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3)请举出一个现代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事例。
【答案】(1)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化。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
(3)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等。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化。
(2)依据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例如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要想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应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
九年级下册历史有关城市化练习题及解析一、练习题1.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5分)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D. 农村人口增加答案:D。
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都是城市化的表现,而农村人口增加与城市化的概念相悖。
2.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并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国家是?(5分)A. 美国B. 法国C. 英国D. 德国答案:C。
解析: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都晚于英国。
3.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多选,10分)A. 交通拥堵B. 住房紧张C. 环境恶化D. 就业困难E. 以上都是答案:E。
解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住房、环境和就业等方面都会面临压力。
交通流量增大导致拥堵,人口增多使住房需求大增造成紧张,工业发展和人口密集会使环境恶化,而人口众多也会使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就业困难。
4. 以下哪个城市是因为资源开发而兴起的?(5分)A. 上海B. 大庆C. 广州D. 厦门答案:B。
解析:大庆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
上海是沿海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广州也是重要的商业和对外港口城市,厦门是沿海的旅游和商业城市,它们都不是单纯因为资源开发兴起的。
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包括?(5分)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土地质量下降C. 水质污染D. 热岛效应答案:A。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占用,土地质量可能下降;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导致水质污染;城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会产生热岛效应。
而城市化往往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而不是增加。
6. 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5分)A. 缓慢B. 迅速C. 停滞D. 倒退答案:B。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初期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中期阶段迅速发展,后期阶段发展速度又会放缓趋于稳定,不存在停滞和倒退的正常趋势。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一、选择题1.“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B.苏联解体C.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2.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A. 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B. 1960年非洲出现17个独立国家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D.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是()A.日本B.欧盟C.英国D.法国4. 如表为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欧盟进出口贸易所占世界份额的增加主要得益于()A. 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B. 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C. 西欧国家成立欧洲联盟D.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5.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的建立D. 华约的建立6.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能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是()A. 新经济政策B. 斯大林模式C. 赫鲁晓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7.领导匈牙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党的领导人是( )A. 哥穆尔卡B. 铁托C. 卡达尔D. 杜布切克8.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A. 纳米比亚独立B. 埃赛俄比亚独立C. 阿尔及利亚独立D. 埃及独立9.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A. 卡斯特罗B. 尼赫鲁C. 拉吉夫•甘地D. 托里霍斯10.九年级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了学习卡片(如下图)。
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A. 美苏争霸B. 冷战政策C. 经济全球化D. 多极化趋势11.小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②1959年,古巴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起革命政府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④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了印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 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B. 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C. 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D. 《联合国家宣言》文件13.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经济的“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应该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国家或组织()A. 欧共体B. 日本C. 新加坡D. 美国14.“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A. 斯大林时期B. 赫鲁晓夫时期C. 勃列日涅夫时期D. 戈尔巴乔夫时期2.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A. 印度B. 埃及C. 印度尼西亚D. 阿尔及利亚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4.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5.下列各项中。
哪些发生在1949年?正确画√,错误的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______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_____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______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______6.冷战的表现形式有哪些?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
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还出现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9.2016年,英国就是否脱离欧洲联盟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多数人赞同脱离欧洲联盟。
查阅资料,结合新闻报道,说一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10.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它在1991年却突然解体了。
苏联是怎么解体的?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12.问题思考: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仍不平坦,为什么?13.这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地图,请你对比现在的非洲地图,看看非洲政治版图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
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A.持续时间长B.波及范围广C.破坏性大D.来势猛烈2.【2018·北京中考】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
与这一法规相关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C.马歇尔计划D.杜鲁门主义3.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4.对下表的解释正确的是()欧美主要国家税率列表AB.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C.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提高税率D.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5.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百度百科名片:意大利法西斯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
其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他就是()A.希特勒B.罗斯福C.斯大林D.墨索里尼7.1927年,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德国D.意大利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9.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A.英国、法国、俄国B.德国、奥何帝国、意大利C.德国、俄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2.下列历史事件中,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相关的是()①三国同盟的形成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萨拉热窝事件④三国协约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英德矛盾是战争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打垮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4.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5.俄国十月革命的纪念日是()A.10月1日B.10月7日C.11月6日D.1l月7日6.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②农奴制改革③彼得格勒起义④颁布《和平法令》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7.苏联成立的时间是()A.1917年B.1918年C.1919年D.1922年8.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影响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建立了两个并存的政权9.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是()A.巴黎和会B.《凡尔赛条约》C.《九国公约》D.凡尔赛体系10.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是()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1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总复习练习题(精
排版)
第一章: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史的年代划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请简要描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特点。
3. 介绍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字及其特点。
4. 请从中华文明的特点,科技、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简要介绍商、周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近代史
1. 请解释一下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 简要描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原因和结果。
3. 请阐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4. 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中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第三章:现代史
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2. 请描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请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简要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
4. 请阐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总复习练习题的精排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注意审题,简明扼要地回答每个问题即可。
祝你学习顺利!。
- 1 -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
一、基本题
1、“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你认为不
正确的是( )
A、这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说的
B、“结束厄运”指的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这是印度领导人甘地在印度独立时说的话
D、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终于赢得独立
2、二战后在亚洲有这样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现代化国家。你认为这些国家
最有可能是 ( )
①印度 ②中国 ③韩国 ④新加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自独立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时有冲突。你知道其根源吗?( )
A、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苏美在这一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 D、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分治政策
4、你认为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先是从_______展开的? ( )
A、南非 B、西非 C、东非 D、北非
5、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看作是自己的“圣城”的一个中东城市是 ( )
A、耶路撒冷 B、开罗 C、德黑兰 D、巴格达
6、对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有下列四种说法,你支持哪种说法 ( )
A、以色列建国问题 B、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C、领土争端 D、水资源问题
7、关于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 ( )
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世界列强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历史、宗教、种族的因素
③巴勒斯坦建立何种社会制度之争
④耶路撒冷的归属之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二战后,亚非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两种方式。
下列国家中实现民族独立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
A、埃及 B、阿尔及利亚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9、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
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0、2006年是中印文化友好交流年。下列有关中印两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国都曾沦为西方大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独立后,两国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道路
③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④当今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均取得较大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列相关内容之间搭配不当的是( )
A、 1991年——苏联解体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原子能
C、亚洲“四小龙”之一—印度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
- 2 -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
A、1952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90年
13、二战后兴起的非洲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而标志着
非洲遭受欧洲的殖民统治长达几百年奴役历史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北非独立运动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D、纳米比亚的独立
14、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
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从地域分布看,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于( )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水电资源 D、橡胶资源
17、宗教矛盾是中东问题复杂化的原因之一,在这里相冲突的宗教主要有( )
①佛教 ②印度教 ③基督教 ④犹太教 ⑤伊斯兰教 ⑥道教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③④⑥
18、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B、印度和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国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19、试一试,阅读下列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某运河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该运河主权国政
府一位领导人曾经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1)你能说出材料中的“运河”指的是什么运河吗?
(2)你认为该运河的主权应属于哪个国家?但历史上一直被哪个国家控制?
(3)请你告诉我,70年代后期,该运河的主权国陆续收回了运河区什么权力?什么时候收回
了运河全部主权?
20、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
用的三件史实。 (6分)
21、再试身手,阅读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决议规定,
1948年8月1日前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独立国家:一个是犹太国,
面积1、5万平方千米,……其中犹太人49、8万,阿拉伯人40、7万;另一个是阿拉伯国,
面积1、1万平方千米,其中阿拉伯人72、5万,犹太人约1万;两国在经济上实行联合,“圣
- 3 -
城”耶路撒冷及郊区由联合国管理。据此,占人口总数不足1/3的犹太人将占有巴勒斯坦全
面积的56%,而当时犹太人只占巴勒斯坦面积的6%。
——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
(1)你认为材料中决议内容完全实现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你对上述决议有什么看法?
12、看图回答问题:
(1)你能认出他是谁吗?你知道他为中东地区的什么事情献出
了毕生的精力吗?
(2)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有哪些?
23、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中东地区的重
要性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为其和平进程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9、(1)巴拿马运河。(2)巴拿马;美国。(3)巴拿马逐渐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
等权力。1999年底,巴拿马最终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20、 (1)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召开 (2)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得到恢复。 (每个2分,满分6分)
21、(1)没有。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2)上述决议是美英等国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产物,在美国等国的偏袒下,以色列
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大量土地,造成严重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直到目前看不
到冲突结束的迹象。
22、(1)阿拉法特。中东和平进程。(2)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世界列强争夺丰
富的石油资源;②历史、宗教、种族的因素。
23、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亚、非三洲各民族迁移的通途,东西交流的要道,各民族经
济文化交流的地区。苏伊士运河沟通三大洲,此处还是世界石油宝库。因此,中东地区交通
地位重要,战略地位重要,经济价值巨大。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是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
争端问题严重;历史渊源较深,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当地水资源奇
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与反报复
的恶性循环之中。(对于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