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ctv新大楼的设计评论--吴涛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cctv新大楼的评论

吴涛

nicewt@

关于cctv新大楼的评论,老师上课讲过一些。我又上网去看,出乎意料的,没看到多少评论文章。在这里斗胆写写自己的看法。行家莫要笑我。

据说这楼造的是不惜血本。原来造价10亿,后来为了抗震从7级到10级,预算增加了5倍,差点批不下来。

从技术上讲,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整幢建筑的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多纳圈饼,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外形的时候,心里也是不很喜欢的。感觉有一种不稳定感,好像随时都会倒下来。而且看起来有点怪异的造型,实在不适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

后来听了一些解释,慢慢的有些感觉了。从正面看,左右两边隐约可以看出是两个“c”字合在一起,侧面看又能看到“t”字,至于“v”字,更是有很多角度。暗合了“cctv”四个字。这算是所谓的荷兰设计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奥雷.舍林(OleScheeren)的创意吧。说起来还算不错。而看起来感觉上的不稳定,其实在技术上是得到了严格的论证的。也做了3层楼高的模型。

从整体建筑风格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来说。这种带有解构主义的后现代风格的形式如此凸出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1966年,文丘里著名论著《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出版,后现代主义成为最受关注的建筑思潮。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抽象形式与技术主义广遭批判,追求建筑的各种意义成了时髦话题,后现代主义者们沉浸于对建筑进行充满符号、隐喻与象征的解读中。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建筑创作中,无疑也深受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

所谓后现代主义风格,凭我粗浅的理解,是反基础,反崇高,反常规的。强调动态过程胜于静态结构的。讲究非线性,不对称,无主题,散点透视。强调文化和价值的相对主义。

从渊源来讲,是来自尼采的“激情迷狂力量”,所谓的“酒神精神”。到海德格尔与德里达主张的“不带任何立场的解构主义”的发展,而同样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如悉尼的歌剧院,就是一种隐喻的表达,非兔非鸭,双重符码。现在看起来,cctv的新大楼,在中国的后现代建筑上,可以做一个标杆了。

说起来,像这样的大型后现代主义的作品。连库哈斯本人都感慨,像cctv新大楼这样的设计,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这样的话,却有双重含义,

第一,好的含义:中国敢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接受新事物。

第二,不好的含义:中国缺乏足够的社会批评和社会监督。大众的意见难于很好的表达和传递给特权阶层。才会允许这样不同常规的建筑产生。

具体来说,中国自清政府灭亡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缺失,中国错过了很多西方国家必经的建筑风格的发展。并且带来了建筑形式上的混乱。在近10年,随着国力的提高,中国有了一种求贤若渴的感觉,好像只要是新的形式就是好的,这个过程中就难免会泥沙俱下。难怪人们在谈到建筑界时,把北京称为外国建筑师的“东方淘金地”、“试验田”时,每每都会以它作为典型代表。这为建筑设计创造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氛围。

其实,国内学术界和建筑界,两种意见都有很多支持者,还记得巴黎艾菲尔铁塔刚建成的时候,也是骂声一片。到最后,还不是成为巴黎的象征?在我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cctv 新大楼终将会成为北京的一个新的标志。就像我们看到香港中国银行大楼一样。我认为,刨除耗资巨大这层,光从设计角度来说,这毕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