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观点与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与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就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与基本矛盾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与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就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

其次,这就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就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就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这种品质就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瞧法与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与理论体系

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问题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与精神何者就是第一性、何者就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就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就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就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因而就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就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而就是第二性的。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与精神。

②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世界就是可以认知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与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人们面对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就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与决定着人类的命运。

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的神的存在与作用。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就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就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联系的还就是孤立的,就是发展的还就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瞧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瞧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

①它为研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为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就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

②它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恩格斯:“实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实物的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的

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要素就是客观的;

实践的过程就是客观的;

实践的结果就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就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总就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就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就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就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就是人独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