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市)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目前湖南省共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其主体经济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有89个县市区,县域占居全省%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91%的人口,提供了2/3以上的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其GDP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占%。此可见,振兴湖南经济的关键在于振兴县域经济,而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是做大做强县城经济。一、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县城建设滞后县城的建设主要看县城的骨架是否拉开,城市的水电路讯设施是否完善,能否为城市的拓展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能否为工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这个方面看,在湖南省的89个县城中,只有浏阳、望城、耒阳等10余座县城是较好的,而大多数

县城,有的是县城的发展空间没有充分拉开,有的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当多的社区仍像村庄一样,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没有消防通道,甚至街道路面还没有硬化。有的县城公共活动场所少,绿地少,不但不能满足县城居民生活需要,也影响县城形象,使得其缺乏对农民应有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部经济资源的吸引力,从而影响了县城经济的发展。2.人口规模较少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县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当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县城的商贸服务业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人口规模太少同样会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如衡阳市的七个县城中,只有耒阳县城人口达到了30万以上,衡阳县和常宁市两个县城人口突破了10万,祁东县城人口在9万左右,其他3个县城人口均在6万以下。一般来说,县城的人口规模在20万左右,才能支撑县城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此可见,

湖南省的县城人口绝大多数低于这个人口规模,这也或多或少制约了湖南省县城经济的发展。3.产业特色不明显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导致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这对区域经济,也包括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要求各区域、县域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承担特定的社会分工,发展有区域和县域特色的地方产业,这种特色产业一般是建立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传统的产业优势或技术优势上。如果一个县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雷同的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定受阻或被淘汰,县域经济就不可能得以振兴。目前,湖南省89个县城中,除浏阳花炮、醴陵陶瓷、邵东小五金外,其他县城很少有能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如果我们也有广东顺德的家具、佛山的建筑陶瓷、中山的灯具,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温洲的鞋业、嵊州的领带等优势产业,湖南省的县城经济和县域经

济就会更加兴旺。4.县城建设特色没有得到彰显,没有突出区位优势最能体现县城特色的是县城的历史的文化资源和县城的建筑设计。一些县城于历史的原因,能够体现县城特色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留存的文物也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于建筑设计的创意不足,一些县城显得千人一面,缺乏生机和情趣。虽然一些县城具有特色资源和意识,但于没有很好的营销手段,没有概念和理念的提升,县城的特色也没有合理展现出来。目前在县级城市发展中,一些县市没有自己的定位规划,而是照搬仿套别人的经验和城市规划,邻县互相攀比,贪大求洋,使一些县城建设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宽马路、大广场、高建筑,缺乏产业的支撑,没有自已特色的城市内涵,难以起到聚集和辐射效应。5.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基本点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突出,县市之间差距大。二是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快,产业结构层次低。第

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一产业中,传统农业占的比重还很大,常规农业耕作模式和粮猪结构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零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不高,往往只在调整面积上做文章,还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产品趋同、产业趋同,产品科技含量低,大路货多,精品名品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第二、三产业中,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6.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于许多县财政困难,吃饭难保,根本无力进行生产投入。农民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投入积极性下降。县办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也因进入买方市场后投资回报率低、经营困难而无力扩大规模。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县域经济虽然争取到了一些有限的国债投资,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农民投资主要用于改善住

房条件,而这些投资很难直接创造税收和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新增的投资中用于县域工业和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2000年县域经济全社会固定投资占全省比重1995年的55%下降到%。除投入不足外,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没有形成本地的支柱产业、拳头产品,没有大企业、大项目支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后劲乏力。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克服行政区划的制约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市带县“的管理体制。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浙江、湖北、江苏等地纷纷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就是一次探索。这种体制在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湖南的行政体制还存在不少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区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够,而有些地区地级市对下属县域的财政剥削过重,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湖南有必要出台对县下放经

济管理权限的配套政策。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使县、镇的责、权相统一。要彻底改变县级政府的“有限权力政府”、“无限责任政府”的形象。要按照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的原则,下放经济管理权限。除对国债项目、省级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跨地区、跨领域、战略性资源开发、关系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需要省政府继续实行审查批准制外,其它项目不再审批。凡省下放给省辖市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

2.应率先彻底取消县级城市的户口限制,允许农村人口自流动目前严格的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了城乡之间的壁垒,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可否认户籍管理制度有其积极的意义,使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避免了大量的城市贫民窟和城市贫困现象。但是它人为地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都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