顶上看世界”,应做到“可求不追求,可想不妄想”。
这非常形象、非常深刻,也很现实。
其实,如何对待名利问题,是一个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话题,是每个人一生中时时处处都要回答好的课题。
解决不好就会走入只为名利的误区,满眼都是名利,干啥都为名利,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是看重名利还是看重责任,是利欲熏心还是事业为重,这是两种不同的名利态度。
在名利面前争、抢、捞、要,这是觉悟低的表现,是缺乏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表现,是没有崇高革命气节的表现。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不追求干正事、走正道,而是一味地追求挣大钱、当大官、出大名,有的甚至在这方面机关算尽、不择手段,这些人虽然一时“发达”和“成功”,但对于生命价值来讲,不过是金钱、物质的堆砌,其人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1、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
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个人的权力观是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你能指望他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吗?肯定不能。
同样,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是错误的,他的权力观也决不会是正确的。
可见,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如原市乡镇企业局地方工业总公司经理马振君,为了给自己搞一套好家具,利用公司买办公设备的机会,伙同他人用6万元公款给自己买了一套高级家具,并以建筑材料的名义在公司报销;为了给女儿买汽车,以修路费的名义把钱打入下属煤矿,然后再提出现金来;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将十二万元煤款据为己有,还利用职权迫使别人出具发票,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实际上经不起检查,案发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还有原石景山区房地局局长尚贵,把460万元公款借给老同学经商,当班子里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尚贵1 / 13说:“我是局长,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单位的钱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
”最后造成了200万元的损失,尚贵也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什么才是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呢?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
干部必须淡泊权力欲,不迷恋权力,不膨胀权力,对上不越权,对下不拢权,同级不争权,私事不用权,坚持按原则办事,按规定办事,不拉关系,不徇私情,力求办实事、讲实效,用突出的业绩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拥戴;要清清白白做人,公公道道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在选人用人中,平等相待,惟才是举;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到全面地了解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自觉保持公道正派的政治品质。
干部要树立钱财如粪土,正派值千金的思想,绝不可因为小利而损害大义;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为钱所移,不为财所动,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牢记两个务必,安于清贫,甘于奉献,不贪不占,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立起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干部要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不能高高在上;要甘于奉献,为组织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甚至一切;要甘当人梯,时刻以他人的成长和进步为荣,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要甘当无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名位得失,淡泊名位,宁静致远。
干部要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困、不为位所屈。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在欲望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地观察事物;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做到心中有数,举止有度;要与享乐主义作彻底决裂,绝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趁之机,始终保持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
【组工指要】涵养“五气”提升党性修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作为领导干部,要注重涵养“五气”,提升党性修养,以领导魅力立威信、聚民心、兴事业。
一、广闻博学蓄才气,以卓越的才华提升党性修养。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领导干部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敏于实践,广闻博学,知识渊博,才能令人信服、赢得尊敬。
一要勤于学习。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知识脱贫、脱俗、脱愚的重要途径,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阶梯,积极主动地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代科技,做到政治上清醒、业务上娴熟、知识上广博。
二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要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的好习惯,勤思、慎思、善思,对所学的知识知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汲取精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此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敏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领导干部只干不学,容易形成经验主义;只学不用,又会变成纸上谈兵。
因此,要坚持学用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要紧紧围绕本职工作,把所学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工作的本领。
二、修身立德聚人气,以高尚的人格提升党性修养。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为人之要,在于修德。
”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深怀爱民之心,践行为民之举,自觉立德、带头守德、示范行德。
一要平等待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只有职责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万事民为先”的理念,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民意、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始终做到权大不忘责任大,位尊不失公仆心。
二要诚信对人。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在喜迎和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作为*******公司一名中青年后备干部,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2011年行业春季第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培训。
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奔赴红色摇篮井冈山进行党性教育、聚焦当代世界与能力训练和行业重大现实问题专题研讨,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武装,拓宽了知识眼界,总结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能力素质。
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和着力践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不负组织的殷殷期许和职工群众深情重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中青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是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在思想意识层面的综合反映。
世界观是一个人关于客观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决定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权力观是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权力,包括对权力来源和基础、权力性质和归宿的根本认识和态度;事业观是一个人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
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三者间彼此联系、融为一体。
其中,世界观标举人生指南,权力观揭示权力本质,事业观蕴含工作取向,三者共同决定人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的价值判断。
强调各级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是在新起点新征程中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新导向和新嘱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先进和优秀的重要体现。
先进和优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更是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应有追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持共产党人的时代追求,必须始终保持先进和优秀,自觉地、身体力行地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使命,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利益观党委书记罗贵杰同志们:根据自治区工信委“关于开展“清廉务实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今天廉政党课主要谈谈党员干部的利益观问题。
一、党员干部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我们的党员干部究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样的利益观才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正确的利益观?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利益观说起。
如果要给利益观下个定义的话,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
通俗地说,利益其实就是好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利益观是受世界观支配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可见,利益观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利益观的核心就是个人利益至上,就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一套。
这种利益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至今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远的不说,就是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里,被资产阶级利益观困扰者也大有人在。
以谋取私利为目标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错误观念,正是这种利益观的真实写照!随着我们党执政时间的不断延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我们干部队伍成分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同志能够在正确的利益观指导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努力工作。
但也应当看到,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与诱惑,利益观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内心世界的颓废与堕落,直接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凭借手中的权力,非法谋取个人、家庭和小团体的利益,甚至为了钱、权、色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贪图享乐、奢侈挥霍,把吃喝玩乐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视艰苦奋斗为“冒傻气”,整天沉湎于觥斛交错、纸醉金迷之中;三是突出自己、好大喜功,把个人出名获利当作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甚至为了个人名利而不惜劳民伤财;四是心术不正、勾心斗角,把旧时的官场作风带进现实生活,终日里谋人不谋事,干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却把心思用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求升官晋爵;五是见风使舵、庸俗市侩,对上级阿谀奉承,对同事拉拉扯扯,对朋友居心叵测,对群众漠不关心,凡事以对个人是否有利为准则;六是盲目攀比、怨天尤人,收入同多的比、待遇同高的比、条件同好的比,总觉得自己吃亏。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名、利、位、权”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锤炼“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政治定力,杜绝权力、金钱、名誉、美色和物资利益的诱惑。
一句话就是要正确对待“名、利、位、权”,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当好人民的公仆。
“公生明,廉生威”“正以处心,廉以律己”“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古训,道出了古代贤达仕官对廉洁自律的尊崇遵循。
古人能这样,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
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个人名利、荣誉、进退置之度外,用平和、淡泊、知足和敬畏心态对待“名、利、位、权”,鞠躬尽瘁做人、做官、做事;用宽容、珍惜、感恩和进取心态对事业、对同事、对自己。
遇困难不灰心丧气、遇挫折不意志消沉,成功时不骄傲自满、胜利时不忘保持谦卑;面对奋斗目标能不分心不走神,身处混杂缭乱环境不为七情六欲所惑、不为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誉所累,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内心的执着和坚定,恪守内心的从容和淡定,以锤炼高尚人格铸造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赤诚热爱、对事业执着负责的政治定力。
腐败现象是一种腐朽颓废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体现落后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根本对立。
腐败问题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阻碍生产力发展。
当前,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把群众利益记在心头,把为改善民生让群众幸福作为自己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陈毅元帅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手莫伸》:“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
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
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但他也指出“若无人民岂能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经验告诉我们,“终身之名节,千秋之芳秽,只系于一念之消长,一息之依违。
因此,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需求观和比较观,要认认真真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
浅议树立消防部队先进典型的要求与方法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9-05-31 | 文章来源:浙江总队台州支队 | 作者:黄凯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更好地履行公安消防部队职责使命,根据浙江省消防总队党委《关于在全省消防部队开展“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基层各单位要把主题教育活动同深入开展“三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着力培养、强力推出各个层面的单位和个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用先进典型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
各支队也都把培育先进典型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要考评内容之一,在部队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
先进典型工作是我党开展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也是公安消防部队的政治优势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近些年来,消防部队根据所担负任务的特殊性,突出抓好反映消防工作特色、贴近消防执勤特点、体现消防时代特征的典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本文就当前消防部队在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工作中应遵循的要求与方法进行分析,以探求如何进一步做好先进典型工作。
一、消防部队宣传先进典型的积极作用培养、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推广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是推动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举措。
2006年,浙江省消防总队党委专门下发了《全省消防部队加强和改进典型培养宣传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浙江省公安消防部队先后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如富阳“8•26”英雄群体、“甬城卫士”宁波消防支队、浙江省公安系统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衢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等先进集体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涌现出了如公安战线一级英模、“雷锋式民警”、全国劳模邵裕桥;被评为2006年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的程本;一等功臣、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陈刚勇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三比三不比”的现实意义“三比三不比”的现实意义在人民眼中,两袖清风方为好干部;一身正气才算真英雄。
好干部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好群众路线教育精神,做到“三比三不比”,以身作则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
焦裕禄曾任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忍着病痛带领兰考人民战胜风沙;沈浩曾任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无私奉献带领小岗村村民发展经济。
他们的职位有高低,但他们的贡献不分大小。
无论是焦裕禄还是沈浩,他们都是人民的好干部。
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人生观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群众是否受益。
所以,好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为人民做贡献的思想作为一切行动“指南针”。
比民心所向不比利害得失。
领导干部必须确立正确的名利观。
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好坏,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当前,一些领导为捞取“政绩”不惜大做“面子工程”,浪费了人力财力,却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令百姓叫苦不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之中见真情。
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观念,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才能赢得群众的大力拥护,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比精神境界不比物质享受。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要有“正气、锐气、清气”,祛除“浮气、暮气、俗气”。
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道德作风建设,才能坚定意志、抵御诱惑。
以清廉的作风,干出一番事业,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三比三不比”,才能使群众始终拥护在我党周围,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三严三实三严三实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与道德风范。
三严三实既是各级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思想基础,也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准则,表达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
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领做到三个带头、四个更加。
带头树立新风,时时以三严三实要求自己。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与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树立正确的导向与示范。
要自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清正廉洁、守住底线,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磨炼自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为部属做表率,为党委树公信,以坚强党性保证优良作风,用优良作风凝聚民心民气,真正为群众树立正确向导与道德示范。
带头净化灵魂,事事以三严三实衡量自己。
党员干部要以日日弹尘,天天洗脸的精神,拿起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武器,常思严之益,常虑纵之害,参照《党章》及四风要求深查细照,检讨思想行为;以反面典型警醒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经得住考验、扛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确保警钟长鸣、发条紧拧。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与浩然正气。
带头强化使命,处处以三严三实鞭策自己。
党员干部要始终思责思廉思进,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常怀为党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谋为政之事,将三严三实的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干事创业中强化勤奋敬业的工作导向,树立建功立业的工作态度,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更加注重坚定信仰。
主义信仰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党的凝聚力、制造力、战斗力与感召力的源泉。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之因此出现腐败等问题,其重要根源就在于主义泯灭、信仰迷失。
信仰迷失,必定带来使命意识的淡化与使命担当的丧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务必坚定信仰,增强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信仰坚定、矢志不渝。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作者:张启元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8年第06期
观点提示:
●领导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是一个党员党性原则的反映,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折射。
●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毛泽东主席批评一些领导干部追求个人名利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地位观,把握好大与小、公与私、正与邪、己与人的关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在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价值,努力做党和人民信任的领导干部。
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论述是针对当时一些领导干部对名利的不正确态度作出的严厉批评,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正确的名利观、地位观。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深受触动、深受教育、深受警醒,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领导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是一个党员党性原则的反映,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折射。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始终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做一切工作、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毛泽东主席1945年4月24日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增强信仰力量和道德力量,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群众,做到坚定清醒有为、为民务实清廉。
心底无私天地宽,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尤其要崇尚廉洁、遏制贪欲,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并将其作为修身立业之本,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永葆共产党人浩然正气。
领导干部有责任、敢担当、奋发有为,正确对待名与利,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主席看到著名将领许光达的“请求降衔”恳辞信,感慨道:“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
此!”1957年春,毛泽东主席在山东省级机关党员干部会上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争利,
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显然,个别领导干部不敢负责、没有担当,在困难面前“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自身缺少内在动力,得失之心太重,多思转多私。
这样的领导干部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
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到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领导干部追名逐利,为名利所累、为物欲所惑,往往是腐败堕落、违法乱纪的前兆。
1957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严厉批评道:“现在有些干部争名夺利、唯利是图。
在评级过程中,有那样的人,升了一级不够,甚至升了两级还躲在床上哭鼻子,大概要升三级才起床。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喜欢计较个人名利的危险倾向,这是很不好的。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名利问题,甚至到了心态失衡的地步,于是腐化堕落,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淡泊名利,遵规守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慎权、慎独、慎微,守住底线。
———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树立正确名利观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
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不论面对多么残酷的白色恐怖、多么复杂的政治局势,都能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努力奋斗。
更有无数先烈赴汤蹈火壮烈牺牲,不要说什么功名,有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面对物质利益的种种诱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个别人的思想道德防线不堪一击,究其根本原因是其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执着追求,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迷惑所扰。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固本培元,铸魂补钙,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的名利观和地位观。
领导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名利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价值观又决定着人生奋斗的理想和方向。
在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觉接受重大利益考验,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组织。
特别是面对重大利益格局调整,要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做到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要经常自省,保持理智,常怀律己之心,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绝对不能被名利之心所操纵。
毋庸讳言,必要的个人利益是领导干部维持生存、为党工作的基本前提。
需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享有的个人利益絕不是可以无限获取的,而是必须严格控制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之内。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事情,领导干部都要做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党和人民利益。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这样才能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无愧于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