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掌握简单的蔬菜种植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2. 简单的蔬菜种植技巧。
教学难点:1. 观察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菜园或班级种植角。
2. 教学材料:种子、土壤、肥料、工具、记录表等。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蔬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蔬菜?它们是如何生长的?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种植过程,包括选地、翻土、播种、施肥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种植经验,总结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强调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顾种植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二、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种植的蔬菜,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三、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蔬菜生长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蔬菜生长的原因。
四、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五、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一些蔬菜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
2. 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蔬菜种植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我种植小能手(教案)教学内容《种植小能手》是一堂以种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观察、种植、记录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种植: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授种植技巧。
3. 动手种植: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种植的乐趣。
4. 记录与分享: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享种植心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基本的种植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他们学会记录和分享。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种植技巧: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浇水和施肥等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种植方法。
3. 记录与分享:引导学生如何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何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植物生长图等。
2. 学具:种子、花盆、土壤、水壶、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播放视频,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讲解的步骤进行种植。
4. 记录: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阶段。
5.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交流彼此的经验。
板书设计1. 《种植小能手》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每个环节的关键内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填写观察记录表。
2.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尝试种植其他植物,并记录生长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掌握种植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种植工具、种子、肥料、水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相机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种植的了解和经验。
二、讲解种植知识1. 教师讲解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动手实践1. 教师分组,每组分配一块土地和种子。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植实践。
3. 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
四、观察记录1. 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
五、成果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种植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植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制作成观察日记或报告。
2. 学生可以尝试种植其他植物,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探索种植的奥秘。
3. 学生可以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提高自己的环保素养。
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对种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素养。
备注: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
3.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总结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劳动乐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小学综合实践种植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种植场地:选择学校内有充足阳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场地。
(2)准备种植工具:铁锹、锄头、水桶、种子等。
(3)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
2. 种植过程(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片种植区域。
(2)教师讲解种植技巧:讲解种子播种、施肥、浇水等种植技巧。
(3)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播种、施肥、浇水等种植活动。
(4)观察与记录: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3. 成长与收获(1)定期观察: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交流与分享: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种植心得,分享种植经验。
(3)收获与品尝:在植物成熟后,组织学生进行收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对本次种植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活动收获。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从学生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从教学效果、学生表现、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家长评价:从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本次小学综合实践种植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导语: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开展了以“绿色校园,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种植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一篇记实。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小学生们更应该学会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为此,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以种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确定种植品种:根据气候条件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适合在校园内种植的蔬菜和花卉。
2. 准备种植工具:铁锹、铲子、水桶、肥料等。
3. 组织学生:各班挑选出热爱种植的学生组成种植小组。
4. 安排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为种植活动时间。
三、活动过程1. 课堂学习:各班班主任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种植知识,包括蔬菜和花卉的种植方法、注意事项等。
2. 实地操作: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校园内的种植区域,开始种植。
3. 互动交流:学生们互相交流种植心得,分享经验。
4. 照顾植物:学生们轮流负责照顾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等。
5.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各班进行总结,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成果1. 种植区域焕然一新:原本荒芜的种植区域,现在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五彩斑斓的花卉。
2. 学生们掌握了种植技能: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种植蔬菜和花卉的方法,为以后的家庭种植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环保意识: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关爱环境。
4. 培养了团队精神: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活动感悟1. 劳动最快乐:在种植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但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2. 环保从我做起:通过种植活动,学生们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团结就是力量: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学以致用: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1 /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植)计划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
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校园基地,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
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
活。于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的“我是种植小能
手”活动开始了。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
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以学校的种植实践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共同
参与种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
课程改革。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形成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乐于探
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
究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养成劳动观念,形
成一般劳动技能和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获得亲身参
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1 / 1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
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
作用。
四、活动步骤
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种植、管理阶段 ----展示成果、总
结活动阶段。
五、活动措施
1、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依托教学种植室,开展学生的各项实践活
动。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
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行
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地学习体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
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课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多了解周
围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善于质疑。教师构建学生的交流平
台,发挥团体的作用,让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
3、注重过程。
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参与性学习的一
大特色,所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
1 / 1
是成功。
六、活动安排:
第二周:组建队员,强调活动要求。
第三周:了解种植室,认识种植各类器材的作用。
第四周:清洁种植器材,做好种植准备。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讨
论、探究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
第五周:分配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
第六周:利用国庆节休息,继续上网、探访农民,收集种植的经验。
第七周:交流种植方法,开始种植。写好日记,安排值日表
第八周:根据分工,学生自主管理,并及时交流种子生长情况,做好
记录。
第九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
第十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第十一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
第十二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第十三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
第十四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
第十五周:观察种子生长。做好记录并写好观察日记。
第十六周:成果展示。
第十七周:总结活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