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该如何举证证明?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底薪1900怎么计算加班费_底薪1900加班费计算公式单位安排员工在不同时间段加班的,对应的加班费计算公式是不同的,那底薪1900元的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有什么计算公式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底薪1900怎么计算加班费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底薪1900怎么计算加班费加班费是用加班时间乘以每单位工资标准(即加班天数乘以日工资标准,或者加班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标准),再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乘以相应的倍数。
但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里,我们只能知道加班加点相对于正常工资的“倍数”,即: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分别按照工资的150%、200%和300%支付加班工资,而没有每单位工资标准(即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标准)的规定。
这也是有些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少发劳动者加班费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国还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以免用人单位钻法律不尽完善的空子,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班费(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1、延长时间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1.5×加班时间2、休息日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2×加班时间3、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3×加班时间。
底薪1900加班费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以案说法:养老保险补偿、同工同酬、未休年假补偿及加班费举证问题作者:张昌涛案情简介:李某(农业户口)2008年1月1日入职A公司,担任“销售代表”工作、工时制度为:不定时工时制。
2016年1月31日李某本人提交辞职申请与A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A公司仅为李某缴纳农民工两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2010年1月1日后开始为其缴纳五险直至李某辞职之日。
李某辞职后,于2016年4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请求,请求仲裁委员会裁决A公司:1、赔偿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损失。
2、支付不同工同酬工资差额。
3、支付2008年度至2010年度未休年假工资。
4、支付工作日延时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以上四项仲裁请求共计人民币12万余元。
庭审中,李某提交:社会保险缴纳明细;A公司其他销售代表工资条(其上显示与其相同岗位某些员工工资高于自己的工资);李某每次拜访客户时,其手机APP电子打卡记录等,但未就未休年假事实提供相关证据。
A公司对李某上述仲裁请求主张如下:1、李某为农业户口,其2010年1月前北京市允许仅为农业户口人员缴纳“医疗和工伤保险”,且李某2010年1月前就已经或者应当知道公司未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但李某却一直未就此事主张过权利,故赔偿请求已超诉讼时效。
2、A公司根据每个销售代表司龄、职级确定工资标准,且李某工资不低于约定工资标准,也不低于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故不存在不同工同酬情况。
3、A公司已安排李某2008年至2010年度休年假,即便有部分未休年假情况发生,公司也已在年度末向李某支付了未休年假补偿。
但因时间久远,已无相关证据。
4、李某工作岗位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且已经相关部门批准,故不存在支付加班费问题。
本案经审理后,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裁决A公司向李某支付未缴纳养老保险损失3687元。
驳回了李某其他仲裁请求。
李某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经法院一审、二审,支持了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关于印发《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的通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宁中法[2009]213号关于印发《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的通知全市各区县人民法院,各区县、南京高新和新港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南京市中级人民法、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并已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2009年第21次民事、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2009年7月16日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议通过。
现将文件印发你们,望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如遇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发文单位联系。
附件:《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一、加班工资的申诉时效与保护期限问题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因用人单位克扣加班工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克扣加班工资之日起计算,超过一年的,一般不予保护。
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加班工资纠纷处理中的证据认定问题第二条对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如有其它证据可以佐证的,可以认定该电子考勤的效力。
劳动者提供电子打卡考勤记录,但用人单位有其它证据证明劳动者未上班或在单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它活动的,可对相关部分时段的考勤记录不予采信。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应审慎审查证据,对未经职工本人签字的考勤表、工资表等证据,要结合其它证据一并审查。
如职代会、企业工会对相关证据内容进行确认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可酌情对相关证据进行认定。
第四条对于劳动者主张的加班时间等存在明显不合理现像,但用人单位因考勤制度不完备而导致举证不能时,劳动争议仲载委员会、人民法院应加大调解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评析导读:对于重要的法律文献颁布,都会有很多专家解读,包括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解读应该也会很多,本人做了些劳动争议案件和劳资关系管理,愿就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该解释进行一番评析,为了避免雷同,特别结合东莞或者珠三角的司法实践作一番评析,有评,也有析,以尽可能使我的解析在东莞或珠三角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区别于其他省份或地域的解读。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是权威法定解读,或存谬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法释〔2010〕12号)二○一○年九月十三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析:该条明确规定未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导致的相关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应予受理,其似乎来源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仲裁委员会2008年6月23日发布的《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条。
其实早在2008年之前,东莞的司法实践中就对此予以受理,对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一直按照该解释的原则来处理,这次规定仅仅是使司法实践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而已。
对于用人单位未缴纳医疗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医疗保险的支付待遇的,仲裁庭和法院会裁定由用人单位根据已经缴纳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劳动者在社会保险基金中应享受的待遇为限,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未购买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因此发生工伤的,一切法律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加班工资纠纷审理的若干法律适用意见宁中法[2009]213号2009年09月30日一、加班工资的申诉时效与保护期限问题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因用人单位克扣加班工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克扣加班工资之日起计算,超过一年的,一般不予保护。
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加班工资纠纷处理中的证据认定问题第二条对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如有其他证据可以佐证的,可以认定该电子考勤的效力。
劳动者提供电子打卡考勤记录,但用人单位有其他证据证明劳动者未上班或在单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的,可对相关部分时段的考勤记录不予采信。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应审慎审查证据,对未经职工本人签字的考勤表、工资表等证据,要结合其他证据一并审查。
如职代会、企业工会对相关证据内容进行确认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可酌情对相关证据进行认定。
第四条对于劳动者主张的加班时间等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但用人单位因考勤制度不完备而导致举证不能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应加大调解力度。
如劳动者的陈述明显不合理或自相矛盾,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可以视情对劳动者的主张不予采纳。
对于用人单位举证的未经劳动者签字认可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证据,如有其他相关证据佐证,则不宜简单否定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证据的证明力。
第五条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未明确区分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支付的工资包含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工资,但折算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件工资中的劳动定额明显不合理的除外。
⽤⼈单位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有哪些为便于当事⼈进⾏劳动争议诉讼,下⽂现就当事⼈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事项进⾏解读。
接下来,店铺⼩编为⼤家介绍相关知识,欢迎⼤家进⾏阅读。
⼀、⽤⼈单位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下:(⼀)劳动者已举证证明在⽤⼈单位处劳动,但⽤⼈单位主张劳动关系不成⽴的,⽤⼈单位应当提交反证;(⼆)⽤⼈单位应就劳动者已领取⼯资的情况举证;(三)⽤⼈单位延期⽀付⼯资,劳动者主张⽤⼈单位系⽆故拖⽋⼯资的,⽤⼈单位应就延期⽀付⼯资的原因进⾏举证;(四)劳动者主张加班⼯资的,⽤⼈单位应就劳动者实际⼯作时间的记录举证;(五)双⽅当事⼈均⽆法证明劳动者实际⼯作时间的,⽤⼈单位就劳动者所处的⼯作岗位的⼀般加班情况举证;(六)⽤⼈单位减少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就减少劳动报酬的原因及依据举证;(七)⽤⼈单位应就解除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举证;(⼋)⽤⼈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的,应就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的事实,以及企业规章制度是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的事实举证;(九)⽤⼈单位应就各种实际已发⽣的⼯伤赔偿⽀付事实举证;(⼗)依法应由⽤⼈单位承担的其他举证责任。
⼆、原告向⼈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时应当提交下列证据材料:(⼀)原告、被告⽅基本情况的证据材料,⾃然⼈的应证明姓名、性别、出⽣年⽉⽇、民族、⼯作单位、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应证明其⼯商登记情况或法⼈登记情况,列雇主为当事⼈的应证明雇主招⽤⼈员⼈数;(⼆)劳动仲裁申诉⼈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的“申诉书”;(三)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的书⾯裁定、决定、通知;(四)原告收到仲裁⽂书时间的相关证据材料。
三、劳动者在劳动争议诉讼中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下:(⼀)劳动者主张⼯资标准就应当⾼于劳动合同约定或已实际领取的⼯资数额,劳动者应就其主张的⼯资标准举证;(⼆)劳动者主张⽤⼈单位减少劳动报酬的,应就⽤⼈单位减少劳动报酬的事实举证;(三)劳动者主张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者就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举证;(四)劳动者主张⼯伤赔偿的,应就存在因⼯伤害的事实及⼯伤认定、伤残等级及鉴定时间、⼯伤住院治疗起⽌时间及费⽤、同意转院治疗的证明及所需交通费和⾷宿费、应安装康复器具的证明及费⽤等事实举证;(五)⼥职⼯主张“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权利的,应就存在“三期”的事实、起⽌时间以及是否存在晚育、难产、领取独⽣⼦⼥证的事实举证;(六)依法应由劳动者承担的其他举证责任。
考勤卡能不能作为加班证据【本期辩苑主题】通常来说。
仲裁诉讼中要证明加班,往往使用的就是企业的考勤卡。
可是上海市某区最近的一个仲裁中,单位对员工拿出的考勤卡证据提出抗辩,认为考勤卡只能证明员工是晚下班,并不能证明员工是加班。
加班的含义是单位要求的员工同意的延长工作时间。
换句话说,考勤卡并不能证明单位同意这一点。
考勤卡是比较有效的途径(终究不是每个单位都会开加班单或调休单)可是这样一个途径也被质疑后,这件事情给员工主张加班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原本证明加班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举证变成了畏途。
也可以对加班的举证方法提出您的建议。
欢迎各位对此发表意见和看法。
您可以对这件事自身作出评论。
直笔说:也是现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值得讨论。
从我接触到局部企业来看,考勤卡的作用确实是记录“单位时间和离开单位的时间”或出勤而已。
如果卡上时间超过8小时,并不都是存在加班。
这可能有以下原因:1局部人员住在厂里,下班后不离厂,打卡时间往往延后;2局部人员个人原因晚点离开单位,不能说明一定是加班;3个人自愿延长工作时间,等等。
如果单位对上下班和考勤打卡有严格规定的认为可以作为加班的依据。
当然。
愤青说:明确员工实际工作时间而产生的单位没有必要为了明确所谓的何时上班何时离开工作地点而考勤。
也就是说,有一个问题:考勤卡是如何发生的自身就是单位为了防止争议。
单位予以打卡自身就承认了其为单位要求下的实际工作时间。
可以想象,单位有不可胜数种打卡方法可以将非工作时间排除在考勤时间之外,这个问题上单位永远不是弱者,千万不要被这种怜人的狡辩打动。
蓝色天-羽说:考勤卡的作用:考勤卡是用来证明员工是否迟到不是用来证明员工是否加班的愤青说:或者说停止工作时间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应当是一致的呀问题是涉及考勤卡的时候工作时间和到达单位的时间。
蓝色天-羽说:但是单位里也可能在打游戏啊(除非他游戏测试员)离开单位的时间是没错。
扬晓说:认为考勤卡不能作为加班的证据,如果单位有严格的加班审批制度的话。
底薪2050加班费怎么算_底薪2050加班费计算方法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单位是要支付相应的加班费,那底薪2050元的职工加班费有多少?怎么计算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底薪2050加班费怎么算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底薪2050加班费怎么算日工资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为(365天-104天)÷12月=21.75天(104天是52个双休日),日工资=月薪÷21.75天;小时工资=日工资÷8小时算出日薪与时薪后,再分别乘上3倍(法定节假日)或两倍(正常公休),就是当天应得的加班工资。
依据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在1月1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在2日、3日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则以日工资标准除以8小时。
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对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对工资没有明确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执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确定。
如按上述规定计算出的基数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如果基本工资为1600/21.75=73.56/8=9。
想要计算自己的加班费,首先得知道加班费得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这是计算加班费最重要的。
其次,在根据自己是在哪个时间段加的班,平时的话是本人工资的150%,周末是本人工资的200%,法定节假日是本人工资的300%,最后得出自己的加班费是多少。
加班费申请报告关于申请加班费的报告范文(优秀10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为了加深您对于加班费申请报告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10篇关于申请加班费的报告范文,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简单加班费申请书报告篇一领导:申请部门:____________申请员工:____________加班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加班时间:上午____:____至____:____下午____:____至____:____晚____:____至____:____加班事由:妥否,请批示。
此致敬礼!申请人__年__月__日简单加班费申请书报告篇二公司领导:因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根据县里要求,为加强春节期间我公司的安全不出现各类事故,为确保郧县厂区及工业园春节期间的防火、防盗工作万无一失,期间我部有13人正常上班,为了充分调动值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24小时值班不离人,我部特申请给予春节加班补助。
加班补助计算方式:按每人100元×13人,另外购一条香烟200元。
合计:壹仟伍佰元整(1500元);。
以上妥否,敬请批准,谢谢!此致敬礼!申请人__年__月__日判断加班的三个标准篇三1、用人单位安排2、工作时间以外3、工作或工作相关的活动解读:1、员工未经批准,自行延长工作时间,一般不能认定为加班。
2、工作时间以外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能认定为加班。
例如员工到外地出差,周末用人单位不安排工作让员工休息,则不认定为加班。
实操建议:1、一些用人单位会通过变相的手段要员工“主动加班”从而逃避加班费。
这种手段用人单位应谨慎使用。
因为用人单位有义务管理劳动者,有义务保证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如员工因“主动加班”严重损失了休息和损害了健康,用人单位依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尽管用人单位没有直接安排员工加班,但为延长工作时间的员工报销交通费、提供餐费补助等,依然可能被认定为加班。
加班工资该如何举证证明?
在司法实务中,员工主张加班时该准备哪些证据材料呢?
律师分析:
第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举证责任的分配首先应当遵守“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只有在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
也就是说,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如果根据该规则,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应当对加班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从现实层面来看,让劳动者承担加班事实的举证存在诸多困难。
在不少单位,加班采用口头通知的形式,没有书面证据,是否加班往往体现在工资、打卡记录、工作记录等情况中,然而这些证据往往保存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无从获得。
因此,尽管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三,在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关事实的举证责任。
不过,让用人单位一方承担举证对自己不利的事实,显然不合常理。
同时,不少劳动者主张的加班事实时间跨度较长,若要求用人单位一概提供相应证据,对用人单位来说过于不利。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加班费举证责任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根据该规定,由于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处于弱势地位,考虑到劳动者举证的实际困难,对劳动者举证不能过于苛求,可适当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只要劳动者一方提出基本证据,如考勤表、加班通知、工资条、交接班记录、证人证言等可以证明有加班的事实,即可视为其举证责任已经完成。
劳动者不能完整提供的证据应当由用人单位补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