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培养的工艺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45
【智慧水产】水产养殖中微藻的培养方法点击蓝字智慧中农即可关注您现在关注的是一个只做推广,不做广告的微信平台----智慧中农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
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1.使用肥料的种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
(1)有机肥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
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
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
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
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
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
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
(2)无机肥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
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还有含有铁、锰、锌、铜、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
在海洋微藻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期间,还经常使用硅肥(硅酸钠等)、铁肥(柠檬酸铁等)。
2.肥料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一、藻类的概述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
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二)、微藻的生长模式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
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唐山三发普林技术员伏晓斌《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课程内容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
规模培育在水产养殖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
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温度、光照、水质条件不同。
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
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
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
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
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 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
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三级培养:主要有小型的10 m3、20 m3、30m3左右的室内水泥池,采光良好,白色透明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于车间顶部用于培育藻种。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 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 、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
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
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
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
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
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 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
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回复举报 来自 客户端 楼•••••知名人士三级培养:主要有小型的 、 、 左右的室内水泥池,采光良好,白色透明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于车间顶部用于培育藻种。
接下来我主要简单的讲一下容器和工具的洗涤、消毒。
培藻过程中所有的容器和工具,比如锥形瓶、矿泉水桶、搅拌棒等必须经过去污渍、肥皂等刷洗,之后再用消毒后的蒸馏水冲洗 遍。
接种就是把藻种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接种过程虽很简单,但应注意藻种的质量、接种藻液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三个问题。
1、藻种的质量藻种的质量对培养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应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来接种培养。
外观藻液的颜色正常,且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现象发生。
2、藻种的数量接种量和接种密度对提高产量甚为重要。
接种量是指藻种的绝对数量;接种密度是指藻种接种后的密度。
接种量,总的原则是“宜大不宜小”。
室内利用三角烧瓶、细口玻璃瓶等进行藻种培养时,接种的藻液量与新配制的培养液量的比例为1:2—4。
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由于培养容器容量大,接种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最少不低于1:50.(一般我们三级接种是1:20)3、接种的时间一般来说,接种时间最好是在上午8—10时,不宜在晚上。
因为不少藻类晚上藻细胞下沉,而白天藻细胞有趋光上浮的习性,尤其是具有运动能力的种类更明显。
上午8—10时一般是藻细胞上浮明显的时候,此时接种可以吸取上浮的且运动能力强的藻细胞做藻种,弃去底部沉淀的藻细胞,起着择优的作用。
1、按微藻营养模式的不同,培养方式可分为光自养、混合营养和异养三种。
(1)光自养培养光自养是微藻的自然营养方式。
微藻的光合自养生长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条件、光照、温度、pH和通气条件等。
优化上述因素以满足微藻生长的需要,是光合自养条件下实现微藻高密度培养的前提条件。
目前实现微藻高密度光合自养培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优化微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不同稀释比及分批补料培养避免底物抑制,或采用连续培养提高微藻生产率,以及开发具有高光能传递效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藻的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在发状念珠藻细胞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20d,发状念珠藻细胞干重和多糖产量分别较优化前增加了50.6%和34.9%。
微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微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的微生物。
本文介绍了微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培养基组成、光照和温度控制、培养方式选择以及避免污染等。
通过合理的养殖方法和细致的管理,可以提高微藻的产量和品质,为微藻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正文:一、培养基组成微藻的培养基是支撑其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应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一般情况下,微藻的培养基由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组成。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甘油等,可以提供能量。
氮源是构建微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础,常用的氮源有硝酸盐、硫酸铵等。
磷是微藻细胞壁、核酸和能量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磷源一般使用无机磷酸盐。
此外,微藻还需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辅助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
二、光照和温度控制光照是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合理的光照条件能够提高微藻的光合效率和生长速率。
一般情况下,微藻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充分发挥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光强和光照时间。
此外,不同种类的微藻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应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进行调整。
温度对微藻的生物代谢和生长速率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微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过程,降低微藻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因此,在微藻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三、培养方式选择微藻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传统的批量培养和连续培养两种。
批量培养是将微藻引入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收获微藻。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产量有限。
连续培养是通过将微藻引入连续流动的培养液中,充分利用培养液中的养分来提高产量和密度。
然而,连续培养对设备和水质的要求较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四、避免污染微藻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其他微生物的感染、藻类的杂交以及害虫的侵袭等。
这些污染源可能导致微藻数量和品质的下降。
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和杀菌剂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并定期进行培养基和设备的消毒。
微藻的培养方式,有多种类型,现介绍一些主要的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纯培养与单种培养是按培养的纯度来划分的。
纯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条件,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必须严格灭菌。
纯培养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生产性的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于纯培养而称之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该类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
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根据藻类需要加入无机和有机营养,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PH值等)下培养,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连续培养: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
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不断流出。
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不控制,并保持平衡。
在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浓度和藻类细胞相对稳定,产量高,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
半连续培养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确定。
(三)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该类培养是按培养的规模和目的来划分的。
藻种培养:在室内进行,一般采用一次性培养法。
培养容器为100-3000毫升的三角烧瓶,瓶口用消毒的纸或纱布包扎。
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
中继培养:目的在于培养较大量的高密度纯种藻液,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
中继培养一般在室内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
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
一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10升的大口玻璃缸(南方各省多用)、10-20升的细口瓶或鱼苗袋,以封闭式不通气培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