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语文必修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8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点,在翻译的基础上读懂文本。

2.疏通文意,领略孟子循循善诱的说话艺术。

3.梳理全文内容,理清孟子论述的步骤。

4.深入体悟孟子在这次对话中所体现的思想的光辉和精神的可贵。

【学习重点】

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

【学习难点】

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解题:

“齐桓”即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

“晋文”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

这二者都是春秋五霸中的代表人物。

“事”指的是争霸之事。

(二)梳理知识点:

1.闻、徒、道、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王;

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谈论“王道”。

2.何如、王、保民而王、御、若、之、衅、觳觫、若、就、然则、与、易、识、诸、爱、固、诚、褊小、爱。

提出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肯定齐宣王能够做到。

插入知识提问——考考你: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徒劳无功。

3.徒手擒贼、家徒四壁、徒步前往。

(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天涯若比邻、安之若素、置若罔闻

(5)天若有情天亦老

(6)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1)牛何之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顷之,烟炎张天/填然鼓之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异、恶、若、隐、择、宜乎,乃、仁术、庖厨、说、忖度、乃、反而求

之,不得吾心、戚戚、复、钧、明、察、秋毫之末、舆薪、许、形。

剖析齐宣王未成王道的原因,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4.超、语、诚、折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寡妻、御、举、推恩、无以、妻子、所以、大过人、权、度、度。

为齐宣王指明努力的方向。

插入知识提问——考考你: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此乃大丈夫也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1)帝感其诚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快速回看课文,思考:孟子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

1.“臣未之闻也”巧妙岔开话题;

2.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其具有“保民”的基本条件,拉近与齐宣王的距离。增强故事性,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的一组比喻和“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的一组对比性的比喻反复说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使得说理形象准确,浅显易懂。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梳理知识点:

1.抑、兴、危、构怨、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令、岂、辟、朝、

莅、中国、抚、四夷、若、殆、孰、方、齐集、服、何以异、盖、发政施仁、士者、涂、疾、赴愬。

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督促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理清“王道”和“霸道”的区别: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事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以便取得胜利。

快速回看课文所学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①齐宣王之“所大欲”是什么?

②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说明什么?

③孟子假设邹国与楚国之战,有何意图?

④孟子如何具体描述实行王道的威力的?

2.惛、明、恒产、恒心、士、若、因、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然后、罔、制、产、仰、事、畜、乐岁、凶年、之善、赡、奚、暇、衣帛、之、失、夺、谨、申、孝悌之义、颁白者、然而。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快速回看课文所学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孟子为齐国描绘的社会蓝图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实现这幅蓝图?

(二)总结

本文记录的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次对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从而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

“高超的论辩艺术、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浩然正气。”“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二、升华总结:

尽管孟子理直气壮,论辩艺术高超,但他所宣扬的“仁政”、“王道”,最终还是为齐王所遗弃!没过不久齐宣王攻打燕国,五十天,大获全胜。孟子再次离开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