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中国钢铁55年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1. 燃烧了35年的首钢四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首钢搬迁工作正式开始。
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附近的曹妃甸是首钢新厂址。
读“首钢搬迁示意图”,回答下题。
曹妃甸成为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包括()A.具有建没深水大港的条件B.有较为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C.地下水丰富,生产用水有保障D.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答案:C解析: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港口区位优势,利于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华北地区的工业与农业用水不能依靠地下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题干评注:问题评注:2. 我国已在浙江镇海完成了首批原油储备,这一储油设施的容量为3300万桶。
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开始对第二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的岙山储备基地储入原油。
据相关人士说,这些原油来自安哥拉、伊朗和苏丹,目标是在2009年前完成1亿桶的原油储备。
据此回答下题: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A.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B.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C.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D.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答案:AD解析: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保证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不会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对石油加工产业链没有影响。
题干评注:问题评注:3.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
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
虚线圈出的甲地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
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A.占领市场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D.保证能源供应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市场在不断扩大,这说明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占领市场。
题干评注:问题评注:4. 当丰田汽车正在向世界第一个年产千万辆汽车企业的目标迈进时,底特律上空正被上亿美元的亏损和裁员的阴云所笼罩;随着日本汽车企业和欧美汽车厂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世界汽车产业制造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初中地理中国钢铁的分布教案初中地理中国钢铁的分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
3、通过感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抽象、概括思维过程,形成、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进而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分布特点;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收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的图片,“武汉光谷”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特殊的带“洋”的称号,引入我国工业的发展。
读图课本找出我国解放前后工业产品的增长,了解我国工业品产量的增长和布局的变化。
板书:一、我国工业的发展讲解:旧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产量少,部门不全,只有几个大城市工业相对发达。
如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
转承:课前,同学们通过报纸杂志或上网收集了有关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资料,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并作简要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资料。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展示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了我们收集资料的方式,体会到互联网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那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呢?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有什么特点?分布如何呢?发展方向怎样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了解的内容。
板书: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示课件、提问:“北京高新技术园区”,介绍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学生抢答]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
八年级地理工业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工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转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基础薄弱,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工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中的工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经济部门。
按照生产方式和产品特征的不同,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主要是指钢铁、煤炭、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轻工业则包括纺织、食品、家电等行业。
2. 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国为主体。
195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一些基础工业,但发展还相对较慢。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开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到了21世纪以后,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中心。
3. 中国工业的优势地区中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包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
这些地区通常具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等优势条件,也是外资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4. 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的推进。
此外,工业化也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
5. 环境问题与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工业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特点使得环境污染成为了制约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等方式来应对环境问题,致力于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八年级地理中国主要产业知识点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地理中国主要产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1、畜牧业分布: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2、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第2节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3、能源工业的分布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高一地理鞍钢知识点高一地理:鞍钢知识点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位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鞍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息息相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鞍钢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从鞍钢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和环境挑战等方面来探讨鞍钢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鞍山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鲁西集中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
它北临辽阳市,西与大连市相邻,东与海城市接壤,南与葫芦岛市相望。
鞍山地势起伏较大,山区、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这种地理特点为鞍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资源优势鞍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鞍钢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锰矿石、煤炭等。
其中,鞍山地区的铁矿石资源储量丰富,一直以来是鞍钢的重要原料来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丰富为鞍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撑。
三、工业发展鞍钢的建设始于1948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
鞍钢的主要产品包括钢铁、钢材、高速铁路轨道等。
钢材的应用广泛,不仅用于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还广泛应用于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鞍钢的工业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四、环境挑战随着鞍钢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废水废气处理、土壤污染等都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鞍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
例如,投资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实施了清洁生产,推广了循环经济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鞍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和环境挑战等方面探讨了鞍钢的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鞍钢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能了解到鞍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还能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加深大家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024年初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四)十一.工业我国工业布局新格局:沿海、沿江(长江)、沿河(黄河)、沿铁路干线、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
一、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 1.钢铁工业中心:上海、鞍山、武汉、北京、本溪、唐山 2. 纺织工业中心:石河子、乌鲁木齐、北京、天津、济南、咸阳、西安、西宁、兰州、重庆、汕头、香港二、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1.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A.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综合性工业);秦皇岛(港口);唐山(釆煤、冶金、陶瓷)B.有利条件:煤、铁、石油、海盐丰富;统一的华北电网;临近山西能源基地;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便利交通,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近海运输;科技和人才优势。
C.不利因素:水资源严重不足;产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D.发展方向:生产“高精尖”工业产品,提高竞争力。
2.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A.主要城市:沈阳(机械制造和飞机制造);大连(造船、石油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鞍山、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B.有利条件:煤、石油、铁、森林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有大批熟练工人;市场广阔。
C. 不利因素:能源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工业产品老化,竞争力不强;D.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3.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工业基地。
A.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江苏、无锡、宁波。
B.有利条件:水陆空交通便利,有统一电网;工业基础好;长江三角洲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与国际接轨紧密。
C.不利因素:能源资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D.发展方向: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高精尖的自主创新产品。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我国南方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B.有利条件:背靠内地,毗邻港澳台,面向东南亚;科技、人才优势;是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设备;劳动力廉价。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工业一、必背知识点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工业基地;问题: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京津唐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不足:水资源较缺乏。
沪宁杭地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毗临港澳,便于吸引外资。
2、能源工业:(1)煤炭是第一能源。
煤产量最多的省是(山西)。
(2)石油是第二能源。
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大庆油田);新疆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龙头。
(克拉玛依油田)。
(3)电力工业包括水电和火电。
北方以火电为主,原因是北方多煤炭;南方水电比重较高,原因是南方煤炭较缺乏而水能资源丰富。
3、钢铁工业:(1)发展钢铁工业条件: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交通便利。
(2)上海钢铁工业基地的发展的条件:靠近消费市场;临海,交通便利;有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武汉、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靠近煤铁矿产地;交通便利。
4、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分布原理:靠近棉花产地;靠近人口密集的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5、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北京的中关村。
二、专项训练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乙所在区域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规划,最可行的是()A. B.C. D.2. 有关图中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建设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农业B. 乙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C. 丙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D. 丁发展基塘农业,实现生态农业和灌溉农业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工业基地图(比例尺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甲、乙两个工业基地分别是( )A.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B.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C.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D. 辽中南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 甲工业基地中铁路线①是( )A. 京沪铁路B. 沪杭铁路C. 京九铁路D. 京广铁路5.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工业基地的河流均属外流河B. 当乙工业基地进入雨季时,甲工业基地正值伏旱C. 甲、乙两工业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冬小麦D. 两工业基地居民的食用肉、奶、蛋等产品主要来自农耕区畜牧业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西部地区C. 西南地区D. 东部地区7.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交通运输B. 知识与人才C. 自然资源D. 劳动力数量8.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 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 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9.关于铁路运输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B. 运量大,运费最低C. 连续性强,安全可靠D.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10.今年暑假,小军的爸爸打算带他去北京旅游,如果从武汉乘火车出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以下哪条铁路线( )A. 京广线B. 京沪线C. 湘黔线D. 陇海线下图所示铁路线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国段。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工业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经济、社会、政治影响巨大。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学期地理学习内容中的有关工业方面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工业的发展和影响。
一、工业常用指标1. 工业革命时期顶峰时期在英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规定的三条必要条件是死工人、活工人和资本家。
2. 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包括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它们通过生产工艺、能源和劳动力的结合,完成生产过程,形成商品。
3. 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总产值、工业品种、产品价格、人工成本等都是常用指标。
其中工业总产值是衡量工业生产规模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工业人均产值和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工业效益的指标。
二、工业分类1. 按照生产物品的不同,可将工业分为生产原材料的工业和生产制成品的工业。
2. 按照生产过程的特点,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重要力量,生产大量的生产资料,如煤炭、钢铁、电力等;轻工业则生产日用及消费品,如纺织、食品、服装等。
3. 按照区域划分,可以将工业分为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
通常,城市工业的生产规模较大,乡村工业则以家庭手工业或小规模生产为主。
三、工业在中国1. 工业在中国的起步非常缓慢。
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小,各种科技、产业都很落后,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在高位,并逐步向中高端转移。
2. 中国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如环保、能源等问题需要共同解决,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维持竞争力和地位,也需要技术进步和人才储备等。
3. 中国工业的未来。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工业的战略重点是: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发展。
目前,中国正努力推动传统行业向高端迈进,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打造全球产业链创新伙伴关系,助力中国工业快速发展。
结论工业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中学地理知识点:中国钢铁55年新华网沈阳9月26日电从1949年炼出第一炉铁水、年产仅16万吨钢,到去年年产2.22亿吨钢,从总量增加到结构调整,经过55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正在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出生铁的国家,但在1949年,即将破茧而出的新中国还在为自己的第一炉铁、第一炉钢发愁。
与共和国同时起步的鞍钢,在被称为只能种高粱的鞍钢旧厂恢复生产,经过大规模修复设备,第一炉铁水作为新中国诞生的贺礼,在1949年6月27日从2号高炉流出。
自此,新中国的工业化伴随着钢铁工业的起步开始了史诗般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和其它行业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认为,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3个历史性的转折。
第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使一批钢铁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中央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上海宝钢,给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
第二次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资料市场中率先放开钢材价格,钢铁企业开始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市场化发展。
第三次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钢铁行
业认真落实三改一加强,使绝大多数的老钢铁企业焕发了青春,增强了后劲。
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连续3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的高速增长,钢产量达到了2.22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钢产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
吴溪淳说,目前中国钢铁业正处于第四次历史大转折。
中国钢铁工业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中国要成为世界的钢铁强国。
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钢铁二字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既是自豪的象征,又是挫折的见证。
鞍钢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支援鞍钢,鞍钢胜利完成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炼铁炉这三大工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致电祝贺;鞍钢的工人孟泰、王崇伦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偶像,钢铁一度是中国工业的象征。
但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曾让中国工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为钢铁业留下深刻教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发展钢铁工业。
目前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正是为钢铁工业把握科学发展的
航向。
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玠说,中国钢铁业正在走向理智。
吴溪淳表示,这次宏观调控,直接关系到中国钢铁工业在登上2亿吨钢台阶后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并不是简单的总量性的调控,而是着力于解决结构性问题,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行业产品结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将全面提升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装备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经过55载风雨洗礼的中国钢铁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完)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地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中考家长】【中考饮食】【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中考状元】【中考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