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切眼开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写说明:根据工作面设计及施工组织安排,需开口施工101切眼。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技术措施:

1、开口位置及方位:

以主运输巷zy8测点前56.25m处为切眼中心,以26°05′11″方位沿11#煤底板(预留300mm 厚的底煤)掘进160m后到位。

2、断面形式:

(1)切眼采用矩形断面:

①切眼正巷断面:掘宽7.5m,净宽7.3m,掘高3m,净高2.7m,掘断面积22.5m2,净断面积19.71m2。切眼采用二次成巷的方式施工,第一次施工落山帮侧,掘宽4.5m,掘高3m;第二次扩煤帮侧3m达到设计断面。

②切眼两端头断面:为了存放过渡支架,开口往里5m范围(落山帮侧)需扩大0.8m,即掘宽8.3m,净宽8.1m,掘高3m,净高2.7m。

③切眼内机窝断面:选一地势平坦、顶板完好的地段布置一个采煤机机窝,先将煤帮扩帮1m,再扩两个0.8m深的滚筒机窝(详见切眼布置平面图),高度与切眼中间部分相同。

④耙斗机硐室断面,在主运巷前进方向左帮、切眼中心正对面施工一个耙斗机硐室,硐室掘宽

3.2m,净宽3m,掘高3m,净高2.7m,深4m。切眼开口时安装60型耙斗机,以便于开口炮掘使用,安装耙斗机时,在底板施工2根圆钢锚杆将耙斗机进行固定。

3、支护方式:

(1)切眼采用锚杆、锚索、W钢带、网、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梁联合支护方式。

①顶板锚杆:顶板采用¢20×2400mm的螺纹钢锚杆(两边角采用¢20×2600mm的螺纹钢锚杆)。第一次施工落山帮侧时,两端头5米范围内,掘宽5.3m,采用BHW-300-3×4700mm的钢带,锚杆排距900mm,间距900mm,“六·六”布置,其余地段掘宽4.5m,采用BHW-300-3×4300mm的钢带,锚杆排距900mm,间距800mm,“六·六”布置,每根锚杆配套两支树脂锚固剂,一支为CK2355,另一支为K2355。切眼第二次扩帮成巷时,在回采帮侧顶板采用BHW-300-3×2700mm的钢带,锚杆排距900mm,间距800mm,“四·四”布置,顶板锚杆除两根边角锚杆和顶板夹角不小于75°外,其余均垂直于顶板布置。机窝段回采帮锚杆间距900mm,排距900mm,配合使用BHW-300-3×3900mm的钢带。

②顶板锚索:切眼内全部采用¢21.6mm的锚索,掘进过程中每班探明顶煤厚度,当顶板上部为采空区时,采用Φ21.6×4500mm的锚索,确保不穿入采空区。当顶板上部为实体煤时,采用Φ21.6×8300mm的锚索,确保锚入顶板K2灰岩1m深。切眼两端头5米范围内锚索为“五·五”矩形布置,间距为1800mm,排距1800mm,正常断面处为“四·四”矩形布置,间距2000mm,排距为1800mm。每根锚索配套使用长×宽×厚=300×300×14mm的铁板,并配套使用三支树脂锚固剂,一支为CK2355,两支为K2355。

在主运输巷顶板(切眼开口位置)距巷帮300mm处以1600mm的间距布置Φ21.6×4500mm的开口锚索,每根锚索配套使用长×宽×厚=300×300×14mm的铁板,并配套使用三支树脂锚固剂,一支为CK2355,两支为K2355。

③帮锚支护:第一次施工落山侧时,落山帮采用¢16×1800mm的圆钢锚杆,间距1000mm,排距900mm,“三·三”矩形布置,回采帮一侧采用¢16×1800mm的圆钢锚杆,间距为1000mm,排距为1000mm,“二·二”矩形布置。第二次扩帮成巷时,回采帮采用¢16×1600mm的玻璃钢锚杆,间距1000mm,排距900mm,“三·三”矩形布置。每根锚杆配套一支k2355的树脂锚固剂,并配套使用长×宽=400×200×50mm的木托块。第一次在回采帮使用的冲压托盘、木托块在二次扩帮时及时回收并再次利用。

④顶、帮网:采用12#铁丝编制的金属菱形网,铺网时要求长边、短边全部搭接,搭接深度不小于100mm,联网使用16#双股铁丝,扭接不少于三圈,联网距不大于250mm;第一次施工落山侧时,顶板铺设4500×1000mm的菱形网,落山帮铺设2900×1000mm的菱形网,煤帮(即准备扩帮一侧)不铺网。二次扩帮时,顶板网采用4500×1000mm的菱形网,与第一次成巷时铺的网搭接起来,煤帮

铺设2900×1000mm的菱形网。切眼两端头和机窝处大断面铺网时,网的长度不够或过长时,可视顶帮具体情况适当剪、接,金属网铺好后必须及时联网。

⑤单体支柱架设:

A、当顶板上部为实体煤时,第一次施工落山帮侧时不架设单体液压支柱,在第二次扩帮前,先将落山帮侧用单体支柱配合0.6m的工字钢小梁按照设计位置(附图)架设好,即距落山帮2250mm。第二次扩帮成巷后将煤帮侧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一根4.0m的π梁按照设计位置(附图)架设好,即分别距落山帮和煤帮2250mm(柱距3000mm)。机窝处再增加一排支柱,并配合使用600mm的小梁架设。

B、当顶板上部为采空区时,第一次施工落山帮侧时,工作面30m范围内巷道两帮采用DW-35(31.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一根长4.4m的π梁架设一梁二柱加强支护,π梁间距1.8m,每根支柱分别距帮150mm,支柱滞后工作面5m架设;在工作面30m往外,将4.4m的π梁替换为4m的π梁配合DW-35(31.5)型单体液压支柱架设一梁二柱加强支护(附图),π梁间距1800mm。扩煤帮前,先将落山帮侧的单体支柱按照设计位置(附图)架设好,即分别距落山帮450mm和2250mm。第二次扩帮时,加强支护架设的单体支柱和落山侧施工相同。扩帮完成后将切眼内的单体液压支柱按照设计位置(附图)架设好,即分别距煤帮450mm和2250mm。调整单体液压支柱时必须先支后回。

为方便掘进机拐弯进切眼,运输巷端头处5m范围内采用7.5m的工字钢梁配合DW-35(31.5)型单体液压支柱架设一梁四柱的方式加强支护,梁距2m。

单体支柱必须支在实底上且必须穿¢300mm的铁柱鞋,保证支柱迎山有力。单体支柱必须挂好防倒链,以防倒柱伤人,防倒链一端拴在柱顶盖下方,另一端挂在顶网上,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发现漏液支柱要及时更换。

4、耙斗机硐室顶板采用BHW-300-3×3000mm的钢带,锚杆采用¢20×2400mm的螺纹钢锚杆(两边角采用¢20×2600mm的螺纹钢锚杆),锚杆排距900mm,间距900mm,“四·四”布置;在硐室顶板中间位置施工2根¢21.6×4500mm的锚索,锚索长度视顶煤厚度现场确定,确保不穿入采空区,每根锚索配套使用长×宽×厚=300×300×14mm的铁板,并配套使用三支树脂锚固剂,一支为CK2355,两支为K2355;帮锚采用¢16×1800mm的圆钢锚杆,间距1000mm,排距900mm,“三·三”矩形布置,每根锚杆配套使用一块长×宽=400×200×50mm的木托块。

5、施工过程中采用安装直读式顶板离层仪进行矿压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均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切眼开口交岔点的中心位置安设一个,切眼内每30m安设一个。

生产技术部门要指定专人每天对距掘进工作面30m以内的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测读和记录,距掘进工作面30m以外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按每周不少于1次进行测读和记录。当发现顶板离层加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6、为便于运输安装支架,切眼扩帮施工至拐弯位置时及时施工曲线,曲率半径2m。

7、施工顺序及方法:

切眼采用二次成巷的方式施工,开口时两端头5m范围内一次成巷,达到设计宽度。切眼先掘落山帮一侧,炮掘30m后综掘机和桥式转载机拐弯进切眼,机掘130m后,再炮掘煤帮侧达到30m后,拆除电滚筒皮带机中间架,掘进机后退至切眼口,将皮带机、桥式转载机、掘进机移至煤帮侧,再扩煤帮掘进130m后停掘。第一次掘宽4.5m,第二次扩回采帮侧达到设计宽度。

切眼开口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施工,由耙斗机配合综掘机出煤。

8、运输方式:切眼开口时采用60型耙斗机将煤矸扒到101主运输巷内→待巷道内存放一定量的煤矸后停耙斗机,用掘进机将煤矸转运至101主运巷皮带上运走→切眼掘进30米后掘进机拐弯进切眼安装电滚筒皮带、延长101主运巷皮带→机掘产生的煤矸由掘进机转入电滚筒皮带,再转入101主运巷皮带运走。

9、炮掘施工注意事项:

①打炮眼时,要根据爆破图表要求布置炮眼,掌握好顶帮眼角度及装药量,防止造成人为的顶板破碎。

②装配起爆树脂锚固剂前、放炮后,班组长必须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敲帮问顶,详细检查顶帮滑纹情况,摘掉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