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居住区水景地域性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05.08 KB
- 文档页数:3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营造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其景观设计的质量与居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符合场所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居民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营造场所精神,成为了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营造研究及应用。
通过对场所精神理论的深入剖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总结归纳出营造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将场所精神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实现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的有机结合,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文化内涵。
本文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场所精神的理论基础、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的关联性分析、营造场所精神的具体策略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旨在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概述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创造舒适、安全、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生活环境。
这不仅仅涉及到空间布局、绿化配置、设施配套等硬件设计,更包括了对场所精神、文化内涵、居民心理等软性要素的深入考虑。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脉络。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营造尤为关键。
场所精神是指特定空间中蕴含的文化、历史、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它反映了居民对于该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手法,如运用地方特色材料、植物配置、空间组织等,可以营造出富有场所精神的居住区环境,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居住区景观设计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绿色理念。
通过引入生态设计原则,如雨水收集、绿色出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可以实现居住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引言:进入了21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
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于是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生态美,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领导下的喀什市,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同时也带动了居住区景观的快速跃进。
本文通过概述了喀什地区的概况以及喀什市内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构建人性化居住小区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人居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居民已经从基本的物质和空间需求进一步上升为更加丰富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居民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选择居住区的时候开始考虑其周边气候环境。
所以科学、合理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可以起到美化居住区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调节居住区气候环境,增加其舒适度,提高居住区整体环境水平。
另外,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身心愉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生活当中。
2 喀什市地区概况2.1 地理位置喀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是中国的西北地区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喀什市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有的昆仑山绵亘东西、北有天山南脉。
2.2 气候资源喀什市位于中亚腹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带,市内春夏秋冬四季分差比较明显,光照时间长,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比较干燥,冬季低温期长,夏季长而炎热。
春季升温比较快,常有倒春寒;秋季短促,降温迅速。
春季多大风、沙暴。
浮尘日数频繁。
2.3 文化背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团结互爱、共同发展的大家园。
而喀什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宗教交流中心,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8%,民族特色极为丰富,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作者:刘斯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当前一些寒地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对冬季气候考虑不足,冬季景观差,也不利于人的活动。
本文针对冬季对外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设计的方法和建议,避免和解决上述问题,以建设适应寒地城市的居住外环境。
【关键词】寒地城市;环境设计;居住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设计提高环境的质量,更加满足人对居住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然而,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对冬季居住外环境建设的认识不足,在设计理念和工程实践方面匮乏,设计照搬国外或南方地区的形式,加之受到冬季寒冷气候因素影响,许多居住区外环境质量在冬季时很不理想。
1 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当前的问题1.1 对寒冷气候因素的考虑不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漫长、日照时间短、降雪量大,严酷的气候因素给寒地居民的户外活动造成了极大影响:a.寒地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人的皮肤感觉寒冷,室外活动不适宜; 冰雪路面较多,步行交通艰难; 除了少数常绿植物,冬季绿化景观较少; 采暖期长,空气污染严重,b.寒地城市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且太阳高度角较小,带来的问题是建筑阴影区较大,不利于外部空间的利用;住宅日照间距大,可利用的光照区域相对较小;c.寒地城市冬季多数时候刮的是北风,且寒风凛冽,让人感觉十分不舒服; 建筑的排列处理不当,会形成风口; 高层下会形成涡流,增强这一区域的风势,不利于人的户外活动。
一些小区的居住外环境建设没有注意微气候条件的改善,住宅布局采用适合南方城市的行列式,没有形成避风、封闭的院落空间(如大众新城),尽管这种住宅布置朝向良好,但对于冬季时间较长的北方地区来说,不利于屏蔽冬季寒冷的盛行风。
又如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会产生更大的风效应,在冬季降低了行人的舒适度,而利于防风的庭院绿化又较少,没能形成有效防御寒冷气候、具有微气候调节能力的外环境[1] 。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因此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程序及景观分区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
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1.1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1.1.1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
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
1.2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