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河套平原
- 格式:docx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1
情系河套平原
王永明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在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腹地、乌兰布和沙漠东麓、阴山之南的河套国家
森林公园辖区,有这样一位护林人,他以自己对林业工作的热爱和对森林资源管护事业的不懈追求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他就是世界知名的“农民治沙专家”牛二旦的孙子、现任杭锦后旗护林大队大队长——牛力。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王永明
【作者单位】杭锦后旗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88
【相关文献】
1.河套盆地新近系-第四系生物气成因分析 [J], 孔庆芬;李剑锋;李民才;吴凯
2.恪尽职守情系审计——记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管理局审计科长韩学武 [J], 李永文;武剑伟
3.河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皓月;刘文波;张绪教;苏春利
4.让鸟儿在美丽的河套平原自由翱翔 [J], 郑昊伦;赵建忠;贾敏;张晓霞
5.河套平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影响 [J], 吴霞;姜志伟;蒙荣;李云飞;孙晓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描写我的家乡的作文描写我的家乡的作文(1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我的家乡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我的家乡的作文1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描写我的家乡的作文2家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恒口,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嫩草从泥土中钻出来了,一大片一大片,那小草的新绿,绿得耀眼,绿得鲜明,绿的如翡翠。
赞美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通辽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赞美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通辽作文篇1任何一个地方都比不过家乡,因为家乡是一个生我养我的故地,伴随着我,和我一起玩耍,和我一起长大。
今天我带着喜悦之情来让你感受一下我的家乡之美。
我喜欢家乡春天里的杨树。
在我们家乡有许多很高的杨树,而且都种在家家的田地中间,当劳累的农民伯伯坐在它身边休息时,它就像一把大伞,忠心耿耿的为农民伯伯遮阳。
它的叶子很大,就像人的手掌一样。
翠绿的叶子镶嵌在棕褐色的树枝上。
片片叶子充满了生机。
微风吹来,发出悦耳的声音。
夏天,我家的庭院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微风吹来,小花随风舞蹈,好像对我们说:“夏天来了,请给我们浇点水吧!”长满瓜子的向日葵在院子里悠闲地晃来晃去。
在这四个季节里,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里的秋风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秋天你是一位号手为大地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你尽情的一路欢歌,来到了热闹的。
农家田野。
稻谷听说你来了,都展开了笑脸。
高粱见了,小红了脸……冬天的雪最让人着迷,从天空上纷纷落下来,好像雪花仙子坠落人间一样。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跳来跳去,表示热烈欢迎。
哇!这么多雪花仙子啊!仙子不愧是仙子,逗的小伙伴们哈哈大笑。
我爱我的家乡,这一年四季的变化,一真都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真替我的家乡而感到自豪!赞美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通辽作文篇2标题:美丽的家乡通辽我的家乡叫通辽,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
每当听到"通辽"两个字,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通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着迷人的风光和独特的魅力。
说起通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在辽代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个重要的都邑了。
辽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比如馆陶城、上京城等,至今仍有一些遗址保存下来。
除了辽文化遗迹,通辽还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老祖宗们世世代代在这片热土上耕种、牧畜。
他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蒙古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物古迹。
赞美内蒙古河套演讲稿内蒙古河套,是中国最大的灌溉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等地,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河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备受人们的赞美。
首先,内蒙古河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河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额尔古纳河、图们河、黑龙江等,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发达。
这里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还种植棉花、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
河套地区的农业以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为主,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金黄的麦田,翠绿的玉米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再次,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
这里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以养殖牛、羊、马为主。
河套地区的畜牧业以草原牧业为主,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牧草丰美,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同时,河套地区的畜牧业也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畜牧业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最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
这里有壮丽的大草原、神奇的雅丹地貌、秀美的湖泊、丰富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尤其是那里的牧民文化,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到广袤的草原、清新的空气、纯朴的民俗,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达的农业生产,丰富的畜牧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备受人们的赞美。
河套地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年级作文】美丽富饶大河套_350字美丽富饶大河套
大河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方,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
我在去年的暑假去了大河套旅游,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草原和牛羊。
当我到达大河套时,我看到了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面散落着许多牛羊。
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奔跑,非常自由。
我到那里的时候,正是夏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草原上的风吹来,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除了草原和牛羊,大河套还有着其它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森林、湖泊和河流。
我在游览时看到了许多湖泊,有的湖泊呈现出蓝色,有的呈现出绿色。
河流从高山流淌下来,水流急且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大河套的风景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有着许多的人文景观。
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我看到了演奏马头琴、呼麦的表演,还看到了当地人穿着传统服饰跳草原舞的场景。
这些都是大河套美丽的风景线。
总之,大河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在我的旅行中,我看到了那里自然和文化的美丽。
相信未来,大河套会更加美丽和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乌拉山屹立在河套平原上的绿色宝库马秀梅【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6-7)【作者】马秀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马秀梅摄影平原、山脉、草原,从南到北填满了巴彦淖尔市的版图,横贯在版图中部的是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山脉东部有一条支脉,这就是著名的乌拉山。
人们形象地说,乌拉山好像一座“绿色宝库”,涵养着肥沃的河套平原。
繁茂林草遍布山体巍峨的乌拉山下,一条细细的小溪袒露在阳光中,远远望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山路两旁,层层分布的林木郁郁葱葱;远处的山羊,在险峻的陡坡上行走自如;峭壁上的松柏,向人们展示着绿色生命的顽强。
沿着小溪的轨迹,记者逆流而上,向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深处进发。
同行的巴彦淖尔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峰介绍说,这片内蒙古西部地区较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东西长90公里,南北平均宽15公里,总面积175.4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60.2万亩,非林地面积15.2万亩。
汽车沿着山路盘旋了约20分钟,记者来到了一块比较宽阔的平地,平地下方的山谷犹如一片绿海,云雾缭绕,高深莫测,这里被当地人称为“海流斯太”。
其将乌拉山分成了前后谷,是进入乌拉山腹地的分水岭。
乌拉山林场副场长张胜利向记者介绍说,这里2000年以前全是裸岩、裸沟,2000年开始进行封禁保护,在对牧民进行安置转移后,山里的牲畜数量大大降低;采取人工补植补播方式,栽植油松、蒙古扁桃、山樱桃等乔灌木和羊草等草本植物。
十几年来,这里已从最初封育的2万亩增加到现在的36万亩,山体基本覆盖上了绿色。
目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已从2000年以前的22.7%提高到现在的46.2%。
从山口到腹地约有20公里的山路,历经了峰回路转、走走停停之后,记者来到了大桦背核心区。
这里群峰环绕、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山势陡峻、林木茂盛,一幅典型的山地特色风景画展现在记者眼前。
大桦背因山体背面多生桦树而得名,因此,白桦就成了大桦背的象征。
魅力内蒙古的景点导游词(精选18篇)魅力内蒙古的景点篇1扎兰屯吊桥公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公园几经修葺,已成为集水上娱乐、动物、花卉、碑廊等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无论您桥上漫步、水上荡舟、赏戏动物、观赏花草、碑廊驻足、林中漫步、攀高远眺……都会令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吊桥公园修建于东清(中东)铁路通车不久的1920_年,相继修建的还有六国饭店(今铁路职工食堂)、中东铁路俱乐部(今扎兰屯市博物馆)以及日光浴场、露天音乐厅、秋林商店等几处游乐欢娱场所。
其他几处景观或湮没、或面目全非,唯吊桥公园屡经修葺,成为人们游玩休息的场所。
[1]扎兰屯吊桥始建于1920_年,以园内“吊桥”而得名。
清东铁路通车后,园内只有悬索桥和衍桥,是专供当时的沙俄贵族们享乐的场所。
解放以后,吊桥公园连年修缮,近几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创新,现吊桥公园正以其崭新的面貌、秀丽的风光,迎接着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
吊桥公园位于市区北部,占地面积68公顷,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步入园内,您会感觉到浓浓的文化品位,叶剑英元帅的“雅鲁河畔扎兰屯,几派清流拥水村。
”的著名诗句镶嵌在影壁墙上。
这里还留有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李准、叶圣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诗作。
修建的碑廊上篆刻着许多领导和文人的墨宝,这里处处体现着吊桥公园的文化品位。
公园以“吊桥”最富盛名,由两根巨大的铁索悬空而成,上面系有42根扎兰屯吊桥公园细铁索,下面由木板铺就,行人往来桥上,如轻舟泊于水面悠悠晃晃,大有飘若欲仙,心荡神怡的感觉。
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环行湖、月型拱桥、一柱亭可供参观、游览,园内古木参天,杨柳婆娑,亭台错落,绿草如茵,碧波荡漾,可谓是处皆景。
吊桥风光四季不同,各具情态,情景迥异。
初春,杂树生花,绿柳扎兰屯吊桥公园垂丝,如情窦初开的少女,风姿绰约,犹富神韵;盛夏,湖光流彩,水榭花香,蝶舞鸟鸣,景色如织;深秋,层林尽染,霜叶飘摇,丹枫簇簇,林木疏疏,一片斑斓秋色;冬日,则银装素裹,雪树琼枝,粉妆世界,玉雕穹宇。
美丽的河套平原
我的家乡——河套平原,它北靠阴山,南临黄河,地势坦荡。
素有河套米粮川的美誉。
到了春天,迎春花、杜鹃花、牡丹花、玫瑰花……把繁华的农村装
扮成了比广场更美得植物园。
农民们也种下了他们一年的希望。
到了夏天,绿树成荫,大树长出了茂密的枝叶,为人们遮风挡雨。
田地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农民们盼望着秋天的到来。
到了秋天,田地里,玉米、葵花、西瓜、蜜瓜……都成熟了。
最有名的小麦变成了河套雪花粉远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
到了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大树披上银装,孩子
们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可高兴了!我爱我们美丽的河套平
原。
爱它的一年四季。
内蒙古巴彦淖尔杭锦后旗西城小学二年级:叶礼齐初中