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解放课堂,建构净化学生心灵的空间

朱永新教授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爱,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育者实在应该好好地体味这一句话,更应积极地行动起来,解放我们的课堂,用爱心去守护童心,让课堂成为净化心灵的家园。对此,我上了《秋天的怀念》这一堂课后有更深切的体会。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情深意浓的文章。学生学完此文后,早已被文中那位“为了孩子,宁愿付出自己一切”的母亲所深深打动。这时学生的情绪感染了我,我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共鸣点。要求学生说一说:“妈妈关心自己的事。”由于有亲身的体验,学生的心灵火种被点燃。话匣子打开了:“妈妈每天早晨,都早早起床,为我做饭,催我起床,妈妈太辛苦。”“有一天,我生病了,妈妈着急万分,对我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学生说完后,我又要求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让妈妈高兴,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再写一篇作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想学生对母爱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后也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孝敬母亲,为母亲排忧解难。

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才能与学生达到心灵互动、情感共舞的教学新境界,才能欣赏到心灵礼花的绚丽,才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启发质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产生的疑问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他们总是有所顾虑,担心提出的问题是否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会不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前怕狼,后怕虎,因而有疑而不敢问,没有质疑的勇气。对此,老师要多加鼓励,增加学生质疑的自信心,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善于设置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把质疑问难贯穿教学的过程。

(1)课前预习质疑。每篇课文教学前,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细读课文,考虑哪些地方不明白有疑问,把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学生刚练习质疑时,往往思路不清,提出的问题与课文重点关系不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正确质疑,力求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的质量。

(2)课中深入质疑。在课堂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质疑。在学生对问题质疑的时候,我们就要仔细听取,认真分析,进行梳理、归类,再质疑讨论、互相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关注生成,引导学生发现课堂的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课堂上,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从传统的“教学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和生成性。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本的学习重在感受体验。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正在她认真引导学生动情朗读感受邱少云的伟大形象之时,一个学生满脸疑惑:火燃烧这么久,邱少云身上的炸药和子弹怎么没爆炸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窦老师及时启发学生再看插图、再读课文,与文本展开更加深入的对话。学生在潜心会文与读图中更加感受到邱少云的伟大。这不曾预设的精彩正是窦老师敏于发现动态生成所呈现出来的。

四、结合练说,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词句,教师如能将这些词句加以重视并引发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思维经验,使之相互联系,谁说不是说话训练的好材料呢?在教学《穷人》一课中有“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一句,其中抓住“心惊肉跳”一词训练学生说话,引导说:“谈谈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哪些让你心惊胆颤的事,说出那件事情具体的时间、人物、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通过回忆,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有的说:“有一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突然停电了,家里一下子黑乎乎的,我吓得心惊胆颤。”有的说:“我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天天早出晚归,而且是风雨无阻。有一天晚上下起了瓢泼般的大雨,打他的手机又打不通,我和妈妈在家里焦急地等待他回来,都心惊胆颤的。”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表达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