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的饲养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9.57 MB
- 文档页数:50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饲料管理:饲料是种公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应该根据种公猪对营养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
一般来说,种公猪的日粮中应该包含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的饲料。
可以采用定量自由饮水、定时定量饲喂等方式进行饲料管理。
2.生长环境管理:种公猪的生长环境管理也非常重要。
应该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疾病预防:种公猪的健康状况对于饲养管理和利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定期对种公猪进行体检,并及时给予预防和治疗。
4.婚配管理:种公猪的婚配管理也非常重要。
应该根据种公猪的遗传特点、生产性能和性格等方面,合理选择母猪进行配种,以保证后代的品质和数量。
种公猪的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生产和销售。
在生产方面,种公猪可以为生猪产业提供优质的种猪,提高生猪的品种和品质。
在销售方面,优质的种公猪可以通过繁殖、出售种猪等方式获得经济收益。
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是繁殖猪群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质量和再生能力。
以下是公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1.选种
选种是公猪饲养管理的首要问题。
选择种猪要注重挑选健康、无缺陷、遗传优良的品种。
同时,要注意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精液质量和性情等。
2.饲料管理
对于公猪的饲养管理来说,合理的饲料是十分重要的。
公猪的饲料应以高能、高蛋白为主,每天喂食3-4次,每餐分2-3次喂食,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
3.环境管理
环境干净和舒适的场所对于公猪饲养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公猪的生产能力,也会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和舒适性。
确保公猪生活的环境无噪音、无异味,并保持高度卫生,定期消毒。
4.定时检查
公猪饲养管理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
我们可以经常测量公猪的体重和胸围,观察其饮食和排泄情况,检查猪只疾病的症状和是否有外伤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5.运输管理
猪只的运输过程中,特别是未成年猪只,由于对运输途中的振动、噪声、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不当的运输管理可能对猪只造成较大的损失,使得猪只产生过度紧张,支持力下降,易于发生运输损伤等问题。
因此,需要注意运输车的通风、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公猪运输过程中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公猪饲养管理需要把握好选种、饲料、环境、定时检查和运输管理等关键点,这样才能保证公猪长期健康与高效生产。
公猪饲养的几个要点公猪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生产力,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潜力。
为了保证公猪的健康和提高繁殖效益,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公猪饲养的几个要点:1. 合理的饲养环境公猪需要一个干净、舒适、适宜生长的环境。
饲养房应该保持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寒冷的天气。
饲养房的空间应该足够,避免相互压迫和受伤。
床垫也需要及时更换和清理,以保持卫生。
2. 营养均衡的饲料公猪的饲养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饲料。
在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时间也非常重要,要根据公猪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定时供水,确保公猪得到足够的水分。
3. 饲养管理的规律性公猪饲养的管理需要有规律性,包括定期检查和记录公猪的体重、健康状况和饲养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注射,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保持公猪的健康状态。
此外,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定期更换饲料存放容器,并且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4. 合理的繁殖管理公猪的繁殖管理是公猪饲养的重要环节。
首先,公猪必须达到适宜的交配年龄和体重,才能投入繁殖工作。
其次,公猪的繁殖能力需要定期评估,通过繁殖记录和配种结果来判断公猪的繁殖效果。
最后,对于不合格的公猪,要及时淘汰和更换,以提高繁殖群体的整体水平。
总之,公猪饲养需要注意合理的饲养环境、营养均衡的饲料、饲养管理的规律性以及合理的繁殖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要点,才能保证公猪的健康和提高繁殖效益。
通过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公猪的繁殖潜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公猪的饲养与管理刘庆辉1,陈敏峰1,吴云燕2,吴同山1(1.广东省新丰板岭原种猪场,广东 韶关 511100;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 510642)公猪作为一个养猪场的根本所在,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场的生产是否正常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要使公猪经常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射精能力,并能产出密度大、品质好的大量优质精液。
笔者根据本场内公猪的使用特点,从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1 小公猪的饲养与管理1.1 公猪的选留与引进凡饲养母猪的养猪场,都有公猪的选留或引进等工作。
无论是自繁自养,还是从外面引进,公猪引进选留工作都同样重要。
1.1.1 自有公猪的选留与测定大型猪场,坚持进行种猪现场测定工作,对选留种猪很有必要。
无论长白、大白,还是杜洛克,选种公猪一般要坚持3个原则:符合品种和种用特征;一般从大窝中选留;四肢粗壮有力,无卧膝现象。
具体到品种:杜洛克毛色选留棕红色为主,体质结实,肢蹄健壮,体躯高长,背腰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发达,有效奶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长白头颈较轻,背腰长而结实,腿臀肌肉丰满发达,肢蹄健壮,有效奶头为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大白体型高长,体质结实,腿臀肌肉丰满发达,肢蹄健壮,有效奶头为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公猪的场内测定,一般以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背膘等为主。
场内测定结束后,按照综合指数的高低,结合现场外貌评定,选留综合指数高、体形外貌好、四肢健壮、生殖性状明显而无缺陷的公猪,留作种用。
1.1.2 引进公猪的注意事项1)厂家选择。
引进种公猪要到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正规种猪场,并且最好固定在一个种猪场引种,从而避免不同猪场不同抗体水平的种猪交叉感染。
2)引种数量。
根据自身需要,一般新场以1:50~100的比例引进公猪,常规生产的猪场,根据需要更新的公猪数量进行。
3)质量控制。
很多大型种猪场,都是经过测定、精液检查合格才将种公猪售出。
但也要注意,如果市场行情好,等不到测定结束,公猪就卖完了;特别是杜洛克公猪,遇到特殊清况如疾病、天气等原因,经常找不到公猪买。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种公猪是猪场的核心资源之一,饲养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
以下是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一、选种种公猪选种应以遗传品质为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体型、外观、生长速度和母猪后代生产性能等方面。
同时也要考虑猪场的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
二、环境种公猪的饲养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排水和采光等条件。
猪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8°C~23°C,湿度为60%~70%,并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地面要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减少病菌传播。
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环境过于嘈杂、过于光线明亮、氨气浓度过高等问题,影响种公猪的生长发育。
三、饲料种公猪的饲料要求高质量、优越,营养全面,适应种公猪生长发育的需要。
应以精饲料为主,并加入合适的饲料添加剂,保证种公猪的体态健康和生殖能力。
在饲料供应方面,应采取定量定时喂养,保证种公猪的正常生长和生殖发育。
四、养护种公猪的养护包括加强营养饲喂、疾病防治、做好卫生清洁、定期检查等方面。
应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五、管理水平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求科学合理、规范化、人性化,提升养猪场的管理水平。
管理工作应落实好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繁殖技术、环境监测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完善养猪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运作。
六、交配交配是种公猪的重要任务之一,交配前应做好配对,选择优良母猪作为配偶对象。
交配的时间应在种公猪的高产繁殖期,注意交配环境的卫生和舒适。
综上,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养猪场管理人员综合施策,科学合理地管理饲养环境、注重饲料管理、做好疫病防治、加强养护管理和交配技术等方面,才能保证种公猪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提升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一、饲养目标:1、后备公猪8月龄体重达130kg以上。
2、自然交配时能完成25-30头母猪年配种任务,人工授精时能完成150-200头母猪的年配种任务。
3、一次射精量在150ml以上,密度:2.5亿/ml以上,精子活力0.7以上,畸形率20%以内。
4、使用年限1年以上。
二、后备公猪的饲养管理:1、引进后备公猪隔离饲养30天以上,单栏饲养,由专人饲养和管理,隔离期间观察是否跛行、腹泻、喘气;抽血检测是否有本场没有的重大疾病。
2、混养:隔离期结束后与本场公猪隔栏饲养,以获得主动免疫,混养时间不低于30天。
3、50kg-8月龄饲喂后备母猪料(878料),自由采食;8月龄以上或体重达130kg开始喂公猪料(481B公猪浓缩料),2.5kg/天,日喂料两次。
4、每天最低清粪两次,做到栏舍干燥卫生,猪体清洁。
5、调教公猪时要有耐心,不能鞭打,必要时可以先观摩再调教。
无精或连续两个月死精、精子不达标则淘汰。
6、作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后备公猪适宜温度为18-20℃。
最高温度不能高于27℃。
7、通风良好,防止空气污浊。
三、生产公猪的饲养管理1、饲喂公猪料(481B公猪浓缩料),2.5kg/天,日喂料两次。
2、合理使用公猪:8-12月龄,每五天采精一次;12月龄以上每周采精2-3次;连续2个月精子不达标则淘汰。
3、每天最低清粪两次,做到栏舍干燥卫生,猪体清洁。
4、作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公猪适宜温度为15-18℃。
最高温度不能高于27℃。
5、适当饲喂青饲料。
6、通风良好,防止空气污浊。
饲养公猪的方法有什么饲养公猪的目的是使公猪有良好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完成配种任务。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公猪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公猪的方法公猪应饲养在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圈舍里。
每头公猪应单栏饲养,占地6~7平方米,圈舍牢固;圈墙高1.5米。
(l)运动运动能使公猪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受到锻炼,使公猪体质健壮,精神活泼,增加食欲,提高性欲和精子活力。
运动不足公猪贪睡、肥胖,性欲降低,四肢软弱,影响配种效果。
在配种季节,应加强营养,适当减轻运动量。
在非配种季节,可适当降低营养,增加运动量。
公猪过肥应增加运动。
(2)刷拭和修蹄每天用刷子给公猪全身刷拭l~2次,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食欲,减少皮肤病和外寄生虫病。
夏季每天给公猪洗澡1~2次。
经常给公猪刷拭和洗澡,可使公精性情温驯,活泼健壮,性欲旺盛。
还要注意护蹄和修蹄。
蹄不正常影响公猪配种。
(3)防止自淫自淫是公猪最常见的恶癖。
公猪自淫是受到不正常的性刺激,引起性冲动而爬跨其他公猪、饲糟或圈墙而自动射精,容易造成阴茎损伤。
公猪形成自淫后体质瘦弱、性欲减退,严重时不能配种。
防止公猪自淫的措施是杜绝不正常的性刺激:将公猪舍建在远离母猪舍的上风向,不让公猪见母猪,闻不到母猪气味,听不到母猪声音。
如果公猪群饲,当公猪配种后带有母猪气味,易引起同圈公猪爬跨,可将公猪配种后休息l~2小时后再回圈。
配种场地应与公猪舍有一定距离,防止发情母猪到公猪舍逗引公猪。
后备公猪和非配种期公猪应加大运动量或放牧时间,公猪整天关在圈内不活动容易发生自淫。
(4)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精液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受胎率。
在配种季节到来前20天,就应对精液品质进行检查。
检查精子的数量、密度、活力、颜色和气味等。
在配种季节即使不采用人工授精,也应每隔10天检查一次精液。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公猪承担的配种量是否合理,以便调整配种次数、营养和运动量;保证配种期的高受胎率。
(5) 建立管理制度、合理调教:公猪应有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时饲喂、饲水、运动和洗浴刷拭。
种公猪管理制度内容一、公猪基本信息登记1.每只公猪应有详细的个体信息登记,包括品种、年龄、体重、父母信息等。
2.每只公猪应有独立的编号,编号应清晰标注在其身体上,方便识别和管理。
3.公猪的基本信息登记应在其进入养殖场时完成,随时更新。
二、公猪生活环境管理1.公猪的生活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公猪的圈舍应保持充足的采光和空间,避免过度密集造成憋腻。
3.公猪的饮水器和饲料盆应每日清洁消毒,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新鲜。
4.公猪的运动和活动空间应符合其体型和活动需求,避免运动不足影响其健康。
三、公猪饲养管理1.公猪应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用途提供相应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2.公猪的饲料应按时定量投喂,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
3.公猪的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受粗饲料和杂质影响健康。
4.公猪应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体型评估,根据情况调整饲养计划。
四、公猪健康管理1.公猪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免疫接种和除虫工作正常进行。
2.公猪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3.公猪应定期进行疾病检测,保障其身体健康和遗传质量。
4.公猪应有专门的兽医团队负责健康管理工作,保障其生长和繁殖功能。
五、公猪交配管理1.公猪应严格按照种猪交配计划进行交配,确保繁殖计划的顺利进行。
2.公猪应保持良好的交配状态和精液质量,定期进行配种检测和评估。
3.公猪交配时应由专人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效果不佳。
4.公猪在交配后应及时转移或休息,保护其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
六、公猪遗传管理1.公猪的遗传信息应定期进行记录和评估,保障其遗传质量和繁殖价值。
2.公猪应经过严格的选育和繁殖工作,提高其后代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
3.公猪应符合种猪标准和品种要求,遵循遗传规律和选育原则。
4.公猪的遗传信息应与母猪的遗传信息匹配,实现优质后代的繁殖。
以上所述即是一个典型的公猪管理制度范例,作为养殖场公猪管理的基本参考。
点2023-11-07•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目录•繁殖管理•猪场管理•其他注意事项01引种通过引入优秀的种公猪,提高猪群的整体品质和生产性能。
优化种群结构扩大基因库改善生产性能引入新的基因,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率。
引入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公猪,以改良后代的生产性能。
03引种目的0201确保引种的种公猪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和遗传疾病。
健康状况选择具有优秀生产性能的种公猪,如高瘦肉率、高繁殖性能等。
生产性能了解种公猪的遗传背景,包括血统、系谱等,以确保引入的种公猪符合猪场的需求。
遗传背景引种标准考虑引入的种公猪对当地环境、饲料和饲养条件的适应性,以降低引入后的应激反应。
引种注意事项适应性引入的种公猪应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其健康状况和适应情况良好。
隔离观察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以确保种公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饲养管理02饲养管理将公猪饲养在群体中可以增加其活动量,提高其繁殖性能。
群体饲养对于一些繁殖性能低或年龄较大的公猪,可以采取单独饲养的方式以更好地照顾它们。
单独饲养饲养方式优质饲料选择高品质的饲料可以确保公猪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其繁殖性能。
合理配比合理搭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公猪的营养需求。
饲料选择与配比定时饲喂每天定时饲喂公猪,使其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其健康状态。
定量饲喂根据公猪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等因素,确定每天的饲喂量,确保其摄入适量的营养。
饲喂方法与时间03疫病防控制定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注意与兽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新的疫病信息和防治方法。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等。
伪狂犬病对种公猪进行伪狂犬病疫苗接种,确保种公猪无伪狂犬病感染。
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瘟定期检测猪瘟抗体,确保种公猪无猪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