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年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精准提升3“4循环+1读者”解答小说作用类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412.50 KB
- 文档页数:8
精准训练一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练前提示回答小说情节题的前提是做好情节的梳理概括。
这项工作包括三个要点:①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高沧海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玉米糊糊粥。
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
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
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
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睦,又占三分。
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高声说,谈婚论嫁,皆大欢喜。
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怎样的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步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脸灰。
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我爹说,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
回头遇上肖大家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弱项提优卷10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提点判定『提优利器』诗歌阅读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句子的能力,一般是考查整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时也考查重要诗句赏析。
试题综合性较强,融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赏析于一体,稍不留意,就会判断错误。
诗歌表达具有强烈的简洁性和跳跃性,阅读时需要采用“提点法”准确解读丰富的诗歌内容,即读后要明确五点:什么样的人(诗人)在什么境况下(处境)怎么写的(艺术手法)什么(事情或事物),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思想(感情)。
2018年、2019年高考这一题均以“四选一”的形式出现,与“五选二”比较,考生思考判断的内容略有减少,但“提点判定”的要求更为突出。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呈现提点判定过程)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B项,“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一条线,一片白水波光闪烁。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之情;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
基础组合练1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
黄山不仅是____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令人_____。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
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两万多篇(首)。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______。
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
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______的变化。
“大开放”“大交通”,日益繁忙的高铁、国际航班,把黄山与世界联结起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钟灵毓秀目不暇接另起炉灶日新月异B.钟灵毓秀目不交睫独树一帜泾渭分明C.秀色可餐目不暇接独树一帜日新月异D.秀色可餐目不交睫另起炉灶泾渭分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专题三 合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真题多维详目表考题 观察内容 涉分题型年份卷别题号选篇考点12〔1〕 5 分考点 3五选二12 6?一 考简分中 思维课〔2〕 分代通 点答析 发标 12 儒 3题综中展全 6 合与国 〔3〕 分顾炎 考简Ⅲ武?点答分 提4题析 升、综 文 合 化传 承 与理解12〔4〕 8 分 考点 9 简答题12〔1〕5 分考点 3五选二2016 12〔2〕 6 分?吴文俊的考点 3简答题 课标全国数学世界?Ⅱ 12〔3〕 6 分 考点 4简答题12〔4〕 8 分 考点 9 简答题12〔1〕5 分考点 3五选二12 6 ?寻 考简分中 思找属维课〔2〕 分点答析于 中 发标3题综12 6自 展全 合国 〔3〕 分己考简 与 Ⅰ的 点答鉴 提 句 6题赏 升、子?评 文价化传 承与理解12〔4〕 8 分 考点 11 简答题 12〔1〕 5 分考点 3五选二 12 6 ?将 课 〔2〕 分 军赋标 126采全薇?国 〔3〕 分 Ⅱ201512 8 分考点 9 简答题〔4〕 5 分 考点 3、6五选二12〔1〕126?朱课 〔2〕分东润标126自全国 〔3〕 分 传? Ⅰ12〔4〕 8 分考点 6、11简答题总计考点 1考点 2考点 3 考点 4考点 5考点 6考点 7涵养要求 观察能力难度〔高考方 向〕解析综合易研究 难解析综合中解析综合 中 思想睁开与提升、文化传承解析综合中 与理解 研究难解析综合 易研究 难 解析综合中考简 解析中 思想睁开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点答 综合 4题中 理解探考 简 究点 答 1 题 1研究难解析综合、鉴赏讨论中考简 解析中 思想睁开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点答 综合 4题中 理解鉴赏考简 讨论点 答 5 题研究难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0 考点 11平均5.4分6分6分6.3分8分分值7.3分占比4.0%4.0%4.0%4.0%5.0%5.0%考频4题/1题/3题/3题/3题8题/5卷/5卷5卷5卷5卷5卷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见解的含义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3精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点4解析语言特色,掌握文章结构,概括中情义思考点5解析文本的文体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点6讨论文本的主要见解和根本倾向考点7讨论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考点8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虑和判断考点9从不同样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反响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点10商议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妄图考点11研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命题规律与趋势01观察内容1.传主多为中外当今世或历史上拥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颇具学术声誉的学者、成就优异的科学家、优异的军事家等。
精准训练二积累加语境,答好文化常识题练前提示高考考查文化常识题,其“常识”主要来自教材古诗文,少部分来自课外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广勒习兵..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改)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
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限。
C.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D.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
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答案 D解析《出塞》是边塞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
唐乾符初,登进士及第,时丞相裴坦兼判盐铁,解褐..署巡官。
未几,以畿尉直馆..。
丁家艰...,以孝闻。
丁母忧,退居东畿,哀毁过礼。
天佑四年,天子以土运将革,天命有归,四月,命文蔚与杨涉等总率百僚,奉禅位..诏至大梁。
太祖(朱温)受命,文蔚等不易其位。
(节选自《梁书·张文蔚传》)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张文蔚初入仕途担任官职。
B.直馆,晋、唐以来奉职国家文史等馆的官名,文中指史官。
C.丁家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文中指张文蔚遭遇父亲的丧事。
D.禅位,禅让帝位。
专题一小说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材料选取,近三年来,主要以小说为主。
选文多是在1 200字左右的文本。
选文的字数有所减少,减少了阅读量。
2.命题规律,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多个层次。
3.考点设置,覆盖面相对比较全面,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品味语言、概括主题、表现手法、探究意蕴等多有涉及。
4.江苏卷整体向全国卷靠拢,对于文学类文本小说的考查形式,趋向于全国卷小说的考题形式,加强对小说客观题的训练,2019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选取小说体裁,在2020年高考备考中应加大备考力度。
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
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
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
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
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解题必备】1、Na 2O 2结构和强氧化性(1)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O 0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表现为还原性Na 2O 2-1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为氧化性O -2Na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为氧化性。
(2)强氧化性的具体表现Na 2O 2—⎩⎪⎨⎪⎧ —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与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与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与二氧化硫:Na 2O 2+SO 2===Na 2SO 4—与氢硫酸:溶液变黄色浑浊—与FeCl 2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3)常考点①Na 2O 2的电子式为 Na +,O 2-2是个原子团,是一个整体。
②Na 2O 2与H 2O 、CO 2的反应都是Na 2O 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H 2O 、CO 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2、Na 2O 2与CO 2和H 2O 反应的五大关系(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 2或H 2O 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 2O 2时,CO 2或H 2O 与放出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若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 2O 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都不容易直接发生)。
(4)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 e-。
如:(5)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姓名,年级:时间:精准训练三分析物象作用练前提示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固然重要,但物象同样不可忽视。
高考主要从物象的寓意与作用这两个角度来考查物象,因此,备考复习时也要紧扣这两个角度。
分析物象寓意既要扣住物象自身特点,更要抓住它在文中的象征义或指代义,挖掘作者在背后寄托的情感意。
分析物象作用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衬托人物形象,三是丰富环境描写,四是强化主题表达。
尤其是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表面上是分析物象作用,实际上是把物象特征与人物形象特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分析.这一特点必须要好好体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如愿茹志鹃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
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
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二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
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
快到月终领薪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疯般冲出工厂,向家里奔去……第二天,她被开除了,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扣除了.何大妈呆呆地坐在床上,忽然看见天已大亮,这才惊动起来.“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
”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妈,你礼拜天还有事啊?”阿永在里间问。
“嗯!”何大妈应了一声,还是忙自己的。
阿永知道母亲的脾气;不过他总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
所以母亲出去工作,他有些不以为然。
现在他看母亲星期天还要出去忙,暗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叫了一声“妈”。
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说道:“你是不是不高兴我出去工作?”“不,我是说,你星期天还起这么早,不多休息一会儿。
”儿子一听娘的口气,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
“忙啊!你别看我们生产组小。
领原料,送产品,检查质量,开会,哪样不要花工夫?你当只有你们大工厂才会忙呀!"“哪里,厂越小倒是越忙,特别是小组长,更加要操心。
专题能力训练一识记汉字字音,正确书写汉字1.(2020温州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苻坚的人生剽.(piāo)悍而无奈,他前期安邦定国,文治武攻,彪炳一时,最后却在淝水之战中遭遇人生最大败绩,身死国灭,只令后人空嗟.(jiē)叹。
B.科教片《美丽星球》为我们捕捉到地球的许多瞬间,从清晨形如金色弹.(dàn)丸的美丽星球,到夜晚人世间的斑斓.(lán)灯火,无不美得慑人心魄。
C.下雨的日子,平时紧张忙碌得快要绷.(bēng)断的那一根根弦,这会儿全放松下来,心绪便开始信马由缰地恣.(zì)意驰骋。
D.在阅读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时,切勿把大师的思想奉为圭皋.(niè),不知不觉画地为牢,让自己变成面目可憎.(zèng)的教条主义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ɡ)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ìnɡ)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à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ú)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缥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赎。
C.脚夫们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诌着乡间小调,叽叽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嗑.(kè)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惴摩着个中的意思。
D.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沓.(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房外传来盥漱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坚涩,典雅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wěn)”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4循环+1读者”解答小说作用类题目(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
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
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
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
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
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
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
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
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
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
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
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
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
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
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
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
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年5月(有删改)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我来答题][阅卷现场]考生答案①小说通过多次描写到梨花屯去的风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②小说中的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田、泥土等意象,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流露出的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误区诊断得分:3分此考生的答案要点①只是滥用环境描写作用的术语,没有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渲染了什么气氛,又怎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此处扣掉1分。
另外,本文写景的目的还为了写人,而抽样没有从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导致要点不全,扣掉2分。
“4循环+1读者”模式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形象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4循环+1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情节)上的作用和内容(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上的作用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4循环+1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满分示范]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题干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功能,本题属于“分析环境作用类”题。
解答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明角度找对应内容对人物的作用“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等等,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两人的心理变化,先前两人心有隔阂,现在已经涣然冰释。
对读者的作用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田、泥土……这些意象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诗情画意,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洋溢的清新的田园风格和流露出的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结构对情节的作用从“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到“水欢快地流淌着……”,再到“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这些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即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缝山针非鱼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
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
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
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
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
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
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
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
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
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
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
主任说早也想开发,但村里没钱,投资不起。
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
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
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
没钱,招外地的人来投资,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几十块钱。
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
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
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
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
高小根乐得直搓手,不停地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
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
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
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
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
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
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
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一起去。
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