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机_心系沃土_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
- 格式:pdf
- 大小:803.23 KB
- 文档页数:5
农业气象分析员工作计划作为一名农业气象分析员,准确、及时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和专业分析,对于保障农业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农业领域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农业气象信息和分析报告,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与农业部门、农民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适应农业气象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工作内容1、气象数据收集与监测每日定时收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日照时数等。
关注国内外气象网站和数据库,获取最新的气象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
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专业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
2、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专业软件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研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建立农业气象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对比。
3、农业气象预报与预警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制作短期(1-3 天)、中期(4-10 天)和长期(11-30 天)的农业气象预报。
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干旱、大风、低温冻害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4、农业气象服务定期编写农业气象分析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为农业部门和农民提供决策参考。
参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向农民普及气象知识和应对灾害天气的方法。
根据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和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如作物播种期、施肥期、灌溉期、收获期等的气象条件分析和建议。
5、科研与合作关注农业气象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发展,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
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
发表农业气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6)作者简介 黄丹萍(1989-),女,江西临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3-10Analysis and Thoughts on the Status Quo and Suggestions of Meteorol-ogical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for Agricultural Services—An Example of Fuzhou MeteorologyHUANG Dan-ping (Jiangxi F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Fuzhou, Jiangxi 344000)Abstra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weather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work, taking the weather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service provided by Fuzhou City as a cas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ther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serving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work according to th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ther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serving agriculture.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film and tele-vision forecast; Agricultural service; Current situation; Flood disaster; Meteor-ological data气象影视预报为农服务现状及建议——以抚州市气象为例黄丹萍江西省抚州市气象局,江西抚州 344000摘要 为了优化气象影视预报工作,以抚州市提供的气象影视播报服务为例,研究当前气象影视预报为农服务现状,并根据为农服务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提出建议。
关于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方案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市局关于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以确保粮食生产为前提,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切实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更好地发挥气象在“三农”服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服务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服务理念,紧密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将为农服务放在首位,以重大性、灾害性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工作内容(一)、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内容1、构建有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
建立县、镇联动、部门合作的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加强与农业局的合作,修改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为农服务指标、农业气象服务标准。
2、强化农业生产关键期气象服务。
我局根据农业生产状况与气象预测、预报、情报,及时对农业生产决策部门及广大农户发布农业气象专题信息,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
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针对灾害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御措施,指导农民有效防灾减灾。
3、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气象服务,开展茶叶采摘期专题气象服务,开发适合本地的精细化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性特色服务。
4、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
充分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区域自动站和雷达等开展干旱、洪涝、冰雹等监测预警服务,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进行有效服务。
特色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建议为了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气象服务不可或缺。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中,气象因素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收成和产量,所以特色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的建议至关重要,它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特色农业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严谨的气候数据和准确的气象预测,因此气象数据对特色农业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气候合理方案制定,都需要气象数据的支持。
因此,有必要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保证特色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建立气象服务机构,真正实践“服务农业,造福人民”的初衷,树立服务第一意识,为农业生产提供质量有保障的气象服务。
气象局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个渠道向农村地区发布气象预报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另外,大力推进农业气象专业技术培训,使当地农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提高其信心和抗灾意识。
三、建设气象应急备勤队伍特色农业生产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经验和技术,更需要合理的气象预测和及时有效的灾害预警。
为了确保农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的保障,在极端天气预警和气象灾害预测方面,建立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气象预测和监测系统,以及专业的气象应急备勤队伍,能够快速、准确地反应在灾害预警上,并及时救援与支援。
四、加强对气象技术的应用研究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气象预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特色农业生产中,通过加强对气象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了解天气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时制定出应对之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们的生产利益。
总之,特色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是农民和农业的生命线,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建设气象应急备勤队伍,加强对气象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只有真正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才能带动特色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的目标迈进。
新形势下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路引言:气象服务对农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产值的高低。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性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验逐步探索解决气象为农服务问题。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全市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
全年气温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
呼伦贝尔市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常有旱涝灾害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气象为农服务,降低因气象造成的农业损失。
1 农业气象服务内容1.1 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气象部门应根据实时监测的生态环境变化信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关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并分析论证,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 提供农作物灾害性预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灾害性气象条件,将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经济损失的严重局面。
因此,气象预报可提前使人们做好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准备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1.3 实时农业气象监测服务通过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及地面观测站传输的数据对气象变化条件趋势进行分析,并提供农作物土壤水分含量、作物长势和周期、灾情、空气湿度、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及预测信息,对农作物生长关键期进行及时预报,可提供播种、施肥、生育期、收获期预报、为农业生产者提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另外,可根据天气形势及时提供自然灾害状况及农业气象判断信息,为人们提供抗旱涝、防低温等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4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对呼伦贝尔农业气候生产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资源区域进行划分,在每年的汛期进行人工增雨及人工防雹作业,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3年市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市气象局决定在2023年制定一项为农服务的实施方案,通过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和专业的气象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决策支持。
该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业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 气象信息收集和分析- 建设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农村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高气象信息的时空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 开展气象数据共享: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气象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农民和农业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气象信息。
- 建立农气数据库:将农田、作物、农业管理措施等农业信息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建立农气数据库,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更精确的农田气象服务。
2. 农业预警系统建设- 强化农业灾害监测和预警:通过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气象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监测农业灾害,预警农民和相关部门。
- 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利用气象模型和预测技术,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预报,提前通知农民和农业企业,减少灾害损失。
- 建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加强农业灾害的应急救助和恢复工作。
3. 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支持-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信息,包括天气预报、农田水分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气象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 提供农业风险评估:利用气象数据和农业信息,对农田风险进行评估,为农民提供灾害防范和决策支持。
4. 推广气象保险服务- 引入气象保险机制: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广气象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减轻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
- 提高保险意识和知识: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气象保险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保险意识。
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农业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气象服务也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提出一种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品质。
一、方案介绍本方案针对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天气异常和我国各地农业气候条件的不同,提出了一套针对性强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预警系统建立天气预警系统,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天气情况的预警信息。
包括强风、暴雨、台风、低温等等,及时告知农民,提醒农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2.智能农业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农业数据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业气象数据,帮助农民科学地选择耕作时间和农作物品种。
可以根据每个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分析得出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农民提供最佳的种植条件。
3.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大气环境、植被生长状态等因素,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农民选择最佳的农业耕作时间和农作物种植方案。
4.作物害虫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作物害虫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农田害虫情况,预测害虫数量和分布时间,以便农民及时采取防保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5.农业物资配送信息互通平台建立农业物资配送信息互通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为农民提供农资配送信息。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到周边的农资供应商和农资配送服务商,选择合适的农资供应商和农资配送服务商,减少农民的采购成本和配送成本。
二、方案价值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价值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天气预警系统和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天气情况,选择最佳的农业耕作时间和农作物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种植效率。
2.减少农业损失:通过作物害虫监测预警系统,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害虫情况,采取有效的防保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3.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智能农业数据管理系统和农业物资配送信息互通平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
2023年市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频繁发生和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市气象局决定在2023年实施一项针对农业的气象为农服务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气象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系统,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网络1. 完善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市气象局将加大资金投入,增设气象观测站点,完善土壤湿度、温度、降雨量等农业气象观测指标的监测能力。
2. 推广智能气象传感器:市气象局将积极推动智能气象传感器的应用,为农民提供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指标。
3. 建立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市气象局将建设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集成各类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模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业气象信息和服务。
二、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服务1. 引入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市气象局将引入国际先进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
2. 建立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市气象局将建立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农业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抢救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3. 气象预报信息精准下发:市气象局将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气象预报信息下发机制,确保气象预报信息准确传达到农村地区,帮助农民做好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三、开展农业气象科普与培训1. 农业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市气象局将组织农业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农民对气象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农业气象培训课程:市气象局将与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开展农业气象培训课程,培养专业的农业气象人才,提高农民的农业气象素养。
3. 农业气象技术指导:市气象局将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措施。
四、建立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1. 与农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市气象局将与农业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享气象数据、信息和资源,实现农业与气象的深度融合。
农村气象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我国农村气象工作是指通过对农村地区的气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预测,为农民朋友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安全性和效益。
农村气象工作既是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为了推动农村气象工作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并执行一份全面的农村气象工作计划。
农村气象工作的目标是:1. 提高农村地区的气象监测和预测能力。
2. 加强农村地区的天气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
3. 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
4. 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
5. 加强农村气象工作队伍的建设。
二、工作内容和计划1. 加强农村地区的气象监测和预测能力(1)完善农村气象站点的布局,建设一定数量的自动化气象观测站点,并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2)提高农村气象站的仪器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实时、准确、全面的气象观测数据。
(3)加强对农村气象站点的培训,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观测能力。
2. 加强农村地区的天气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1)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天气灾害监测系统,实时了解天气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预警和发布。
(2)加强与农村地区的相关单位和群众的合作,建立天气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加强农村地区的气候变化监测,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前制定适应措施。
3. 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1)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气象信息系统,为农民朋友提供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气象资讯、气象指导等服务。
(2)开展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和防治指导,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3)加强与农民朋友的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气象信息服务。
4. 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1)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农村地区的气象技术指导和工作计划,提供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
(2)开展农作物的适应性试验和种植示范,推广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
气象为农服务总结引言气象为农服务是指利用气象科学和技术手段,提供专业的气象信息和预报服务,从而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农业生产决策。
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气象为农服务在农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优势、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优势气象为农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度高现代气象技术的发展使得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升。
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卫星图像、雷达图像和气象探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气象状况,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农民可以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实时性强现代气象服务平台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和信息,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数据多样性气象为农服务平台不仅提供基本的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还包括气象预报、病虫害预警、农田水分监测等多种服务。
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应用气象为农服务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播种与施肥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农民可以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施肥期。
气象服务平台提供了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判断农田是否适宜播种或施肥。
同时,气象数据还可以结合作物生长模型,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需水量,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作物管理建议。
灌溉与排水气象服务平台提供了农田水分监测和天气预报等数据,农民可以根据实时的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措施。
避免由于过度或不足的灌溉而导致的浪费和病虫害的滋生。
病虫害防治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可以结合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天气条件,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建议。
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采摘与运输气象服务平台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这对农产品的采摘和运输非常重要。
解读天机,心系沃土 ——气象影视为农服务工作设想 黎琮炜,孔毅民 (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
气象影视在开展科普工作时,往往面对着广泛的服务群体和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其中,农村群体由于受灾害防御体系相对薄弱,防灾避险知识相对缺乏,生产生活受气象因素制约较大等影响,所以农村群体对气象影视在防灾避险和科普方面的工作,有着更加迫切的服务需求。如何为农村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帮助农村群体有效防灾避险,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农村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气象服务,让农村群体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气象影视服务面临的2个问题。本文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就气象影视如何针对农村群体提供气象服务提出了几点工作设想,以提升气象影视为农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工作设想分为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平台、改进服务工作、尝试新的服务方式等四个方面,主要思路为挖掘节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整合播出平台,提供立体化的无缝对接服务;打造节目优势品牌;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首先,提升服务质量包括通过挖掘节目资源,使用更多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到达率;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整合并利用外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资源,增加节目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加强视音频影像资料共享资料,加强资料动态更新,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其次,优化服务平台包括整合全区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平台,把为农服务常态化;利用“集中制做,末端分发”,确保服务契合实际需求;开发数字电视网点播平台;利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体现“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第三,改进服务工作包括通过加强服务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趋利避害;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的功能性和针对性;加强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程度,让服务更加直观具体。第四,尝试新的服务方式包括利用新媒体,实现“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与气象121短信平台结合,主动提供服务;利用气象信息员网络,强化针对农村群体的科普工作,以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
关键词:气象影视 为农服务 整合拓展 【投S16 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分会场】 2011年4月8日,广西区气象局与区农业厅,共同举行了天气对春季农业生产影响分析会商会,在思想火花碰撞中,气象与农业两个领域高度融合,为春播春种生产出谋划策,产生“1+1>2”的增值效应。 4月29日,为了进一步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各项工作,广西气象局制定并印发了《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就广西气象影视而言,在为农服务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节目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播出平台,打造优势品牌;尝试新方法,服务新农村等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服务能力,帮助农民有效化解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使气象信息和气象服务成为农民趋利避害的工具,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 挖掘节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1.1充分挖掘节目资源,提高信息利用率和到达率 广西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其中包括:农业气象情报、粮食产量预报、重大农业病虫害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农业气候区划、农用天气预报等业务服务领域,以及以蔗糖等优势产业为代表的大宗农作物面积提取与估算、长势动态监测、灾害监测和产量预测等。全区各县、市主要农作物(早稻、晚稻、甘蔗、玉米、荔枝、龙眼、香蕉、芒果)发育进程、病虫害防御重点、天气实况及对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未来一周天气趋势、生产建议等。同时,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除了在全年各时段固定发布外,还会根据服务需要增加发布频次和提供服务。由于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较高普适性,参考价值大,所以我们可以把适合向社会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结合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和科普知识,制作成电视气象节目播出。针对农村群体,通过充分挖掘节目资源,就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到达率,从而做好气象影视服务工作。 1.2与涉农部门合作,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 纵观农、林、水、国土等涉农部门,气象部门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拥有电视气象节目这个独一无二的服务平台。气象影视想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不能单单依靠气象部门自己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更应该加强与农、林、水、国土等涉农部门的交流,以合作共享的方式,开放电视气象节目这个平台,整合并利用外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资源,从而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涉农部门的专家参与节目制作,针对各项农事生产活动,结合天气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甚至还可以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进行实地座谈、互动示范。 1.3加强视音频影像资料共享,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 说到与涉农部门合作共享,我们不应停留在单纯的数据共享阶段,对于视音频影像资料,也可以添加到共享表单上。通过广西气象影视的“集中制做,末端分发”系统,可以收集到全区各地关于农业农情的图片、视频、语音资料,建立数据库与涉农部门进行资源共享,同时涉农部门的视音频影像资料也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充实电视气象节目的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对视音频影像资料的动态更新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服务重心,让服务契合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服务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 2 整合播出平台,提供立体化的无缝对接服务 由于受到文化素质、生活环境和习惯等等因素制约,农村群体对于电视媒体的接受度和忠诚度,要远远高于报纸、广播、互联网络等等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声画同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直观具体的电视节目,在农村拥有更广大的受众,这就要求我们以电视媒介为主要阵地,整合播出平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2.1 整合全区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平台,把为农服务常态化 目前广西电视气象节目的播出平台有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广西卫视、中国天 气网广西站覆盖了全国范围;广西公共、综艺、都市和国际频道等省级频道,每天都有电视气象节目播出;全区14个地级市电视台也有出主持人的电视气象节目;中国气象频道覆盖了全广西超过280万的数字电视用户。强大的发布渠道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信息到达率,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有效。通过整合全区气象节目播出平台,以公共气象业务系统及基本业务产品为依托,针对农村收视群体特有的收视时段、收视习惯和偏好等特殊需求,对现有电视气象节目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为农服务节目,固定时间、频次和频道播出,我们就能把为农服务工作常态化。 2.2利用“集中制做,末端分发”,确保服务契合实际需求 利用“集中制做,末端分发”,一方面可以对全区统一发布预警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为防灾减灾和农事生产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不同地区、不同服务需求的农村受众,最快最便捷的接触服务信息,直接产生服务效果。例如每年的3月是插秧播种的大忙时节,通过“集中制作,末端分发”,可以根据各个地市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当地农业生产进度给出相应的农事建议,从而通过节目的差异化,提高气象服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通过“集中制做,末端分发”还可以实现气象可视产品的快速采集和传输,以及气象事件现场的视频情报快速收集和传输。这些可视化产品除了丰富节目内容,还可以让节目编导更好的掌握各地农业生产进度,以“自下而上”,“自前线到后方”的制作方式,使电视气象节目的服务更加切合实际需求。 2.3开发数字电视网点播平台 在数字电视网中的点播平台,增加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对接气象指导网中已经成熟的,可以对外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农业气象旬(月)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等等。这样农村收视人群就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在一天当中的任意时段,自由点播了解相关信息。 2.4利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体现“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 目前中国气象频道的广西本地插播节目,从每天早上6:56到晚上10:56,在每个小时的第26分钟和第56分钟播出,全天播出频次高达33次。通过广西本地插播节目,观众可以了解到广西当地各种最新的气象信息,包括区域天气预报、广西主要城市、广西主要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天气预报、城市气象生活指数预报等等。在中国气象频道本地插播节目中,开辟为农服务栏目,可以加强服务时效性,充分发挥气象专业频道快捷有效的服务优势,提升气象信息在广西各地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到达率,并且体现气象服务“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 3 打造节目优势品牌 近年来,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在丰富为农服务产品、创新为农服务手段、拓展为农服务渠道、延伸为农服务链条等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些服务产品离农民朋友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应该加大节目制作,针对农村群体的收视习惯,打造优势品牌,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3.1加强服务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趋利避害 天气预报是农民朋友对气象服务的第一需求,但仅仅让农村群体知道阴晴冷暖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在服务深度和个性化方面对天气预报信息进行加工,结合为农服务产品,抓住天气和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针对不同作物对天气的不同需求,帮助农民朋友科学安排生产,规避自然风险,获得更好收益。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改进为农服务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3.2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的功能性和针对性 广西南北的地理特征各有差异,气象要素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各地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电视气象节目必须针对某个服务点,成系列的制作播出,在整体上对全区各地的为农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节目对各地的服务指导。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群体的知识结构,构筑划分节目版块,强化节目为农服务的功能性和针对性,把电视节目中的气象和农业专业术语,“翻译”成农民朋友自己的语言,让他们想看,爱看。 3.3加强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程度,让服务更加直观具体 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拥有着丰富的服务产品,通过提高每个服务产品的可操作性,就可以使服务更加贴近实际应用;通过看懂讲透每项气象数据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同含义,就能充分开发每个数据的功用,提高气象数据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提升节目的为农服务水平。在另一方面,电视和其他媒介相比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声画同步的特性。为此电视气象节目应充分利用电视传媒的优势,加强服务产品的可视化功能,就可以更直观地指导农民朋友开展各项农事活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探索新方式,服务新农村 气象影视作为气象公共服务必可不少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偏安一隅,在做好日常电视气象节目的同时,应该更多的通过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各界合作,谋求生存与发展。 在2008年,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和省内知名农资企业合作,在广西境内所有的1.4万多个自然村挂设两万块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牌。宣传牌针对广西易发的气象灾害,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相应的防御措施。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牌进万村活动做法简单,服务效果明显,有力补充了电视气象节目以外的服务空白,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气象影视可以结合新媒体、气象121短信平台、气象信息员等三个方面做出尝试,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工作。 4.1利用新媒体,实现“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如果说气象频道可以实现气象服务“无时不在”的服务理念,那么通过以便携移动设备为终端、互联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我们可以向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区域提供气象影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构建立体全面的服务体系,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在农村的日益普及,农民朋友不用守在电视机前,而是在田间地头就能收到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