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405.4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赤水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特征

黄世伟1,张廷山1,谢刚平2,胡东风2,姜照勇1,董同武1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为了弄清四川盆地南部赤水地区侏罗系下统地层的沉积特征,评价其潜在的含油气性,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室内研究。通过对野外露头和井下资料的系统研究,运用录井、测井及岩石薄片等宏观-微观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区内下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认为下侏罗统主要属湖泊沉积环境,河流-冲积环境次之。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砂滩相、滨浅湖泥坪相、浅湖碳酸盐岩相和半深-深湖相。大安寨组半深-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则是潜在的烃源岩;綦江组-马鞍山组滨湖砂滩相砂岩、东岳庙组浅湖碳酸盐岩相生屑灰岩为潜在的油气储层;珍珠冲组-大安寨组泥页岩可以。认为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很广,厚度亦较为可观,又发育潜在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下侏罗统,沉积特征,赤水地区,四川盆地

长期以来,除了川西地区新场、新都、洛带、白马庙等地在侏罗系发现了气藏,川中地区公山庙等地发现了少数油气田而外[1-6],在四川盆地其它地区侏罗系多被作为区域上的盖层对待,投入的研究工作较少。针对盆地东南部赤水地区侏罗系发育情况及含油气性的报道还很少[7-8]。

前人研究表明[10-18],四川盆地早侏罗世主要为河流-湖泊沉积环境,后者发育占优,有两期较为显著的湖侵期,分别沉积了东岳庙组和大安寨组含介屑灰岩层段;赤水地区主要发育河流相-滨湖相-浅湖相的泥页岩、粉砂岩及细砂岩,东岳庙组和大安寨组尚含介屑灰岩灰岩透镜体。

近期,中国石化在川西新都气田侏罗系探明了270×108m3天然气,显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的勘探潜力。本文拟探讨赤水地区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旨在为区内侏罗系油气勘探提供一些地质依据。

1. 概况

赤水地区位于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带,地质构造上称为赤水凹陷,属四川盆地川南坳陷伸入贵州的部分,邻接川南和川东气田,区内油气勘探工作最早开始与上个世纪中叶[9]。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地质、地震调查,赤水地区至今已落实构造圈闭21个;截至2005年,完钻井逾60口,共获气田5个,发现9个产气层;截至2004年底共获得天然气探明储量42.57×108m3,其中上三叠统-侏罗系碎屑岩中探明储量为10.16×108m3。值得一提的是,2002-2004年,官渡构造带官8井和官10井在须家河组相继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并在官9井在侏罗系沙溪庙组钻获90m3/d的高产优质油流。

区内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綦江组、珍珠冲组、东岳庙组、马鞍山组及大安寨组,各组的岩性特征见表1;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地层典-侏罗系》(2000)所述的自流井组。

表1 赤水地区下侏罗统地层简表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m )简 要 岩 性

中统 新田沟组 J 2xs 209-376 紫红色-杂色泥岩夹粉砂岩

大安寨组 J 1dn 40-88 深灰绿色泥岩、黑灰色页岩夹暗紫色灰质泥岩,

绿黄、灰绿色灰质石英砂岩、含生物介壳泥灰岩,上部为4~25m 紫色泥岩过渡层。 马鞍山组 J 1m 150-210 紫红色含灰质泥岩夹灰绿色灰质石英粉砂岩。 东岳庙组 J 1d 12-65 浅灰、灰色灰岩、泥质砂岩、含生生介壳。岩性、厚度稳定,为一标准层。

珍珠冲组 J 1zh 104-125 暗紫、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粉砂岩。

系 下 统 綦江组

J 1q 0-10 灰白-灰绿色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砂岩,夹泥岩、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局部夹赤铁矿、菱铁矿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T 3x

浅灰、灰白色块状含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2. 沉积特征分析

区内下侏罗统属湖泊相和河流-三角洲相两大沉积体系的产物,尤以前者更为发育。野外露头研究发现,下侏罗统各组地层横向上的厚度、岩性、沉积构造等皆可发生很大变化,反映出沉积环境的多变;不仅如此,纵向上的厚度和岩相变化也较频繁,反映了水动力条件亦经常发生改变(表1,图1)。从对部分砂岩-粉砂岩所做的粒度分析来看,总体上沉积物的粒径偏小,但颗粒的分布区间较宽,表明了水动力强度偏低而富于变化,结合镜下特征,可知沉积物的分选、磨圆一般,且颗粒中岩屑、长石的含量较大,对应近距离搬运-沉积,应属近源河流-三角洲相或滨湖相产物。

2.1 滨湖砂滩相

滨湖砂滩相是潜在油气储层的发育相带。主要见于綦江组、珍珠冲江组仅见于古蔺德耀关、习水温水、官渡河、三岔河以及綦江赶水-坡渡河等剖面,主要为一套细粒石英砂岩沉积。马鞍山组的该相沉积主要见于叙永火把桥剖面、习水官渡河、三岔场剖面的中上部以及綦江赶水剖面,见波痕构造。大安寨组的该类沉积见于习水三岔场剖面和綦江赶水剖面。

2.2 滨浅湖泥坪相

发育于下侏罗统各组中(图1),为一套岩性单一的紫、紫红、褐红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偶含生物泥晶灰岩透镜体和瓣鳃类化石,时具垂直岩层面的虫迹管;含较少的钙质结核,局部可富集成层;泥岩中见波痕构造和干裂构造。该类沉积物与河流环境中的泛滥平原沉积物往往十分相似,在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等方面也都难以区别,它们的沉积条件大体相同,从而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相似的沉积物和相似的沉积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上下岩层的沉积环境来加以判断。

图1 赤水地区下侏罗统东岳庙组沉积相分布图

2.3 浅湖碳酸盐岩相

浅湖碳酸盐岩相亦是潜在油气储层的发育相带。主要发育在东岳庙组之中,为生物泥晶灰岩、泥灰岩、含粉砂质泥晶灰岩,夹绿灰、黄灰色泥岩,以习水官渡河剖面最为特征,其次为三岔河及古蔺德耀关剖面(图1)。沉积构造不发育,一般呈块状层理。具正粒序递变结构。该套浅湖碳酸盐岩,在官渡河剖面最为发育,其沉积序列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正韵律沉积旋回,反映出在浅湖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也曾发生过水体深浅和水动力大小的变化。这套韵律层序的下部应为浅湖边缘沉积,因为在浅湖边缘水体相对较浅,氧气充足,生物繁盛,波浪作用较强,水动力也相应增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部分生物死亡之后被打成碎片,经短距离搬运,一些粗碎屑大量富集在一起。随着远离浅湖边缘,湖水加深,波浪作用减弱,水动力也减小,使其韵律层上层或中上部沉积物中的生物碎屑颗粒变细,含量减少,而且也可见到保存较好的壳体,相对于下部来说,环境较为开阔。总体上,这套韵律层序反映出了由高能量到低能量的湖进序列。

2.4 半深-深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