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上学路上》基于标准的教学授课内容: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上学路上》单元主题:我是小学生啦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2)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2.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第四课。
根据主题目标的要求,主要根据一组认交通标志的图片进行拓展,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简单地了解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交通平安常识。
3.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同学。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同学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激发了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同学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培养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
评价任务1.通过第一课时活动二、活动四、第二课时活动二完成对目标一的检测。
2.通过第一课时三、第二课时活动二完成对目标二的检测。
3.通过第一课时活动三、第二课时活动二的演一演、议一议完成目标三的检测。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第一课时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请学生说一说上学的路线,路上观察到的重要标志,路上发生的有趣事情?2.请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上学路线。
《平平安安回家来》教学设计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问题设定进行讨论与分享,注重细节方面的引导。
教师总结:路上我们要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争做安全小卫士!
校学习。
师导语:不知道同学们认真观察过没有,在我们回家的路上,有很多打动人心的场面。
出示任务:请观察下面这几幅图片:猜猜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照片:
1)在学校附近路口的警察和交通协管员;
2)每天轮流在校门口执勤的家长;
3)在雨中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记住这些温暖人心的瞬间。
出示任务2:想一想
1)你在上学路上受到过谁的帮助?
2)如果没有他们会怎样?
3)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你可以做点什么?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总结:回家路上,大家给予我们很多的关爱与温暖,我们要杜绝不安全的行为,让大家放心。
《平平安安回家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回家方式,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感受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感受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他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交通标志卡片、安全设施图片等。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交通安全记心上、路上的温暖(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不同的回家方式、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等。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平安安回家来》,重点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感受路上的温暖。
(二)新课讲授1.交通安全记心上播放交通安全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讲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逆行等。
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2.路上的温暖讲述一些路上的温暖故事,如交警帮助迷路的小朋友回家、路人扶起摔倒的老人等。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回家路上遇到的温暖事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他人。
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送给那些在回家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感受路上的温暖的意义。
布置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交通安全手抄报,向身边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2021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上学路上)教案第4课(上学路上)教案设计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平安棋,培养学生的自我爱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感情。
2.了解在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摊上不洁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3. 掌握一些根本的交通规则。
一、课前打算1.教师(1)多媒体课件(2)实物投影仪(3)道具:人行横道(4)交通平安棋(40份)2.学生(1)每人打算一个骰子。
(2)调查和了解自己和周围同学在上学路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关于上学路上的棋,(课件出示课题:5,上学路上),想玩吗(课件出示棋谱)好好看看,应该怎样下想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1),哪些地方要进(2),哪些地方要退(3),哪些地方要停)2.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
4.你了解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被罚停和后退吗这些做法有什么后果5.学生评述这些行为。
6.教师小结:对,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威胁我们的人身平安,在路上玩会让我们迟到,而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吃了会生病。
小朋友们,在我们平常的上学路上会遇到更多的事情,那么你又该怎么对待呢(游戏是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游戏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同时,整堂课也可以看成是让学生完成一个活动任务——下棋,从了解游戏规则到深刻地理解游戏内容再到从玩游戏中进行体会,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与生活联系,深化感想1. 说一说(1)在我们的上学路上,你还见过哪些不恰当的行为这样做有什么后果(2)学生答复2. 劝一劝(1)(课件出示三组图片:路上玩耍、买零食、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这些行为,你该怎样劝他们选出一组劝一劝。
(2)学生练习(3)学生致辞3. 画一画(1)我们每个同学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从家到学校的路线也不同,那么你家到学校会经过哪些地方呢能画下来吗你们可以照图样画,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来,如果你们觉得这些图示还不全,还可以其它补充。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第1课:我上小学了第2课:我们在一起第3课:我是小学生2. 第二单元:快乐的生活第4课:快乐的校园第5课:我们的教室第6课:我们的操场3. 第三单元:亲近自然第7课:美丽的大自然第8课:我们的地球第9课:保护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3.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上小学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观点、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你觉得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环境?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法治的认识。
2. 答案:小学生应具备诚实、勤奋、团结、友善等道德品质。
保护环境可以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方面做起。
法治是指国家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保障公民的权益。
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校园里的各种号令,如上课铃声、课间操音乐等。
2. 明白遵守校园号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校园里不同号令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园号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可能对号令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讲一个小动物在校园里遵守号令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游戏教学法:设计“听号令做动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号令。
3. 多媒体教学法:播放校园里各种号令的音频和视频,加深学生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一个超好玩的校园活动视频好不好呀?”同学们兴奋地回应:“好!”播放视频,视频中同学们在听到不同的号令后,迅速做出各种反应,有的在听到上课铃后赶紧跑回教室坐好,有的在听到课间操的音乐后整齐地排队去操场。
师:“哇,视频里的小朋友们好棒呀!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在指挥他们行动吗?对啦,就是校园里的号令。
今天呀,咱们接着来探索校园里的号令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二)知识讲解师:“小朋友们,咱们的校园就像一个大魔法城堡,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号令呢。
比如说,上课铃响了,这是什么意思呀?”生:“要回教室上课了。
”师:“非常对!上课铃一响,就像一个小魔法,告诉我们该停下玩耍,赶紧回到教室,准备好书本和文具,坐得端端正正等老师来上课。
那下课铃响了呢?”生:“可以出去玩了。
”师:“没错,下课铃就像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告诉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去上个厕所,喝点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
还有呀,咱们的课间操音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号令哦。
当听到课间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生:“排队去操场做课间操。
”师:“太厉害了!课间操音乐一响,我们就要快速地在教室门口排好队,安静地走到操场,跟着音乐一起做操,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棒棒的。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第1课:我是小学生第2课:班级是个大家庭2. 第二单元:我们的校园第3课:我们的学校第4课:我们的老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学校环境,认识班级同学和老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认识学校环境,熟悉班级同学和老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1 以小学生活的一天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新学校、新班级的感受。
2. 讲解新课内容2.1 课堂学习:学习第1课“我是小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
2.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2.3 实践活动:开展“我是纪律小标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3. 随堂练习3.1 例题讲解:讲解第2课“班级是个大家庭”的相关知识点。
3.2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4.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心集体,爱护学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是一家2. 内容简述:以图形、关键词等形式,呈现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想一想: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连一连:将班级同学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连起来。
2. 答案:优秀的小学生应该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认真学习。
连线题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观察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开展“我心中的老师”主题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的内容简述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是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