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2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一、遗传1.遗传是一种古老的生命现象,具有同源、异构、交叉和重组的特点,及生物起源、物种保持和演进的功能;2.遗传信息是在生物体中存储下来的,以核酸DNA以及表达信息所以RNA为载体;3.遗传机制是指生物体因外界刺激而诱发的变化;有染色体基因数量和结构变化,DNA的修饰和突变,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传播、传递和演化等多种机制;4.遗传的原理是可以把父母两代的特性集结在,通过DNA来继承,从而形成新的一代;5.进化是生物体演变过程中遗传物质经过变异而形成新基因的结果,通过淘汰自然环境不适者而取得适应环境、发展演化的过程。
二、细胞分裂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是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是细胞生命史中一个重要的活动;2.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的分割和负责数量变化的细胞质分裂三个步骤;3.染色体复制:在有丝分裂期间,发生核内DNA褪色,扩增,双分裂和缠结等一系列过程;4.染色体分割过程: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分裂两份,然后染色体分割成两条单分裂染色体就会被拉到细胞质的两侧;5.负责细胞数量变化的细胞质分裂:最后发生的细胞质分裂,是细胞数量变化的关键,当细胞质被拉多时,会形成一个胞膜中央的分割带,随着胞膜的被拉变细,最后就把细胞质分成两份,完成了细胞分裂。
三、代谢1.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以及矿物质相互由酶发生反应、互相转化的过程;2.合成代谢指的是物质由小分子聚集起来构成大分子,从而储存或产生热能;3.碳水化合物代谢指的是碳水化合物--糖有氧和无氧代谢,它利用糖的若干代谢反应获得细胞里的能量;4.脂质代谢指的是脂质的活化、胆固醇的合成、脂肪酸的转化、甘油三酯的氧化,以及油脂的合成和分解;5.蛋白质代谢指的是蛋白质的合成通过一系列的调节受到激素的影响而开始,尤其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要点归纳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要点归纳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其中必修三的课本知识是比较复杂难懂的,这个部分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要点归纳1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神经纤维轴突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①突触的结构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二、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寒冷、过度紧张等刺激(促进)(促进)(抑制)(抑制)反馈调节(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要点归纳2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1.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并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性的一类物质。
2.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新陈代谢的能力;生物具有遗传性;生物能适应环境。
3.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不同的属性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动物界、植物界、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菌界。
其中,动物和植物是生物界中最主要的两个大类。
第二单元: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定律。
2.染色体与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们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形状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3.DNA与基因:DNA是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在细胞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基因是DNA上的功能片段,是决定遗传特征的单位。
4.从个体到种群的进化: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变化并形成新的物种。
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选择和基因流。
第三单元:生物的调节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化学电信号传递信息,包括感觉、传导和反射等过程。
2.荷尔蒙调节:荷尔蒙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器官,控制体内的生理机能。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是维护机体免受外部病原体侵害的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
免疫调节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第四单元:生物的繁殖与发育1.生殖方式: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两种。
有性繁殖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新个体,无性繁殖则是由一个个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直接生殖出新个体。
2.有性生殖:有性繁殖包括减数分裂和受精两个过程。
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减半,受精是指两个生殖细胞的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3.发育过程:发育是由受精卵经历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等过程形成成熟个体。
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期和成体期。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
适应性可以分为形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三种。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 H2CO3H+ + HCO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主要围绕着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生命系统展开,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活的环境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称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示表示: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重吸收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回流到血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 745,其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如HCO₃⁻/H₂CO₃等。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其特点是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其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
2、体液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整学问点一素调整的发觉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试验(1)试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整。
(2)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3)试验步骤及现象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干脆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试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明验(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①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②试验步骤及现象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试验是和沃泰默的试验②作比照)。
③试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
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觉的意义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
这一重要发觉使人们相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整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整。
学问点二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1.激素调整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整,这就是激素调整。
2.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如下表)激素名称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名称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成糖原和葡萄糖;还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抗力学问点三激素调整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整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三来”——食物的消化汲取(主要)、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调整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前言生物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遗传、进化、生态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展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能力。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模型。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的表达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翻译:mRNA翻译成蛋白质。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一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组合定律: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分离的。
2. 连锁与交换定律连锁: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时往往连锁在一起。
交换: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交换。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1. 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非整倍体。
第四章:人类遗传病1. 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2.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对遗传病风险的评估。
产前诊断:监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的历史。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间结构的相似性。
2. 进化理论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包括基因频率变化、群体遗传学等。
第六章: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2. 生态系统的平衡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第七章: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
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技术。
2. 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抗生素等。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中元
素和化合
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__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___________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___________
组成元素: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___________等
基本单位:_________,大约有_____多种, 结构通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且都连在________,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的依据是_________。
形成过程:
(1)___________:
(2)肽链:两(三)个氨基酸缩合的化合物叫二(三)肽,含有一(二)个肽键,脱掉一(二)个水分子,多个氨基酸缩合而的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叫做多肽,若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则可形成______个肽键,失去_____个水分子;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形
成______个肽键,失去______个水分子,则由这m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链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
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结构的多样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不同、氨基酸的______不同、氨基酸__________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
的_____________千变万化。
功能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活
动的主
要承担
者—蛋
白质
H R1 COOH NH2 C H R2 COOH H2N C + H2O H
R1
CO NH2
C H R2 COOH HN
C
肽键
二肽
组
成
细
胞
的
分
子
遗传
信息
的携
带者
核酸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核糖 __________(T) _______(A) _______(G) _______(C) _______(U) 组成元素: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也是大分子化合物。 种类: (DNA,主要分布在 ,少量在 和 ) 和 (RNA,主要分布在 ) 功能:细胞内携带的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组成单位: 一分子五碳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 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四种) DNA(一般为双链结构)
核糖核苷酸(四种)
RNA(一
般为单
链结构)
核苷酸结构简式
核苷酸链
固醇:________-组成生物膜成分,促进脂质在血液中运输;_______-促进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
_________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细胞中的
糖类(又称
碳水化合
物)
组成元素:
功能:细胞的重要成分,
也是细胞
种类: 二糖:___________ (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___________(两分子葡萄糖) (植物细胞)和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半乳糖和葡萄糖) 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只有C、H、O,细胞中储存能量(储存能量最多)的主 细胞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1)复杂化合物的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维保持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因其浓度与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浓度相当,故称生理盐水。 以上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作为骨架的,都是由基本单位(单体:如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连接而成多聚体。 单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糖:_______________(存在植物细胞中)和________(动物细胞中,肝糖原和肌糖原)<这三种多糖均由________组成>
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有些还有N、P等
磷脂: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水分:______________(含量97%)-有利于物质的运输和生物化学反应顺利的进行和_____________(3%)-结构的重要成分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