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过关检测题(运动的描述)AB
- 格式:pdf
- 大小:409.75 KB
- 文档页数:8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故C正确;D.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t t'∆=∆-+故速度()021212v t tsvt t t t-=='∆+∆-故D正确。
故选ACD。
2.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是A、B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t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D.t时刻以前A的速度比B的大,t时刻以后A的速度比B的小【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都均匀变化,所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0~t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错误,B正确;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
3.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心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C.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0.5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质点每秒匀速移动1 m,则质点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为1 m/s,故A正确;BD.2s 末质点到达B ,故前2s 内的位移大小为2m ,平均速度为22m/s ,故B 正确,D 错误; C. 4s 末质点到达C ,故前4s 内的位移大小为2m ,平均速度为0.5 m/s ,故C 正确;4.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t v v a t-= 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答案】ABD【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0t v v t-,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 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 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0t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AD、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D错误;BC、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正确,D错误.6.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2月7日晚8时36分,5.18t医疗防护物资从山东出发,历时15h、行程1125km、跨越3个省份、途径16个地市和31个卡口站点后,顺利抵达浙江。
一、选择题1.在下列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车启动时的速率为零,加速度也为零B.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C.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4.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若以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且在任意连续相等位移内速度∆相等,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变化量vA.若v∆=0,做匀速运动B.若v∆﹤0,做匀减速运动C.若v∆﹤0,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D.若v∆﹥0,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5.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C.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第5s内”指的是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6.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7.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8.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A.时间B.加速度C.位移D.速度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电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B.研究“神十一”的轨迹时,“神十一”可以视为质点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初这1s的时间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10.在交通出行中,人们广泛使用手机导航软件。
.比赛过程中的位移就是路程.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点时,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2R点和运动到E点位移相同点时,位移大小是10R,路程是2.5R点时,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4R.在一次滑冰中,某人以大小为v的速度冲上一斜坡,经过时间t后返回原处,返回原处时的速度.烟花弹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0,加速度不为0.烟花弹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加速度也一定为0.烟花弹的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减小.烟花弹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
在这个系统中K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超声波的速度大小为2x t ' '')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的高铁列车,以v0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平直的轨道要前方有一隧道(隧道背景为比较陡峭的高山)保持车速不变并第一次鸣笛示意,经过t1=6s后听到回声,经过后听到了第二次鸣笛的回声。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求:)列车第一、二次鸣笛时距离隧道的距离及列车的速度?.比赛过程中的位移就是路程.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研究龙舟冲过终点线时,可将龙舟看成质点指的是龙舟走过500m所用的时间,是一段时间间隔,故C.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与龙舟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观众是运动的,故C 正确;D.在龙舟冲过终点线时,需要观察是龙舟的哪个部位先越过终点,不能忽略龙舟的形状大小,因此不能将龙舟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4.在某次比赛中,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关键时刻拉了一个侧旋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乒乓球侧旋时,可以把乒乓球看做质点B.在研究乒乓球击出点到落地点之间距离时,可以把球看做质点C.球从一侧台面飞行到另一侧台面,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D.球从一侧台面飞行到另一侧台面,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答案】B【详解】A.为了打出侧旋球,需要考虑到乒乓球形状和大小,则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故A错误;B.研究乒乓球击出点到落地点之间距离时,可以忽略乒乓球形状和大小,则可以球看做质点,故B 正确;CD.乒乓球在空中是做曲线运动,球从一侧台面飞行到另一侧台面的过程中,路程是大于位移的,故CD错误。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综合检测(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2、4、5、6、7、11、12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3、8、9、10小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而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很长,时刻很短B. 第2 s内和2 s都是指一段时间间隔C.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D. “北京时间12点整”其实指的是时刻解析:时间指一段时间间隔,对应一段过程,时刻指某一瞬时,对应一个位置,A错。
第2 s指第2个1 s的时间间隔,2 s指前2 s 的时间间隔,B正确。
时间是标量,C错。
“12点整”指时刻,D正确。
答案:BD2. [2014·东厦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足够小,就可看成质点B. 被看成质点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小C.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有时候也可以看成质点D. 运动员跳水时,可看成质点解析: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忽略。
故选C。
答案:C3. 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讲平均速度,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解析:在匀速运动中,瞬时速度以及任意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在变速运动中,瞬时速度是变化的,在不同时间段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此时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仅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故选ABD。
答案:ABD4. 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取参考系D. 参考系只能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要先选取参考系,而且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只不过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考系,选项C、D错误。
【高一】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过关训练试题(带答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我1.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火车时刻表挂在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里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c、出租车按排量收费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米分析:火车时刻表挂在火车站售票厅,而不是时刻表;点定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而不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距离,而不是位移;“万米”比赛指的是一万米的距离答案:a2.如果有人向东走2步,然后向西走6步,最后向南走3步,他的位移和距离分别为()a.5、5 b.11、11c、 5、11d、11、5答案:c3.以下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a.“嫦娥一号”卫星于2021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b、第29届奥运会于2022年8月8日20:08在北京开幕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d、姚明在NBA篮球比赛的前八分钟打了第三个球解析:在a选项中的数据指的是“嫦娥一号”点火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a错;b选项中的数据是奥运会宣布开幕的一瞬间,所以它也是时刻,故b错;c选项中的12.88秒是指刘翔从起跑到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所以它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d选项中的数据是指姚明投中第三个球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d错.回答:C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该物体在乙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到甲地.在描述该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几个位移图象中,正确的是( )分析:物体运动的三个过程都需要时间,时间不能倒流,所以它的位移先均匀增加,然后保持不变,然后均匀减小到零,所以a、B和C是错误的,D是正确的答案:d5.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时间的陈述是正确的()a.“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的时刻是15日09时0分b、神舟五号飞船从点火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和联合国国旗,耗时9小时40分50秒c.飞船成功着陆的时间是11小时42分10秒d、神舟五号飞船在空中的总飞行时间为21小时23分零秒解析:“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和着陆对应的是某一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点,因此,选项a正确,而选项c错误.“神舟”五号从点火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是一段时间,在太空中飞行的总时间也是一段时间,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因此,选项b、d正确.答:阿布德6.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7s末到7.1s末跑了0.92,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100米全程平均速度为9.26/s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是8.71/sc、运动员在7秒结束时的瞬时速度为9.2/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分析: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10010.8/s=9.26/s,前7秒的平均速度v'=617/s≈8.71/s.7s~7.1S V〃=0.920.1/s=9.2/s。
《运动的描述》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表是每隔1秒记录的两车的速度值.若两车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托车的速度变化快B .在0~4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较大C .摩托车的位移在减小D .从t =4s 开始计时,经过1417t s ∆=两车的速度相等 2.由于发射卫星耗资巨大,还要耗费大量燃料推动沉重的金属物体在地球大气中飞行。
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解决方案,利用一架喷气式飞机发射一个高效的小型推进系统,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已知卫星速度必须达到8 000 m/s 才能达到预定轨道,发射时喷气式飞机运行了16.7 min 。
则喷气式飞机的加速度为( )A .26m/sB .28m/sC .210m/sD .212m/s3.皮球从3 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4 m 4 mB .3 m 1 mC .3 m 2 mD .4 m 2 m4.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 .汽车的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与速度无关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 .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6.如图所示为超声波位移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C ,工作时小盒C 向被测物体D 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C 接收。
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和空气中的声速,可以算出运动物体D 的速度v 。
若声速为V 声,C 每隔t 1发出一个脉冲,每隔t 2接收一个脉冲,t 1>t 2,则( )A .1212t t VV t t 声物体D 离C 越来越近 B .1212t t VV t t 声物体D 离C 越来越近 C .1212t t VV t t 声物体D 离C 越来越近 D .12122()t t V V t t 声物体D 离C 越来越近 7.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青山”运动的参考系是()A .两岸B .竹排C .青山D .岸边的树8.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若在2s 内速率从4m/s 变为2m/s ,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A .一定是32m/sB .可能是32m/sC .一定是42m/sD .可能是42m/s9.以下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有( )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速率.A .只有①③④⑥B .只有①③⑥C .只有①⑥⑦D .只有①⑥10.一运动员参加跳水比赛,在下落过程中A .以运动员为参考系,水是静止的B .以水为参考系,运动员是静止的C .以裁判员为参考系,运动员是静止的D .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裁判员是运动的二、多选题1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12.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设三个质点均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D .质点B 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最小1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位移、速度、重力B .时间、位移、加速度C .加速度、路程、速度D .重力、加速度、速度14.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分别沿ABC 和ADC 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在C 点相遇时(AC 为圆的直径) ( )A .平均速度相同B .位移相同C .路程相同D .瞬时速度相同三、实验题15.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从打下A 点到打下B 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s .16.某同学在“用DIS 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实验中得到的小车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运动传感器的接收器。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3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9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1m/s2【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取v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1=4m/s,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1m/s,即速度变化大小为1m/s,加速度为1m/s2,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 =-9m/s,即速度变化大小就为9m/s了,加速度为-9m/s2,加速度大小为9m/s2.所以选BD.2.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 .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 =- 故C 正确;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021212v t t sv t t t t -=='∆+∆- 故D 正确。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当裁判员发令枪打响时,甲、乙两人立即启动,丙自诩实力超群而故意滞后启动,比赛结果让丙懊恼不已,具体如下: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若甲、乙、丙三人的运动均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能够大致反映他们三人运动情况的位移-时间图象是()A.B.C.D.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变为反向的21m/s,则加速度的大小为()A.1.2m/s2B.1.4m/s2C.1.5m/s2D.2.7m/s23.下列描述的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正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4.如图所示,乘坐索道缆车除了可以观赏怡人的风景,还能感受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
对于正在乘坐索追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自己为参考系,同一缆车里的人是运动的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前运动5.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先减小后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到加速度等于零之后仍继续增大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速度有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C.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就越大7.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8.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①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②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③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④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9.在“练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纸带上的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及位移信息D.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一定是0.02s10.图为2020年9月29日嘉善某中学运动会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沿直道经过主席台。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将向左冲来的足球向右踢回,踢球前后足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2m/s和5m/s,脚对球的作用时间为0.5s,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A.26m/s,方向向右B.26m/s,方向向左C.214m/s,方向向左14m/s,方向向右D.22.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先减小后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到加速度等于零之后仍继续增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速度有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C.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就越大6.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导航的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小时27分指的是时刻B.图中52.8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C.图中上午10:40到达指的是时间间隔D.交警在判断前方40米是否压线时,汽车不可看作质点7.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很小,因此把原子看作质点8.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9.某校举行2020年度游泳运动会中,高一小明同学在50m自由泳比赛中游出了26.98s的成绩;高二小陈同学在100m蛙泳比赛中游出了70.84s的成绩,都获得了第一名,(学校泳池长度为2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陈的平均速度B.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陈的速度快C.在研究小陈和小明泳姿的时候,可以将他们俩当质点D.比赛过程中,以小明为参考系,他的对手一定向后运动10.测得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步比赛中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C.10.2m/s D.10m/s11.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研究木星公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系为参照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12.某段高速公路上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下面对牌上面数字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位移大小B.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路程C.乙图上“120”的单位为m/sD.乙图上“120”指的是平均速率的上限v 速度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击后球以30m/s的13.一排球运动员跳起将以020m/s速率水平返回,已知运动员与排球接触时间为0.25s。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 .物体在AB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x v t == 选项B 正确;C .根据公式x 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