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偏方(阅)
- 格式:pdf
- 大小:352.54 KB
- 文档页数:7
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经方案例
展开全文
朱某,女,21岁,信阳人,在校学生。
主诉在4年前发现左右耳垂下方至颈部有扁平丘疹,轻度瘙痒,当时未引起重视。
半年后丘疹演变为苔藓样病变,经当地医院皮肤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近因瘙痒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鳞屑,瘙痒,口苦口腻,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弱。
辨为湿热血虚证,治当清热燥湿,补血养血,给予牡蛎泽泻散与四物汤合方,牡蛎10g,泽泻10g,常山3g,葶苈子10g,商陆根10g,海藻10g,天花粉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口腻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口苦止,以前方6剂。
五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
六诊:苔藓样变好转,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苔藓样变较前有好转,为了服药方便,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5个月。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苦口腻、苔黄腻辨为湿热,再根据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脉细弱辨为血虚,以此辨为湿热血虚证。
方以牡蛎泽泻散(因药房无蜀漆,故以常山代替)清热利湿,软软散结;以四物汤补血养血,兼以行气理血,加炙甘草益气解毒,兼防利湿药伤气。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国名老中医偏方大全】皮肤科名老中医偏方(十八)皮肤科一、癣疥1、蜈蚣蜂房散治小儿头癣[用料]露蜂房30克星蜈蚣两条,白矾适量。
[制用法]将蜈蚣熔研成粉,再将白矾研粉,共拌匀,灌入蜂房孔中,置瓦上焙焦,再研成粉。
麻油调匀外搽。
[功效]用治小儿头癣。
2、丝瓜叶治顽癣[用料]新鲜丝瓜叶适量。
[制用法]将丝瓜叶洗净捣烂。
置于患处擦至皮肤发红,每日1次,连续5-7次。
[功效]用治顽癣。
3、海菊花治体癣[用料]鲜海葵(海菊花)适量。
[制用法]将鲜海葵捣碎。
外敷患处。
[功效]用治体癣。
4、苦参百部煎水洗治股癣[用料]苦参20克,明矾10克,百部、紫草各20克,丁香、地肤子各10克。
[制用法]水煎取液。
洗患部,每次洗10-15分钟,每日1剂,每剂洗2次。
[功效]用治股癣。
比方治股癣效果极佳。
5、对虾壳粉治疥疮[用料]对虾壳、硫磺各等量,冰片少许。
[制用法]将对虾壳晒干,与硫磺、冰片一并研末。
用麻油凋敷患处。
[功效]镇惊,杀虫,止痒。
治疗疥疮。
6、大蒜油膏治各种头癣[用料]大蒜。
[制用法]大蒜去皮捣烂如泥,调香油或凡士林软膏。
将患者头发剃去,敷药。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敷后有灼热感。
[功效]杀菌驱虫。
用治头癣。
7、芝麻油治梅花秃癣[用料]芝麻油一碗,猪苦胆1个。
[制用法]麻油一碗,用小竹子烧火入内煎沸。
再将猪胆汁沥入和匀。
剃头后擦之,勿令日晒,数次可愈。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生肌。
用治梅花秃癣有效。
8、盐肤木治秃疮(黄癣)[用料]五倍子5克,米醋120毫升。
[制用法]共煎汁,外涂患处,每日3-4次。
[功效]秃疮(黄癣)。
9、三皮液治鱼鳞癣[用料]黑豆皮、扁豆皮、蚕豆皮各等分。
[制用法]三皮加水煮沸后,煎煮30分钟。
待温,用软毛巾浸液敷患处。
日用2次,可连续使用。
[功效]清热,润燥,祛湿。
用治鱼鳞癬,疗效好。
10、乳鸽绿豆治干湿疥癣[用料]白乳鸽1只,绿豆150克,白酒15克。
[制用法]将乳鸽除毛去内脏杂物,冼净,将绿豆纳入鸽腹内,加酒、加水炖煨至熟。
17种常见皮肤病治疗偏方1、皮肤痒:鲜韭菜、淘米水,按1:10重量配好,先泡二小时再连韭菜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三天永不再痒。
2、牛皮癣、顽癣(银屑病):侧柏叶、苏叶、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6斤沸煮后小火煮30分钟,涂洗患处,日3次。
3、神经性皮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生):老豆腐三、四两炒焦,用芝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3次,三、四天有特效。
4、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每天涂患处,一次即明显见效,一日三次,2-3天即愈。
5、白癜风:乌梅30-50克浸泡在95%酒精100毫升中,2周后过滤再加二甲亚矾(药店有售)5毫升,每日擦患处3次,每次用力擦5分钟。
6、手气、脚气: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
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7、手汗、脚汗太多:明矾(药店有售)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让其自然凉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8、手足开裂、粗糙:生猪油二两,加白糖1钱。
捣匀擦手脚,一日2-3次。
一般7天克愈,再擦几天以后永不复发。
9、冻疮未破:尖头辣椒5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热时涂患处,一日五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来年永不再发。
10、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三次。
11、鹅掌风、灰指甲:醋1斤熬至半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只,二日后醋每天浸手二次,一次10分钟,浸后再用清水洗净,7天即可。
12、疮、疔、疖:用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即可。
13、鸡眼、侯子:先将患处外部老皮消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二次,5天可脱落不发。
14、烫伤:可选用蛋清、白糖水、醋、蜂蜜、在烫伤时马上涂伤处,就不会起泡又易好。
15、流火、丹毒(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用鲜丝瓜叶汁拌金黄散成糊状,外涂患处。
神经皮炎治疗偏方文章目录*一、神经皮炎治疗偏方1. 神经皮炎治疗偏方2. 神经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3. 神经性皮炎的针灸疗法*二、神经性皮炎在初期的表现*三、神经性皮炎带来的危害大吗神经皮炎治疗偏方1、神经皮炎治疗偏方 1.1、用何首乌,当归,胡麻,生地,白芍,苦参,荆芥等加三碗水煎至一碗。
每天煎一剂,连服10剂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就有好转。
1.2、用蝉蜕,桂枝,当归,川穷,甘草,丹皮等各10克,生地30克,细辛5克,蜈蚣6条,苦参50克一起用水煎成汤去掉药渣就可了。
2、神经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神经性皮炎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无规律、消化不良、睡眠不好、月经异常、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状,故应注意,在有这方面异常时,积极治疗养护,避免加重病情。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不要用过热水及肥皂等碱性洗涤用品洗擦。
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激素成分的药膏,以免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3、神经性皮炎的针灸疗法本病多由风,湿,热这三种因素刺激导致的,所以治疗方面应该祛风清热,利湿,养血润燥为主,我通过用针灸刺激穴位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大家可以试一试。
取穴主要是,曲池,血海,外关,风市,三阴交。
这几个主穴针刺,然后用梅花针叩打局部出少量的血,然后拔罐,改善血液循环一般操作十天就可以有明显的改善神经性皮炎在初期的表现1、神经性皮炎初期症状常造成皮肤表面粗糙,纹理加深,患病处呈现对称分布。
有些患者在皮疹发生之前多有头晕、性情急躁、思虑过多、精神紧张或忧郁、过度劳累、睡眠不佳等表现。
2、有的患者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3、神经性皮炎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属于慢性皮肤病。
由于长时间的忧郁、压抑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促发神经、内分泌失调,是神经性皮炎的主要发病原因。
4、患者自身感觉首先局部瘙痒,后出现集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泽,复盖少量秕糠状鳞屑,进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
神经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
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
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本病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
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宜用无激素的外用品治疗。
概述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
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
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
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的症状。
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
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
病久,皮损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
病因(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失荣所致。
综合其病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1.神经精神因素: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肛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
2.刺激因素: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
皮肤病治疗方法,这些偏方很管用!人的皮肤经常会暴露在空气中,再加上人们会从事各样复杂的活动,所以皮肤经常会受到侵袭,从而导致出现很多种类的皮肤病,大家在治疗皮肤病时一定要分清病情,然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才有效果,而最常见的皮肤病及治疗方法如下:1、皮肤痒:鲜韭菜、淘米水,按1:10重量配好,先泡二小时再连韭菜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三天永不再痒。
2、牛皮癣、顽癣(银屑病):侧柏叶、苏叶*、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6斤沸煮后小火煮30分钟,涂洗患处,日3次。
3、神经性皮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生):老豆腐三、四两炒焦,用芝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3次,三、四天有特效。
4、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每天涂患处,一次即明显见效,一日三次,2-3天即愈。
5、白癜风:乌梅30-50克浸泡在95%酒精100毫升中,2周后过滤再加二甲亚矾(药店有售)5毫升,每日擦患处3次,每次用力擦5分钟。
6、手气、脚气: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
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7、手汗、脚汗太多:明矾(药店有售)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让其自然凉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8、手足开裂、粗糙:生猪油二两,加白糖1钱。
捣匀擦手脚,一日2-3次。
一般7天克愈,再擦几天以后永不复发。
9、冻疮未破:尖头辣椒5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热时涂患处,一日五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来年永不再发。
10、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三次。
11、鹅掌风、灰指甲:醋1斤熬至半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只,二日后醋每天浸手二次,一次10分钟,浸后再用清水洗净,7天即可。
12、疮、疔、疖:用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即可。
1、皮肤痒:鲜韭菜、淘米水,按1:10重量配好,先泡二小时再连韭菜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三天永不再痒。
2、牛皮癣、顽癣(银屑病):侧柏叶*、苏叶*、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6斤沸煮后小火煮30分钟,涂洗患处,日3次。
3、神经性皮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生):老豆腐三、四两炒焦,用芝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3次,三、四天有特效。
4、湿疹(皮肤起红点、水泡、发痒):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
神经性皮炎中医辨证论治*导读:冰黄肤乐乳膏外搽于丘疹或轻度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5%~10%黑豆馏油软膏可搽于局限性肥厚性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
……临床主要表现1.多见于青年和成人发病,儿童少见。
2.皮疹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骶尾部、眼睑、小腿及前臂伸侧,也可泛发。
3.皮损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逐形成皮嵴明显增厚的典型苔藓样变斑块,肤色淡红或淡褐色,表面可有少许鳞屑,间见抓痕、血痂,皮损边界清楚。
4.自觉瘙痒明显,呈阵发性加剧,晚间往往因瘙痒难忍而影响睡眠。
5.病程慢性,可经年不愈或反复发作。
中医分型1.郁热:皮损初起,色红界清,瘙痒阵作,伴心烦易怒,或神志抑郁,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目赤心悸,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白,脉弦滑。
2.湿蕴:皮损色淡或淡褐色,肥厚成片,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伴纳食无味,便秘或溏,夜眠不安,舌质淡暗,舌苔白或白腻,脉濡或滑。
3.血燥:皮损色暗或灰白,肥厚粗糙,斑块经久不消,间见抓痕血痂,痒不能抑,伴心悸乏力,气短健忘,或月经不调,便秘纳差,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1.汤药(1)郁热:丹栀逍遥丸加减。
(2)湿蕴: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燥:当归饮子加减。
2.中成药加味逍遥丸6克,每日2次;湿毒清胶囊3粒,每日3次;四物胶囊2~4粒,每日3次。
3.单验方用鲜核桃外皮内侧面涂擦小片皮损处,每日1~2次;芫荽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将皮损表面刮至轻度渗血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
4.外用药冰黄肤乐乳膏外搽于丘疹或轻度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5%~10%黑豆馏油软膏可搽于局限性肥厚性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
5.药膳枸杞子、大枣、酸枣适量,煎水后代茶饮;枸杞子、大枣、粳米适量煮粥,饮用;杭菊花、玫瑰花代茶饮。
日常养护1.请注意对诱发本病的其他疾病进行治疗(慢性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病灶、神经衰弱等)。
2.部分外用药不适于全身大面积、长时间应用,应注意。
偏方精选-3薛氏祖传秘方(脚根痛)处方:柳叶60克、杏仁3粒、枯矾6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效患处,外用纱布包住。
晚上睡觉时才用。
疗效:经治5例,晚上用药,次日早晨即愈。
经治5例,晚上用药,次日早晨即愈。
薛氏祖传秘方(高血压、低血压症)方一处方:花生仁、食醋。
用法:将花生仁浸泡在食醋中7天以上,时间越久越好。
每晚临睡前服,每次4粒,嚼碎吞服,连服7天为1疗程。
疗效:一般洽疗一疗程,血压即降至正常范围。
典型病例陈x x,男,64岁。
血压210/130毫米汞住(28/上7 . 3k Pa)。
服本方药1周后,血压降至130/90毫米汞柱(17,3八2kPa)备注①生花仁的红色外皮不可去掉,否则效果大减;②本方内的食醋易挥发,在浸抱花生仁时要将盛器口密封,切勿走气。
方二(降压散)。
主治:高血压。
处方鲜猪胆1个,绿豆适量。
用法:将绿豆装入猪胆内,放在阴凉处,待胆汁完全浸透在绿豆内即得。
从阴干的猪胆内取出绿豆,晾干轧成细粉。
每次服3克,日服2次,白水送服禁忌孕妇忌服.疗效经治15例,皆在半月内减轻症状,服药一个月,13例即愈:2例好转。
方三(槐角散)主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处方槐角豆(炒)若干。
用法:将槐角豆轧成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饭后服。
待血压降至正常后,改用槐角豆炒黄,再蜜炙,开水泡代茶饮。
一般在1周内血压降至正常,继续泡水代茶饮,以巩固疗效。
疗效:经治3例均愈。
槐角豆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
方四(槐杜茶)主治降血压、动脉硬化。
处方国槐子(即槐角豆)、杜仲各等分。
用法:将以上药共轧细面,用蜂蜜炒,每日15克当茶饮。
方五(玉胡汤)主治脑充血'处方玉米胡须30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天早晨空心服下,连用3次。
疗效:经治35例。
25例获愈典型病例张x x之母,62岁,患脑充血眩晕,服药3 剂,即愈。
低血压症方一处方:五味子、甘草各12克、茯苓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经治25例,原来血压多在80.90/40-60毫米汞柱(10,7-12/5.3-8kPa),服上药3至10剂后血压升至100-120/60-90毫米汞柱(13,3-75/8-12kPa)。
单味苦参对神经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导读: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笔者临床发现,单味苦参对神经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现举例说明之。
典型病案案1:杨某,女,51……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笔者临床发现,单味苦参对神经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现举例说明之。
典型病案案1:杨某,女,51岁,2009年5月5日就诊。
主诉:前额神经性皮炎已有相当时期,瘙痒,红赤,尤其月经临来前痒甚,舌脉无异常。
处方:苦参200克,浸于500毫升陈醋5天,备用。
先将以温水洗净皮炎瘙痒局部,继用棉签蘸药水涂于局部,一日数次。
5月22日复诊时诉用药后前额神经性皮炎痒止而愈。
案2:唐女,47岁,2009年6月12日就诊。
主诉:两膝处色素沉着,瘙痒,已有十数年,被皮肤科诊断为神经性皮炎,舌嫩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苦参200克,浸于500毫升陈醋5天,备用。
用法同上例。
外用药数日后,两膝即不瘙痒。
后坚持外用2周余,两膝未再发生过瘙痒。
案3:姜女,47岁,2010年6月1日就诊。
主诉:眼周神经性皮炎,眼周围皮肤呈现斑状发红,瘙痒。
处方:苦参100克,浸醋5~7日后,局部外敷。
药物外敷数次后不再瘙痒,皮肤发红有所减轻。
分析与讨论苦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对苦参的认识,大多从味苦性寒、清火燥湿驱邪立论。
《本草正义》更为明确地指出苦参大苦大寒, 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愈烈,《得配本草》载:治湿郁伏热,烦躁口渴,大风癞疾,目痛流泪,痈肿斑疹,肠风泻血,热痢腹痛,黄疸遗浊,赤白带下,小便赤涩,杀疳虫,解酒毒。
《内经》病机十九条明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笔者推测,苦参入心经清心泻火,心火清而痒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醇提取物对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杀死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偏方
1、什么是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亚急性或慢与化脓
性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一般皮肤不清洁、搔抓或肌体抵抗力降低
时均可诱发。
2、类型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因此所表现的形式也各异,如生在头部的皮炎,
治愈后可出现米粒至指甲大的脱发斑,而且患处不再生发,这通常称
为秃发性皮炎;
有的毛囊炎呈集聚排列,其深部相互贯通而融合成片,称为穿凿性毛
囊炎;如毛囊炎发生在枕部,因部位特殊常增殖呈乳头状硬结,称为
乳头状毛囊炎或枕部硬结性毛囊炎。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偏方
3、毛囊炎的预防
治疗毛囊炎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
别是头部,由于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
应该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动物性脂肪,
并保持每天通便。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防
止诱发毛囊炎1、汗疱疹临床表现
汗疱疹通常呈对称性的分布于手掌侧面、脚掌侧面、手指侧面或是脚
指头的侧面,病灶初期往往以水疱为主要表现,随着病程的进展,水
疱干掉或是破裂,最后以脱皮为表现。有时候因为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的因素,也会造成水疱和脱皮同时出现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偏方
2、汗疱疹的预防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
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2、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
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
染的并发症。
3、局部类固醇药膏:在剧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
当圈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采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孕妇
须慎重使用。
4、压力的控制:-压力的控制对缓和病情、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5、低金属饮食: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
具有高度疗效。
中医多认为与湿热有关,可以多喝些绿豆汤。注意清淡饮食,适当调
整心态。局部可用1%薄荷或樟脑炉甘石水粉剂。
什么是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人皮肤表皮层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
通过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其诱发因素有贫困、不讲卫生、
人口密集、性生活不洁等。
疥虫易侵犯手指缝、手腕前面、肘腋前面、乳晕、女性乳房下、外生
殖器、腹股沟、大腿内侧、下背部、臀部等皮肤柔嫩的部位。
疥疮怎样产生
疥虫喜欢侵袭和寄生在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手指部、手腕、腹
股沟、大腿内侧等处。疥虫钻入皮肤以后,就以皮肤的角质组织为食,
啮食出一条隧道,并在其中产卵。皮肤上出现米粒大丘疹、水疱和隧
道。隧道为细小的黑线,长约2~~3毫米,末端常有小水疱。疥虫常
居在此水疱内。自觉皮肤剧痒。
疥疮的临床表现
疥疮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丘疹约小米大小,淡红色或正
常肤色,有炎性红晕,常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少有融合,有的可演
变为丘疱疹。水疱一般由米粒至绿豆大,多见于手指缝间。隧道为灰
白色或浅黑色线纹,长约3-15毫米,弯曲微隆,末端常有丘疹和水
疱;有的不易见到典型隧道,可能因清洗、搔抓或继发性病变而破坏,
结节多发于阴囊、阴茎、大阴唇等部位,约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
红色,风团样。
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可能由于疥虫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较
强或其分泌物的毒素刺激皮肤所致。由于搔抓,出现抓痕、结痂、湿
疹样变或引起继发感染,发生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甚至肾
炎等。
神经性皮炎寄生于人皮肤表皮层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通
过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其诱发因素有贫困、不讲卫生、人
口密集、性生活不洁等。疥虫易侵犯手指缝、手腕前面、肘腋前面、
乳晕、女性乳房下、外生殖器、腹股沟、大腿内侧、下背部、臀部等
皮肤柔嫩的部位。
怎样产生
它喜欢侵袭和寄生在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手指部、手腕、腹股
沟、大腿内侧等处。疥虫钻入皮肤以后,就以皮肤的角质组织为食,
啮食出一条隧道,并在其中产卵。皮肤上出现米粒大丘疹、水疱和隧
道。隧道为细小的黑线,长约2~~3毫米,末端常有小水疱。疥虫常
居在此水疱内。自觉皮肤剧痒。
疥疮的临床表现
疥疮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丘疹约小米大小,淡红色或正
常肤色,有炎性红晕,常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少有融合,有的可演
变为丘疱疹。水疱一般由米粒至绿豆大,多见于手指缝间。隧道为灰
白色或浅黑色线纹,长约3-15毫米,弯曲微隆,末端常有丘疹和水
疱;有的不易见到典型隧道,可能因清洗、搔抓或继发性病变而破坏,
结节多发于阴囊、阴茎、大阴唇等部位,约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
红色,风团样。
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可能由于疥虫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较
强或其分泌物的毒素刺激皮肤所致。由于搔抓,出现抓痕、结痂、湿
疹样变或引起继发感染,发生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甚至肾
炎等。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偏方
1、什么是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上可
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
部。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
精神性因素也可引起瘙痒。
2、皮肤瘙痒的常见症状
1.剧烈瘙痒。可见于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阴部。为阵发性、
痒感剧烈,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挠不止。
2.继发性皮损。因抓挠过度而发生抓痕、血瘀,日久可出现湿疹化、
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皮肤瘙痒的原因
全身性搔痒可因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肝病、肾病、
糖尿病、血液病、肿瘤、以及对某些食物、药品、花粉、病灶感染过
敏所致。
汗疱疹
1、汗疱疹临床表现
汗疱疹通常呈对称性的分布于手掌侧面、脚掌侧面、手指侧面或是脚
指头的侧面,病灶初期往往以水疱为主要表现,随着病程的进展,水
疱干掉或是破裂,最后以脱皮为表现。有时候因为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的因素,也会造成水疱和脱皮同时出现
2、汗疱疹的预防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
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2、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
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
染的并发症。
3、局部类固醇药膏:在剧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
当圈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采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孕妇
须慎重使用。
4、压力的控制:-压力的控制对缓和病情、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5、低金属饮食: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
具有高度疗效。
中医多认为与湿热有关,可以多喝些绿豆汤。注意清淡饮食,适当调
整心态。局部可用1%薄荷或樟脑炉甘石水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