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胡雪芹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08函本新疆石河子832003)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想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育、歌唱、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趣,引导孩子愉快地歌唱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情感教学活动。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记得在四年级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生叫王小忆,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唱歌能力强的学生——何佳一起唱。当她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小忆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她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的歌声。小忆在她的随笔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们表演了节目,胡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做基础,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劲头就更大了。

二、爱心鼓励,引导孩子创造性地歌唱

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课堂气氛活跃了,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

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如:模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会唱这些歌,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向更深层发展,激励他们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演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多。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的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谱,,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像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孩子的终身服务。而孩子们的一点成功使我看到创新教育的前景是阳光出来的。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1、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想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